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愤怒攻击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024-03-11 07:20周模周冰涛王雨欣杨波刘宇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中文版等值

周模,周冰涛,王雨欣,杨波,刘宇平

(1.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北京 100088;2.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8;3.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广州 510006)

攻击是指以伤害他人躯体或心理为目的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如何对攻击行为进行分类从而精准测量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话题[1]。目前攻击的分类,例如冲动/预谋攻击、反应/主动攻击,主要以工具性(instrumental)攻击和敌意性(hostile)攻击的区别为基础[2]。这两类攻击的目标、情感体验和计划程度都存在一定区别:在工具性攻击中,攻击只是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往往经过预谋且无强烈的情绪波动;在敌意性攻击中,攻击本身就是目标,往往无计划且伴随强烈的愤怒[3]。

然而Bushman和Anderson指出,攻击的目标、情感体验和计划程度并不能被准确地一分为二[4]。例如,在一次投机性的抢劫中,工具性攻击可能是冲动的并伴随兴奋和激动的感觉;在一次精心策划的报复行为中,敌意性攻击往往计划周密且非情绪化。更重要的是,对于愤怒的体验并不是传统攻击分类中的非有即无[3]。Apter 的逆转理论认为,当个体相信自己没有危险或置身事外时,即使是愤怒等负面情绪也可以带来积极体验,例如恐怖电影带给人的恐惧,Apter 称这种信念为“保护框架”[5]。先前攻击的分类理论认为敌意性攻击会伴随消极的情感状态(例如传统意义上的愤怒),但实际上,部分攻击者在寻求唤醒且“保护框架”存在时,他们可以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积极情绪,并自我强化攻击行为[6]。他们在敌意性攻击中的愤怒体验更多是生理上的唤醒和愉快,是一种寻求刺激的愤怒[7]。

为了对传统分类理论进行完善,Howard提出了暴力的四重模型(quadripartite violence typology,QVT),该模型根据动机效价(欲望/厌恶)和计划程度(冲动/控制)将攻击分为四种类型:取乐、暴怒、收益以及复仇,每一类攻击都伴随相应的愤怒类型[7]。传统的工具性攻击对应收益(欲望/控制;工具性地使用攻击获取利益),伴随胁迫式的愤怒;传统的敌意性攻击对应暴怒(厌恶/冲动;攻击旨在消除当前的威胁),伴随爆发/反应式的愤怒;单纯为了追求刺激进行的攻击对应取乐(欲望/冲动),伴随刺激寻求式的愤怒;精心策划的报复行为对应复仇(厌恶/控制),伴随复仇/沉思式的愤怒。

现有的攻击自评问卷,如冲动/预谋攻击量表(impulsive/premeditated aggression scale, IPAS)和反应-主动攻击问卷(reactive-proactiv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RPQ),仍基于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的传统分类进行编制[8,9]。假定反应性和冲动性攻击相对同质,是在受到刺激或激惹时产生的丧失控制的攻击行为;主动性和预谋性攻击相对同质,是有计划、有意识、主动选择的攻击行为。因此它们主要测量四重暴力模型中的暴怒(厌恶/冲动)和收益(欲望/控制),忽略了另外两种重要的攻击类型:取乐型(欲望/冲动)和复仇型(厌恶/控制)。

为了测量QVT 中的四种不同的攻击类型,Bjørnebekk 开发了愤怒攻击量表(angry aggression scale, AAS),该量表已在部分国家验证了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10]。但是该量表在中文语境和中国群体中的适用性还没有得到检验。因此,本研究翻译和修订了愤怒攻击量表,在中国被试群体中施测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以及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检验。除了最常用的测量动机效价的BAS/BIS 量表、测量冲动控制的简版自我控制量表外,本研究还选取了心田宽恕问卷作为复仇型攻击的效标,简版无聊倾向量表作为取乐型攻击的效标,特质愤怒问卷作为暴怒型攻击的效标,人际环形量表中的支配性维度作为收益型攻击的效标。

