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朋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200
偏瘫是临床上常见脑卒中后并发症之一,是脑损伤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平衡功能障碍,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1]。因此,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其平衡及步行能力,是患者康复护理的关键[2]。作业疗法是重要的康复疗法之一,是通过设计及利用治疗活动提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独立活动能力[3]。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是Barbeau 等于1986 年提出并用于偏瘫治疗的康复疗法,研究证实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6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作业疗法联合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组各45 例。试验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54~77 岁,平均年 龄(63.72±5.19) 岁; 病 程17~32 d, 平 均 病 程(23.47±5.66)d。对照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35±5.72)岁;病程19~35 d,平均病程(24.11±6.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2015年版)》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处于恢复期,存在偏瘫;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护理计划;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颅脑外伤或小脑、双侧脑部位损害,伴有精神疾病、认知或语言障碍,伴有神经系统疾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伴有心肺功能障碍,伴有恶性肿瘤。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牵伸技术等,45 min/次,2 次/d,持续干预3个月。
试验组患者予以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作业疗法:视觉搜索在桌面放置硬币,指导患者逐一捡起;感觉刺激使用冰棒、热毛巾等对患者患侧肢体的皮肤进行冷、热刺激,将生活用品置于患侧,指导患者用患肢或双手交叉取物,以产生本体感觉刺激;坐位平衡指导患者推滚筒以增强对躯干前屈的控制力,指导患者用健侧手掌取物并不断向外摆放;肢体训练指导患者抓取附近物品置于嘴边后再放于原位,指导患者放松痉挛肌肉,并逐渐增加上肢阻力,指导患者做患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合运动及单关节运动,从近端至远端,从简单到复杂,训练时间从短至长。(2)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使用G-JZB-06 型电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初始减重量为30%,初始平板速度为0.2 km/h,初始平板坡度为0°,以后酌情升高,速度调整范围为0.2~0.5 m/s,30 min/次,持续训练3个月。
(1)平衡功能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时的平衡功能。BBS 量表共有14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分别赋值0~4 分,总分0~56 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的平衡功能越高[6]。(2)功能性步行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时的功能性步行能力。FAC 量表有0~5共6个等级,分别赋值0~5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的功能性步行能力越高[7]。(3)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时的生活质量。SS-QOL 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6,内部一致性较好。SS-QOL由12个维度、49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分别赋值1~5 分,总评分49~245 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8]。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3 个月,试验组患者BBS、FAC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BS评分、FAC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BS评分、FAC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BBS评分干预前9.38±1.45 10.02±1.68-1.935 0.056干预后34.11±5.06 25.75±4.21 23.279<0.001 FAC评分干预前2.47±0.39 2.52±0.46 0.556 0.580干预后4.20±0.78 3.38±0.61 5.555<0.001
干预3 个月,试验组患者SS-QOL 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S-QOL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精力干预前7.70±0.69 7.58±0.74 0.796 0.428干预后13.05±1.82 10.12±1.46 8.424<0.001家庭角色干预前7.62±0.43 7.67±0.57 0.470 0.640干预后13.26±1.75 10.43±1.33 8.637<0.001语言干预前14.74±2.81 14.65±2.19 0.169 0.866干预后21.14±3.27 17.21±2.80 26.306<0.001活动干预前16.83±2.94 16.65±2.77 0.299 0.766干预后25.05±4.30 20.87±3.32 5.162<0.001情绪干预前7.47±0.44 7.38±0.35 1.074 0.286干预后12.37±1.67 10.04±1.21 7.579<0.001组别试验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个性干预前6.87±0.30 6.79±0.34 1.184 0.240干预后12.76±1.19 9.14±1.05 15.302<0.001自理能力干预前12.71±1.27 12.68±1.68 0.096 0.924干预后21.20±3.63 15.31±2.54 8.918<0.001社会角色干预前13.21±0.69 13.25±0.56-0.302 0.763干预后22.15±2.74 18.31±1.63 8.080<0.001思维干预前6.40±0.43 6.33±0.48 0.729 0.468干预后12.27±0.75 9.16±0.67 20.745<0.001
续(表1)
组别试验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上肢功能干预前12.13±0.61 12.25±0.57-0.964 0.338干预后22.04±2.69 16.87±1.72 10.862<0.001视力干预前7.07±0.34 7.10±0.31-0.437 0.663干预后12.39±1.77 9.74±1.35 7.986<0.001工作/劳动干预前6.67±0.30 6.59±0.24 1.397 0.166干预后13.06±1.79 9.44±1.17 24.032<0.001总评分干预前119.42±18.27 118.92±20.33 0.123 0.902干预后200.74±33.63 156.64±27.54 6.806<0.001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或全面的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发病人群以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为主,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多种多样,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常见问题之一,以一侧肢体肌力降低、感觉障碍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严重降低患者的步行能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步行功能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迫切恢复的躯体功能之一,也是患者的康复重点。作业疗法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偏瘫状况紧密结合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能够积极恢复患者的感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9]。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是以大脑功能重组及神经可塑性为基础,有机结合步行三要素:负重、迈步、平衡,利用特殊减重装置减轻体重对患者下肢的负荷,并带动下肢重复有节律的步行活动,有效激活患者的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及运动皮质,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10-14]。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干预3 个月的BBS、FAC、SS-QO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早期重复、完整的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够强化患者的躯体核心肌群,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促进正常的步行模式建立,作业疗法促使脑卒中患者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开展作业活动,促使患者在作业中获得功能锻炼,二者相互补充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