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幼苗盼呵护,点滴关爱助成长

2024-03-10 10:59黄晨霜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安全感策略研究

[摘要] 学校教育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动症学生”。他们因缺乏安全感,会出现冲动行为。老师通过“培沃土”创造成长环境、“施重肥”帮助建立自信、“洒阳光”体现个体价值、“勤浇灌”构建家校桥梁等教学策略,对“多动症学生”施行“育苗式”教育,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逐步融入正常班级生活。

[关键词] 多动症学生;安全感;策略研究

一、问题剖析:直击现实,深度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常常会遇到“多动症学生”,他们由于自身的病理因素,导致其在学校的各项表现都不佳,从而产生被遗弃感,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一)缘起:“多动症学生”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小A在三年级时,无法适应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经医生诊断为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课堂上,他抢夺同学的文具,将粉笔扔到同学身上,挡着黑板不让老师写字;考试时或是大喊大叫,或是直接趴着睡觉;下课时扯同学红领巾,朝同学吐口水。

注意力涣散且不集中,这是“多动症学生”最核心的症状。课堂上,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他总是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一旦没有得到关注,就会变本加厉,导致课堂难以正常教学。多动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差,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与同伴意见不一致时,经常采用暴力手段,并且他们不太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易躁易怒,因此,难以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

(二)剖析:“多动症学生”安全感缺乏现象成因

1. 教师兼顾整体,力不从心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每个班平均都有四五十位同学,“多动症学生”得到的关注度不够。对于“多动症学生”的特殊性,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但常常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同伴沟通困难,自我孤立

多动症学生的特殊行为容易导致他们无法与其他同学正常交往。多动症学生容易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距离感,于是开始排斥他人的接近,使其更加缺乏安全感。

3.家长忽视问题,暴力管教

多动症学生的家长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对孩子过分失望,索性放任不管;二是因孩子行为表现不佳,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阴影,导致多动行为愈发严重。

二、实践探索: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一)培“沃土”——创造成长环境

与普通学生相比,随班就读的“多动症学生”需要他人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培育一块“沃土”,让这株脆弱的幼苗能够在一个温暖的班集体里成长。

1.教师关爱培“土地”,帮助“幼苗”解心锁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矫正多动症学生的特殊行为、使其重获安全感的重要力量。

(1)眼神关注,关爱“幼苗”

老师关注的眼神能够让多动症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并能满足他需要关注的需求,帮助他建立安全感。同时,眼神的持续关注对他的行为也起到监督和提醒的作用,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融入

班级。

课堂上,我常常与小A进行目光交流;在他端坐听讲时,对他点点头;在他响亮地朗读时,对他微笑;在他走神时,用目光提醒他。

(2)语言关爱,呵护“幼苗”

平时,我总会对小A嘘寒问暖:天冷了,提醒他多穿衣服;头发长了,提醒他赶紧修剪。一次音乐课上,小A忘记带葫芦丝,不愿意进音乐教室,在我耐心地引导与鼓励下,他勇敢地走进音乐教室。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特别是多动症学生,语言的力量可以化解他们内心的不安与焦躁。

2.伙伴接纳勤“松土”,协助“幼苗”铸品行

与同学的和谐交往对多动症学生的安全感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儿童群体是促进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核心因素,群体生活能使“多动症学生”获得很大的满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1)一视同仁,不“边缘化”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A,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互助小组,将小A和其他三位同学编为一组,班长也在其中。互助小组的第一次活动就是商讨中队公约,小A的意见也被小组采纳。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同时还要教育班里的其他学生也要一视同仁,要用一种包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多动症学生。

(2)公平处理,不“特殊化”

当小A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公平处理,让他知道,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他和大家都是一样的。在我的引导下,班里的其他同学愿意和他接近了。渐渐地,我发现他不再孤独,也变得乐于助人。

(二)施“重肥”——建立自我信心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人在尊重需要(成就、地位、认可、赞赏等)得到满足时,就会生出自信心,从而更进一步地去追求理想及抱负的实现。多动症学生也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渴望获得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肯定,但由于自己某一方面存在缺陷,他们往往容易得到消极评价,进而会渐渐否定自己,并产生自卑情緒,从而失去安全感。我们可以通过“施重肥”,帮助多动症学生建立自信心。

