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4-03-12 09:13唐永录
陶瓷 2024年2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监控建筑工程

唐永录

(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太原 030024)

任何工程项目的开展与完成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且项目的进度整体处于发展状态,项目的成本也会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而产生浮动,例如常见的有:政策法规因素、设计因素、市场因素和人员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项目工程的建设前,就必须针对影响建筑工程各项目成本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工程预算。只有通过合理可行的预算,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避免由于建筑成本波动导致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项目收益的影响。

1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特征

1.1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战略性特征

首先,目标导向性。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是为了通过控制成本,实现项目的目标和发展战略。预算管理需要与项目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相衔接,紧密结合项目的业务目标和战略方向。

其次,综合协同性。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战略性特征是综合协同的管理体系,需要充分协调项目的各个环节,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配合和协同合作,以实现整体预算的控制和项目目标的完成[1]。

再者,长期可持续性。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需要考虑项目的长期发展和运营阶段的成本管理,从而确保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

最后,数据驱动性。预算管理需要基于充分准确的数据,进行成本分析和预测,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持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预算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建立企业的成本数据库,通过数据驱动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2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机制性特征

首先,制度规范。制度规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预算管理的开展与落实,通过明文规定的管理内容让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畅通性。

其次,绩效评估。需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相应的绩效管理工作,通过绩效提高施工的可约束性,进一步控制整个项目流程,从而避免预算的较大波动或执行偏差[2]。

最后,持续改进。所有的管理制度都会随着市场关系或是政策等外因造成浮动和改变。因此就需要进行灵活的管理工作,设计相应的浮动范围确保管理工作开展的弹性。除此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在浮动范围内进行最优化的管理决策,这要根据实时情况进行变通政策,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1.3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全程性特征

首先,全阶段覆盖。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全程性特征是指在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将预算管理贯穿项目的各个阶段,从而确保预算的可靠性。

其次,全方位收集。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全程性特征是指需要全方位收集项目相关的成本信息。预算管理需要收集和整合项目的各类成本数据,包括设计方案、施工资源、物料采购、人力成本等。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可靠度[3]。

再者,全过程监控。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全程性特征是指需要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预算管理需要设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和指标体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全过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

最后,全局协调。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全程性特征是指需要全局协调各个环节的预算工作,全方面优化项目的成本效益,与项目规划、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和目标的实现。表1是某某项目工程预算表。

表1 某某项目工程预算表

2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 制定详细的工程预算

在开工前,预算需要细化到每个工作阶段和每个任务,以确保每项费用都被纳入考虑。首先,制定工程项目计划。在制定工程预算之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工程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工作阶段、工期、人力资源、材料采购等。通过搜集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供应商报价、成本数据库等信息,为制定详细的工程预算提供基础数据。如此可以制定项目计划,更好地掌握项目的整体情况,为工程预算提供参考。其次,分析不同工作阶段的成本。根据工程项目计划,将工程项目划分为不同的工作阶段,对不同阶段的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如人力资源、材料、设备、运输等)。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对每个阶段的成本进行预估和计算,制定详细的工程预算。再者,精确计算材料和设备成本。在编制工程预算时仔细计算,考虑隐性成本和风险费用。这包括根据供应商报价和市场价格,计算出每种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并考虑到运输和装卸费用。同时,要考虑到材料的浪费、损耗率以及设备的维护和更新费用。最后,进行预算审查和调整。应建立一个有效的预算控制机制,监控和管理实际成本与预算的执行差异,及时调整和管理项目的资源,以保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制定详细的工程预算之后,要进行预算审查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变化,对预算进行修正和调整。同时,要与项目相关的各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以确保预算的可行性和一致性。

2.2 建立预算控制机制

建立预算控制机制包括定期的预算审查,以确保每项费用都在预算范围内。首先,确定目标指标。通过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详细分析和评估,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使命[4]。如加快施工进度、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力等,以便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对策的制定和资源配置。这些目标和使命通常来源于组织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方向,以确保预算编制与组织的整体发展保持一致性。其次,设立定期预算分析周期。例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预算审查。在预算分析会议上,与项目团队一起审查实际成本和预算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如何调整和优化实施方案。再者,定义预算控制指标。为了衡量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制定一套适用于项目的预算控制指标(可以是具体的数额,也可以是比例)。制定合理的指标,对项目特点和预算金额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最后,加强与承包商的合作。与承包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密切沟通和协调工作,对于预算的控制和执行非常重要。

2.3 持续监控和分析成本

成本控制对施工权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好施工成本的保障,才可以提升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整体有效性。因此,需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1)做好成本的持续监控。这就需要建立成本监控机制,对整个项目施工中一切成本的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和盯控。如利用相信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监控软件对施工中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损耗等成本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从而掌握具体的成本浮动。

(2)做好成本差异的分析工作。根据成本浮动寻根逐源,找到具体的浮动原因,定期排查引起浮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成本的稳定性。

(3)做好风险评估控制工作。在成本管理之中,项目风险往往会影响施工进度以及一系列施工所需的变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成本的变动,因此,就必须注重风险管理评估,做好隐患当面的排查工作,从而保障成本的稳定性。

2.4 优化资源利用

通过工程预算,可以识别出在项目中需要使用的资源。首先,深入了解项目需求。在项目启动之前,深入了解和分析项目需求,通过充分了解项目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利用。其次,制定资源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制定详细的资源计划,包括材料采购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资源计划应根据项目进度和预算限制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资源的适时供应和合理利用。通过优化工程流程和组织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采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优化人员配备,确保各个环节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再者,合理控制资源成本。通过合理控制资源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例如,通过材料采购合同的谈判和技术评估,获取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避免加班和雇佣额外的人员;合理利用设备,降低设备租赁和维护成本。最后,持续优化资源管理。持续优化资源管理方法,能够提高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3 结语

针对于当前施工建设领域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开展,就必须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与时俱进的管理建设和控制建设,推动相关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确保其质量与进度,从而保障项目单位的权益。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相信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可以促进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提升。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监控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