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莎
(中电建武汉铁塔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影响,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企业受到冲击,产品产量与毛利大幅下降,经济效益下滑,在此背景下,制造企业只能通过加强内控管理来适应环境,这就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降本增效”是任何类型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的核心原则,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如今,在当下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如何从传统模式突破至价值管理模式、从机械性的成本核算升级为灵活性的成本管理乃至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等,都是制造企业在推进成本管理改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制造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相关含义与意义出发,进一步梳理制造企业推进该项工作需克服的难点问题,最后对相应的对策予以探讨,旨在为制造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规范化的核算流程,按照符合法律要求的核算方式,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财务数据进行跟踪记录、归纳分析、编制报表等,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财务手段对企业成本开支进行控制,它是一项科学性的管理活动。成本管理除了包括凭证管理、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及财产清查等基础财务工作,还涉及成本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成本风险规避等,包含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结果反馈三个宏观流程。而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结果一般用于为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辅助。可见,成本管理作为会计人员的现代化管理职能,是企业财务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1]。
当下,制造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财务人员培养独立性,增强成本核算结果的公正客观性。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是获得外部信任的前提,只有当成本管理的岗位职责与人员都能在组织中保持独立性,才能确保其在落实成本控制时的公正客观。因此,制造企业加强内部的成本管理,其关键意义就在于更加明确成本管理的专业性。特别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大量的风险隐患与信任危机,投资者只能依赖于财务数据报表与其他会计资料,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完整格外重要,这就体现出了成本管理的作用,只有成本管理更加专业和公正,才能保证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分析真实客观,这将有利于企业对自身发展情况做出判断,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此外,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结果是企业未来管理决策的参考基础,而有效的成本管理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盈亏水平,还能反映出管理决策是否科学,因此企业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能直接提高其财务管理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
1.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部分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科学,无法指导实践工作。一是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手段不科学,将成本管理片面定义为成本节约,一味地缩减成本,导致企业其他部门的预算压力大,难以开展正常的生产或市场拓展工作。二是其他部门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分内工作,与自己无关,因此成本管理举措的配合度不高,给财务部门带来较大压力。
2.成本管理制度
现代化企业的财务内控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工作内容和流程,随之变化的是岗位责任和人员分工,因此旧有的财务内控制度已无法满足当下的管理需要,成本管理制度也应随之做出调整。但许多制造企业没有对制度重新设计,仍处于落后状态,人员对自身行为规范约束,影响了成本管理效率[3]。
3.成本管理人才
财务内控改革下的成本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成本核算或节约,传统的财务会计长期负责业务项目的事后核算,没有对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展开监测与分析,当企业在资金运转不当时就容易发生风险,但财务人员能力不足,并不能对风险及时预警,人员能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其管理环节众多,但部分制造企业实施成本控制时覆盖面较窄。以产品研发为例,一些制造企业在开展产品研发前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过于注重性能和质量而忽略了成本,无法得到预期收益;企业研发环节需要原材料的支持,由于追求高端材料而忽略了采购难度和采购成本,企业在高成本下必须提高售价,这就降低了企业的竞价优势,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利润必然下滑。可见,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都是承上启下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不到位都会影响综合性的成本管理效果。
成本管理需要真实且全面的财务数据做支撑,但部分制造企业对成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缺乏科学性,导致成本分析结果丧失了参考价值。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都相对较晚,因此大部分制造企业的工作模式仍比较传统,比如会计资料的线下报送和人工处理,再比如报账或报销时没有在财务系统内建立专门的沟通渠道,难以保障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在人工作业下也难以保障财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部分制造企业没有建立共享型的业财融合系统,对成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可能还处于会计电算化阶段,影响了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4]。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需要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作为补充,但目前部分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尚不完善,不能及时给管理层和执行层反馈成本管理效果。一是成本绩效考核周期,大多数制造企业采用年末一次性考核,无法对成本执行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二是成本绩效考核对象,除了生产部门,企业有时会忽略对其他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不利于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三是成本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分企业的考核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符,有可能是盲目对标龙头企业,或在网络上对成本考核模板照搬照抄,指标内容与指标权重与企业发展不适配,难以反映出真实的成本管理结果。