1 方法

1.1 被试

样本1:在北京某高校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纸质问卷,340 名有效被试完成了中文版AAS。其中男生137 人,平均年龄为21.26±2.36 岁。其中有87 人在4 周后再次完成了中文版AAS,用于重测信度的检验。

样本2:在河南某高校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线上问卷,获得有效数据554份(男生130人,平均年龄为20.54±1.58 岁)。所有被试均完成了中文版AAS,其中另有252 人(男生65 人,平均年龄为20.01±1.46岁)同时完成了效标工具的测量,用于检验效标关联效度。样本2 和样本3 共894 名被试共同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1.2 工具

1.2.1 愤怒攻击量表(Angry Aggression Scale, AAS)由Bjørnebekk 等人以QVT 模型为基础编制[3]。量表共20个项目,包含取乐、复仇、收益、暴怒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均包含5 个项目。采用4 点计分,得分越高,攻击倾向越高。

1.2.2 效标工具 (1)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ehavioral Inhibition/Activation System Scale, BIS/BAS):该量表由Carver和White根据Gray的理论于1994年编制。量表有20个项目,包括行为抑制系统(BIS)和行为激活系统(BAS)两个维度,采用1~4 计分。该问卷中文版由李彦章修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1]。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0.85。

(2)简式自我控制量表(Brief Self-Control Scale,BSCS):该量表是Tangney等于2004年发表的自我控制量表(SCS)的简化版。量表共7 个项目,包括自律性和冲动控制两个维度,采用1~5计分。该问卷中文版由罗涛等人修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2]。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0.78。

(3)人际环形量表(International Personality Item Pool-Interpersonal Circumplex, IPIP-IPC):IPIP-IPC由Patrick 等编制,用于测量人际特质。量表共八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项目,采用1~5计分。该问卷中文版由郝艳娜等人修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3]。本研究主要采用该量表的支配性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4)特质愤怒量表(Trait Anger Scale, TAS):TAS由Spielberger 等编制,在研究中被广泛地用于测量被试的特质愤怒水平。量表共10个项目,包含气质型特质愤怒和反应型特质愤怒两个维度,采用1~4计分。该问卷中文版由罗亚莉等人修订,具有良好信效度[14]。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0.94。

(5)简版无聊倾向量表(Boredom Proneness Scale-Short Form, BPS-SF):BPS 由Farmer 和Sundberg 编制,在无聊研究领域中应用广泛。Vodanovich 等为了进一步提升BPS 的测量属性,开发出了简版BPS。简版BPS 共12个项目,测量了无聊倾向的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特征,采用1~7 计分,总分越高代表无聊倾向越高。该量表中文版由李晓敏等人修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5]。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0.82。

(6)心田宽恕问卷(Heartland Forgiveness Scale,HFS):该问卷由Thompson 等人编制,共18 个项目,包含自我宽恕、宽恕他人和情境宽恕三个维度,采用1~7计分,总分越高宽恕倾向越低。该量表中文版由萧舒谦等人修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6]。本研究采用宽恕他人分量表进行施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5。

1.3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信度分析;运用Mplus 8.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值性检验。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

按照AAS 总分将被试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得分在前27%者为高分组,后27%者为低分组。对两组被试在20个项目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20 个项目上的得分差异均显著。此外计算了20个题目的题总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题总相关系数为0.47~0.77(P<0.001),每个项目与所在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59~0.86 之间(P<0.001)。详见表1。

表1 AAS各项目高分组低分组得分的比较及题总相关系数

2.2 效度

2.2.1 结构效度 在Mplus 8.0 中对894 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四因子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因子模型拟合良好,具体指数为:χ2/df=4.171,CFI=0.920,TLI=0.907,RMSEA=0.049,SRMR=0.053。

2.2.2 分量表相关 对AAS 总量表与分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AAS中各维度间存在中等程度相关(r=0.46~0.62),各维度与总量表存在中等偏高的相关(r=0.79~0.83),量表的维度与总分相关均高于维度间相关,说明结构良好[17]。

