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茜
(中共句容市委党校,镇江 212400)
近年来,国家就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使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治理的水平得以明显提高[1]。可见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基层治理,它是关乎党的建设及国家根基稳固的重大问题。基层是社会治理工作中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是最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地方,而社区是基层治理中的“最后一公里”,必然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如何提高社区治理效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其中强调,党对基层治理应实现全面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进一步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2-3]。这就表明,基层党组织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统揽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将党建引领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成为当今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诉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党对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的领导核心,能够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贯彻落实。同时,社区一般由多元主体构成,而其中必定要有一个领导核心,这是实现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根本保证,这个核心就是社区党组织,因此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势在必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结构正符合了这一基本要求,因此推进社区治理,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党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思想引领、方法引领,使党建引领融入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各类主体的民主自治,凸显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及组织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中,更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很多难题,要想提高社区的治理效能,单纯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的,在社区治理中必须突出一个核心,这个核心需具备政治权威及群众基础,能够统筹好社区各类主体的利益关系。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既能解决原有治理主体利益分歧的情况,减少治理低效,又能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以提高治理效能。基层党组织一来可以通过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整合多元社区主体,将活动推广至社会中,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从而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二来通过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更好地服务群众,不断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从而凝聚人心,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指出,党支部担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回应社区群众诉求,这也是判断社区治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统筹好社区资源,凝聚起群体合力,能够更好地处理社区的各项工作,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遇到的问题,从而使人民在社区中生活得更方便,不断提升其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环境[4-5]。这充分体现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更好地践行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最终能够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夯实群众基础。
目前,部分社区党组织引领力不够,未能很好地发挥其职责,组织、凝聚、服务群众力度不足。例如,社区党组织未能很好地动员社区内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服务,仅靠自身的力量单兵作战,开展的活动形式也不够新颖,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深入基层、联系基层不足,未能充分掌握群众意愿,有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就难以凸显,造成居民对党组织的认同度下降。部分党组织依然延续传统的党建内容及方式方法,未能结合社区实际,甚至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一些社区干部较少下基层了解群众困难,不作为、不担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重形式轻内容,把表面文章做得很好,但却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部分社区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党组织阵地的硬件、软件建设上仍有欠缺,未能很好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要[6]。一方面,随着城市社区的智能化发展,传统的服务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目前虽然大部分社区都采用“党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治理模式,但网格化治理的覆盖面、精细度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软件建设上缺乏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存在党组织领导班子年轻化,而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是当务之急,否则就会陷入具备专业知识的人缺乏社区管理经验,而有实践经验的人又缺少专业知识结构这样两难的境地。同时,一些社区还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在编人员老化、社会化用工受待遇影响主动性缺失、对社区内现有党员未能充分组织调动等情况,使得社区党组织在硬件、软件等阵地建设上略显滞后。
一些社区的党组织职能定位不清,将发挥领导作用等同于替代作用,过多地参与社区具体事务,想要面面俱到,往往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这种管理型的治理方式缺乏服务理念,大多习惯自上而下地对工作进行分配,社区其他主体往往处于被动境地,如果不能合理地将各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处理好,就会出现党的领导替代其他主体参与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应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使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做好协调各方及发挥引领的双重角色,不断改善主体失衡的问题。有的社区党组织在管理时过于形式化,缺乏政治站位,工作重心仅满足于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安排,开展活动也主要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更别说下沉至社区居民、了解居民需求。再加上居民本身对党组织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党建仅是对于党内事务,一定程度也制约了党组织的组织能力。
社区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间存在着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的情况,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方式依然比较传统,许多党建资源未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平台搭建不足,资源整合也不充分,使社区中那些有想法、有能力的群众无处施展才能。另外,受市场和竞争机制的影响,社区主体之间人情关系较为冷淡,缺乏对彼此的了解,因而居民间少有往来和认同,无法达成价值共识。再加上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以及受文化水平、价值理念的影响,居民对参与社区治理会有不同的认知,因此较难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要想增加群众参与度,必然要扩宽渠道,但就目前而言,社区落实基层民主的渠道较为单一,居民表达意愿的渠道一旦受阻,参与治理的热情必然会有所影响。
首先,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无论是党组织书记,还是社区党员工作者,都应在党性修养强的人员中选拔。其次,加强基层党员思想建设,社区党组织应做好对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使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观点。同时,社区党组织还肩负着思想引领的重任,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出现的问题中,价值共识难以统一的问题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思想引领作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社区治理中,用新思想指导社区治理工作,通过组织学习、加大宣传力度,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区文化相融合,成为凝聚各类主体价值共识的指导思想。最后,激励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确保党员积极下沉工作,向居民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居民的困难,听取居民的意见,优化社区服务工作。
首先,拓宽培养基层工作人员能力的渠道,对党组织成员加大培训力度,除了传统的听课式培训,还可增设与社区实际工作所需能力相关的特色培训项目,提高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探索社区治理新渠道,深挖“党建+”社区治理新模式,做到社区周边的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党建全覆盖,使智慧党建平台不仅成为党组织向群众公开信息的渠道,更成为群众反馈意见、监督党组织工作的渠道。同时,通过运用新媒体,将社区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享,走近群众,直听群众声音,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最后,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于那些任务多、成绩优的优秀党组织工作人员可以考虑进行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干事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过程中会发现社区的事务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只有以需求为先,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制度保障建立起一整套运作规范、完善的统筹机制,用以应对多样的治理任务,才能找准薄弱环节,更好地加以治理。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创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推动机制制度化,将社区治理过程中总结的实践经验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使之成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利用其优势激发社区治理活力,从而为治理实践提供必要的原则与路径,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次,社区党组织应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和资源的整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社区治理更加离不开社区资源的整合,因此党建的资源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善于整合资源,实现社区内资源共享,同时需确保职责到位,而不是转嫁到基层,减少政府职能越位、失位,激发主体活力。最后,要加强社区应急治理能力,健全应急治理机制,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有所防范和准备。
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而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多元治理主体的纽带,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区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社区党员等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的治理模式[7-8]。一是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增强居民共同体意识,畅通其表达意愿的渠道,从需求出发,从居民关心的问题着手,通过开展活动、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与热情。二是发挥驻区单位作用。如今,许多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社区利益与单位利益的关联性不大,因此只有建立起共联共生的工作机制,使社区事务与单位利益有所衔接,并通过监督机制加以保障,才能使驻区单位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三是引导社区党员参与。强化社区党组织对当地党员干部的领导,鼓励能力强、有时间、积极热情的党员配合党组织参与治理工作,使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加强党员志愿服务意识,使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社区治理献力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