1.成本管理意识
制造企业应尽快给企业全员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一是管理层应发挥带头作用,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引导财务部门制定同步的成本管理目标,在企业全范围内公示成本目标,并宣告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权力,允许财务人员利用成本管理手段对业务事项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在企业内提高成本管理地位,各部门人员能够因此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企业各部门应认可成本管理价值,企业可组织工作会议、线上的成本知识科普和简单的财务知识培训,让企业全员了解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复杂性,从而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工作,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促进各项成本政策的真正施行。
2.成本管理人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成本管理质量的核心就是任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人才聘用方面,制造企业应以管理会计型人才作为招聘目标,强调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业务融合能力,由管理会计统筹成本管理工作;在人才开发方面,制造企业应做好内部的选拔和培训,给具备潜力的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将战略管理、数字化管理和业务融合管理作为主要的培训课程,实现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5]。
3.成本管理制度
优化成本管理制度,制造企业要梳理总的财务内控制度,对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和投融资管理等模块进行查漏补缺,将成本管理的各项标准穿插其中,用成本管理标准作为引线,贯穿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框架确定后,要对成本管理局部内容进行优化,分别优化成本责任机制、成本考核机制和成本信息化管理机制,重新划分不同部门和岗位的成本责任,建立成本执行结果的考核政策,针对新型的成本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工作流程衔接机制。总之,制造企业应利用制度建设来培养成本管理的秩序性。
一方面,制造企业应拓宽成本控制范围,不仅严格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是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就建立成本控制机制,贯穿产品研发、生产、仓储、运输和销售等全部流程,将成本管理前置于业务项目前期。企业先展开市场调研,确定目标成本,结合竞争对手情况、产品市场定位和市场定价等,制定合理的利润目标。明确目标后再开展产品设计工作,明确产品工艺、性能和材料,可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兼顾成本控制目标。此后进入研发生产和后续流程,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的个性化需要调整成本控制政策。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应拓宽成本控制内容,成本控制内容不只是简单的“省钱”,而是要截断非必要的成本开支,从成本压缩转变为成本控制,以数据分析工作为主、以成本核算为辅,调整工作内容,提升成本管理的专业性[6]。
其一,制造企业可与软件开发公司达成长期合作,调研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和信息化管理难点,考虑自身现有的信息化水平和资本实力,选择购置或开发个性化的成本管理系统;其二,引进新的系统后,企业应着重对数据化分析、人工智能分析功能加以应用,将简单的成本核算、成本数据收集统计和存储管理等分担给系统,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其三,成本管理系统还应与各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将关键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性的共享,避免成本管理改革因“信息壁垒”而夭折;其四,企业建立财务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机制,线上办公使企业处于网络安全风险环境中,而财务数据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在成本信息化管理背景下需要做好系统的运维工作,及时更新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避免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基于成本管理目标,建立配套的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机制。首先,合理规划绩效考核周期,将年末的绩效考核调整为季度考核、专项项目考核,缩短考核周期,对资金的运行状态实施动态性监测和评价;其次,明确成本绩效考核对象,除了对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成果进行考核外,还要对成本执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考核,根据工作表现予以合理的奖惩激励;最后,优化成本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二是结构化数据标准与非结构化数据标准相结合。制造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举行共同会议,联合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采用科学的关键绩效指标法、360 度绩效法等,建立成本绩效指标库,依据不同部门的岗位职责划分绩效权重,避免盲目照搬其他企业或网络模板,旨在利用绩效手段反映出企业真实的成本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转型升级,制造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就要持续不断地从内部挖掘潜力,做好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成本管理作为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良性运转的关键环节,自然也成了推动企业整体管理能力更进一步的基本单元。在新时期背景下,制造企业必须尽快加强对成本管理的控制与监管,不断优化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做好跨界人才保障工作,树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意识,加强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升级优化,在企业内培育浓厚的成本管理氛围,使企业全体员工认可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制造企业要不断拓宽成本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促进成本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加强对成本控制结果的绩效考核,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制造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财务内控目标,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