表2 AAS相关分析及信度指标

2.2.3 效标效度 各攻击类型与效标工具的相关如表3 所示。收益型(控制/欲望)攻击与支配倾向、取乐型(冲动/欲望)攻击与无聊倾向、复仇型(控制/厌恶)攻击与宽恕倾向得分以及暴怒型(冲动/厌恶)攻击与特质愤怒均存在显著相关。收益型(控制/欲望)攻击与行为激活系统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在行为激活系统中,只有奖赏反应与收益型攻击存在显著正相关;取乐型(冲动/欲望)攻击与行为激活系统和行为抑制系统均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与行为激活系统中的愉悦追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复仇型(控制/厌恶)攻击、暴怒型(冲动/厌恶)型攻击与行为抑制系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四类攻击与自我控制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表3 AAS各维度与效标工具间的相关

2.3 信度

如表2 所示,中文版AAS 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1~0.89 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60~0.75 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7。

2.4 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检验

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如表4 所示,模型拟合指数CFI、TLI、SRMR 以及RMSEA 均接近或优于标准值,表明各模型的数据拟合良好。弱等值模型与形态等值模型(M2 vs M1),强等值模型与弱等值模型(M3 vs M2)的ΔCFI≤0.010,ΔRMSEA<0.010,达到测量等值性标准[18]。说明中文版愤怒攻击量表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形态等值、弱等值以及强等值成立。

表4 AAS 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性别等值性检验

2.5 不同性别攻击倾向的比较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攻击水平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男性在四类攻击上的得分以及AAS 总分均显著高于女性。

表5 不同性别的AAS得分的比较(M±SD)

3 讨论

迄今为止,攻击自评问卷的开发主要依据冲动/预谋和主动/反应这两种分类方式,它们表面上描述的是攻击的不同维度,即计划程度和动机效价,但实际上却将攻击的冲动性和反应性绑定,主动性和预谋性绑定,将攻击定义为受激惹时的失控行为和有计划的牟利行为两种。而诸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厌恶动机驱动,但计划程度较高)的攻击行为、图一时之快(欲望动机驱动,但计划程度较低)的攻击行为则被忽略。因此以该理论为基础开发的问卷对攻击的分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Howard 将攻击的计划程度和动机效价看作彼此正交的维度,并以逆转理论的视角看待攻击过程中的愤怒体验,提出了攻击的QVT 模型。以该类型学为基础,Bjørnebekk开发了愤怒攻击量表,其心理测量学特性在本研究中得到检验。

首先,项目分析方面,高低分组之间在每道题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且各条目与总分及其所在维度均有显著相关,说明该量表条目质量良好。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文版AAS四因子结构拟合程度较好。

接下来我们检验了效标关联效度。首先收益型(控制/欲望)攻击和取乐型(冲动/欲望)攻击主要与行为激活系统相关,复仇型(控制/厌恶)和暴怒型(冲动/厌恶)攻击主要与行为抑制系统相关,与先前研究一致[3]。其次,自我控制与四类攻击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暴怒型攻击相关最为密切。攻击行为的发生意味着自我控制的失败[19],因此自我控制程度相对较高的攻击行为也与自我控制呈反向相关,但相关的强度较低。最后,收益型(控制/欲望)攻击与支配性、取乐型(冲动/欲望)攻击与无聊倾向、复仇型(控制/厌恶)攻击与宽恕倾向以及暴怒型(冲动/厌恶)攻击与愤怒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中文版AAS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在信度方面,中文版AAS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与重测信度良好,说明该量表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以往关于攻击行为的研究表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强的攻击性[20],而对于男女在不同攻击维度上的差异,不同研究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21,22]。所以我们对中文版AAS 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进行检验。结果证明,中文版AAS 在跨性别上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均成立,即在不同性别之间,中文版AAS 量表具有相同的参照点以及测量意义。因此,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的AAS 得分是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四类攻击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男性的四类攻击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由冲动性、对于威胁性刺激信息敏感程度以及刻板印象等诸多因素决定的[20]。等值性的结果也佐证了攻击倾向的性别差异更多源于性别本身,而非量表。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中文版等值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基于戴维南等值模型的静稳极限在线监视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