□山东省济南育才中学小学部 杨京友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指导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本文主要针对深度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角度、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在当前形势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深度学习作为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但其定义众说纷纭。教育界公认,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灌输式的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入整合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进步与革新的结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在推进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将深度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推动教育改革。深度学习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运用深度学习理论,以某一主题为基础,深度覆盖对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教师还可以围绕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之后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推动学生整体发展。
其次,将深度学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探究,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得到发展。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拓宽数学思维,开发出隐藏在数学核心内容后的高阶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最后,将深度学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需要对深度学习理论进行持续研究,使自己可以将深度学习理论进行创造性应用,并独立进行深度教学。这样,在持续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具体的话题,这样既能让教师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能了解学生,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学目标多元化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参考各种因素,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全面发展。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中的知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为依据,并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标准等因素,展开合理的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划分,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其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中,教师备课时要基于核心素养来设定教学目标。首先,理论层面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规则,掌握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其次,应用层面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最后,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知识。通过这样全面的课程目标设定,教师可以更好地备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划分,鼓励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育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设置综合性、层次化的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视角的多元化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逐步理顺全局和局部,逐步进行深入辨析,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把书读厚”。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教学角度的多维化,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解知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某一知识中所包含的不同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与知识的迁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智商、情商、德商与逆商。教学内容由一般知识的讲解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渗透转变,由技能方法的传授向思想方法的渗透转变。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中,其中牵扯很多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其中既包括模型思想,也包括假设思想。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摸球问题”,然后学生可以在这种问题的解答中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思维。在学生掌握“摸球问题”的解法之后,教师再提出“鸽巢问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给出一些提示,比如“将不同的鸽子视为不同编号的小球”,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完成知识的转移,从而使“摸球问题”变成“鸽巢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从其他类似的问题中举一反三,从而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升华,从而实现深入学习。
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渗透是实现教学角度多维化的关键,从一般知识的讲解转变为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不仅要传授技能和技法,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多维化的教学角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合作交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当一群人在读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根据自己独特的阅历得出不一样的答案。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可以弥补学生自身缺陷,又可以促进彼此共同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分享的乐趣,从而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之前所学习的比例相关知识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先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正比例与反比例之间存在的关系,逐步深入分析两种比例的图像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播放相应的例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结正比例与反比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整合自己的认知,实现知识之间的关联与统整,使学生对自身知识达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水平。
通过合作交流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分享乐趣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与任务产生更深层次的互动,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并尝试运用知识,在运用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理解与应用的交互作用中建立起新的认知系统,并对数学问题的求解产生新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探究”二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自主进行深度探究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刻了解,才能根据数学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任务。
首先,对学习任务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一些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也有一些是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的。其次,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动态调节,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因素,尽量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并针对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任务,从而使学习任务效果最大化。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并在实际问题情景下展开方程的列举和运算。此外,要去探索分数的乘法、加法、减法等组合操作的一般规律。在为学生布置任务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哪些任务能够独立完成,哪些任务需要合作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更全面的视角进行深度探究。
在学习认知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引导者,又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通过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知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认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品质。
提出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在深度学习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使他们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在一个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中,教师要将数学问题作为中心,问题要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本质,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用问题来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让他们在冲突中对数学产生探索欲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除此之外,在问题中还应该将数学方法体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学习经验。为了创设一种高效率的问题情境,教师要以具体的课时目标为依据来确定每节课的核心问题,并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以学习内容为出发点来创设特定的情境,用一个核心问题引出一系列问题,从而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以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七月份,孩子们都纷纷到游泳馆去学习游泳,要想学会游泳,必须购买游泳裤、游泳镜和救生圈,一条游泳裤12.5 元,一个游泳镜6.5 元,一个救生圈20 元.那么买2 条游泳裤和3 个游泳镜一共要多少元?小明、小红、小王三人总共用51.5 元购买了一套装备,你能不能从这些物品的总价中推断出他们购买了多少件物品?每种都买了多少?”将这一系列问题作为情境,让学生展开计算。在这些问题中,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对小明、小红和小王一共买了什么东西进行分析,因此就需要与总价格和装备价格相结合展开探究。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设,并根据假设分别对其进行验证,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际运用,培养探索和发现的兴趣,从而实现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实现知识的应用。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创设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发展能力,逐步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