1.坚持相同要求,不让“孤苗”落单

随班就读的多动症学生,接受能力较弱,学习表现往往比较糟糕。因此,很多老师都对他们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要求。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1)课堂常规同要求

对于随班就读的多动症学生,班主任对他的课堂常规要求应和班里的其他同学相同,这样他们才不会觉得自己“特殊”。

(2)集体活动共参与

学校科技节上,班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制作一个小开关。小A和同组人员也积极参与其中,他和组员们一起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让多动症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每一项集体活动中,有利于其和同学和谐相处,可以帮助他摆脱孤独感。

2.降低评价的标准,绝不“拔苗助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1)同一内容,不同问题

课堂中,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我常常会设计难度层次不同的问题。对于小A,我会设计适合他的问题,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统一作业,不同要求

平时,如果对听写的要求是100分,小A只要达到80分,我就会表扬他;他勤换洗衣服了,我会表扬他变得讲卫生了;他上课能够专心听讲10分钟,我也会表扬他。虽然他没有达到我对其他同学的要求,但这些及时评价有效地激起了小A的自信心,他的脸上时常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三)洒“阳光”——体现自身价值

随班就读的多动症学生内心渴望被尊重,教师可以通过播洒“阳光”来帮助他树立信心。

1.任小干部,相信“幼苗”可成长

(1)细心观察,发现特点

小A上课进入状态总是特别慢,但是每次只要是老师交代给他的小任务,他总是能够认真对待。

老师通过平时学习生活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制订适合该学生的计划。

(2)利用特点,委以重任

我特地任命小A为我们班级的课前准备监督员。每节课的预备铃一响,他就在同学们的座位之间巡视,并将检查情况反馈在班级的及时评价栏中。一次次的肯定与表扬让小A找到了自身价值所在。

2.发展特长,自信“幼苗”能参天

(1)抓住机会,适当点拨

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小A虽然文化课成绩不行,但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因此,我联系了小A的体育老师,希望他上课时能够多关注小A,发展他的体育强项。

(2)鼓励参与,绽放光芒

在四年级的运动会上,我鼓励小A作为运动员代表班级出战,最终他获得了男子50米跑的银牌。在学校足球联赛上,作为守门员,他一次又一次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四年级下学期,他因此获得了学校“健康YOYO”的称号。

(四)勤“浇灌”——构建家校桥梁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中协调,通过勤“浇灌”,让家校之间形成相对轻松的教育氛围,为随班就读的多动症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换位思考,充分理解

很多时候,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多动症学生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心力交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理解家长,及时了解情况。

(1)提前了解,心中有数

四年级开学前,我了解到小A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忙于生计,平时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孩子。小A犯错时,总是以暴力教育为主。

(2)给予理解,宽容以待

每一个“特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教师应该了解其家庭情况,换位思考,不可盲目行动。

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小A一定是缺乏关爱和安全感的,这样的家长一定也是无助的,他们都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并对他们多加包容。

2.明确要求,形成合力

在对多动症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学会从家长处借力。

(1)多方关注,无间交流

开学第一个月,我每天都要和小A妈妈通电话,汇报他当天在学校里的表现,小A妈妈也会在家校本上反映他在家做作业的情况。

我建议家長在家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多和孩子畅聊学校生活,并且及时记录,在孩子进步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耐心沟通,即时评价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在学校时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和活动,但是一回到家,就完全变了。这是因为在校老师要求严格,而父母往往任其发展,没有明确的要求。如果想要真正改掉多动症学生身上的毛病,家校要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并及时给予评价。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小A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他已经能够坐在座位上听讲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基本上都能够主动完成;下课时,能够和同学们友好地玩耍,几乎很少和同学发生矛盾,还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考试时,能够认真地答题,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小A正逐步摆脱缺乏安全感的状态,融入正常的学校生活。

多动症学生自身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助力。我们如何通过不同的活动去了解学生,如何在活动中对多动症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引导,仍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施静平,侯红宝. 探讨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19(25).

[2]张立胜,陈垣,张莎莎,佟丹.儿童多动症的病因调查及干预分析[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06).

[3]张海芸.论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和对策[J]. 中国特殊教育,2006(04).

黄晨霜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安全感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出“安全感”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政务微信的借势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