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典型乡村居住空间分化研究

2024-03-09 05:57王小影袁婷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正房宅院居住者

王小影 袁婷婷 偶 春

(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和经济发展,对生产、消费和生态等的需求开始向乡村转移。乡村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生产农产品的集聚之地,更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态空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对居住空间格局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同时,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城市周边乡村的生产消费空间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加深了乡村居住空间的分化[2]。有关皖北地区乡村居住空间的研究已有报道,其研究角度较为宏观,而对院落内部居住空间分化的细节研究较少,对影响居住空间分化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解读有待深入[3]。本文选取具有皖北地区典型特征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空间句法[4-5]凸空间模型[6-7],对皖北地区乡村居住空间的院落、过道等元素进行微观量化研究,以期了解皖北乡村居住空间的分化过程,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补充,为皖北地区乡村居住空间的优化提升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域占地面积约2 km2,下辖8 个村民小组,541 户,1832 人,耕地面积约0.68 hm2。该村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生态示范村”,2014年被评为“小康村达标单位”。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该村从早期主要提供农产品生产逐渐向发展休闲农业转变,这一过程伴随着院落、过道等居住空间的不断分化和重塑,不仅反映了该地区城乡居住环境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皖北类似地区乡村居住空间的变迁规律。因此,在对皖北乡村居住空间分化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4 月3次实地考察及农村评估。农村评估内容主要为户主基本信息、家庭总人口、务农劳动力数量及外出务工数量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与测量院落空间结构和利用率,获取了该村具有代表性的宅院类型及其基础资料(表1)。

表1 典型宅院类型及基本情况

根据实地考察结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 座宅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 号院、5 号院和9 号院(不同时代建造的宅院)未进行经营活动。12号院是经营性宅院,2014 年建设完毕,主要代表2010 年之后的乡村居住空间特征;14 号院为外来迁居者的宅院,代表外来群体的居住空间特征。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院落进行分析,探讨皖北地区乡村居住空间的分化规律以及市场经济与地域文化等对居住空间分化的影响规律。

表2 典型院落空间整合度

1.3 模型构建

1.3.1 构建指标在皖北传统住宅空间结构中,院落、大门、过道、正房和偏房是其基本元素,本研究将这5 种元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皖北地区居住空间分化的指标[8-9]。

1.3.2 研究方法空间句法凸空间模型将各个空间转变为节点,并分析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得出各空间句法的理论变量,包括平均深度值、控制度、控制度差值及整合度。平均深度值表示整个系统中各节点的便捷程度;控制值表示各节点之间的控制程度;整合度表示单位空间与系统中全部空间的关联程度。其中,平均深度值与整合度值和空间开放程度成反比;控制值与各个节点对整体空间的影响力成反比[10]。本研究采用平均深度值和控制值对乡村居住空间进行分析,具体计算公式见参考文献[10]。

根据凸空间模型的计算原理及实地测量记录,绘出典型院落的整体建筑平面图;根据院落经营属性、是否为本村人宅院及建造时代的不同,得到1 号、5 号、9 号、12 号和14 号院,分别具有8、12、17、12 和10 个空间元素;根据各节点的连接关系,绘出拓扑关系图(图1 以5 号院为例);运用Depthmap 软件对院落平面图进行矢量化处理,得到典型宅院的基本变量数值和可视化模型。

图1 5号宅院院落拓扑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院落空间迁移

根据控制力强度中各院落控制点的分布(图2),可知皖北地区乡村院落支配空间在1980、1990、2000 和2010 年代分别呈向西部、北部、中部和南部迁移的趋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建设的发展,乡村院落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建造模式。2010年之后,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便利,为了更高效地参与到城市市场经营活动中,新建住宅的建筑格局再次发生改变,逐渐向村内道路与城市二级道路附近迁移,正房与偏房的位置发生迁移,院落中间部分的控制力度逐渐增大。

图2 典型宅院空间控制力强度图示化表达

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人口开始向乡村迁入,村落逐渐形成了由本地村民、外来商业经营者、迁居者及短暂旅游消费者等共同组成的人口结构。多元生活群体引发了对于居住空间的不同需求,具体表现在对宅院类型及内部居住空间结构的需求不同。由此可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推动该地区住宅空间组成结构分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村落人口结构上的变化也使得院落不断向外围扩张。

2.2 院落功能分化

空间句法理论认为,整合度不仅可以反映出空间的开放程度,还能反映空间的综合使用情况。由表2 可知,院落空间整合度值在1 左右,说明院落各空间的连接程度较好。这一时期该地区城乡边界性较强,院落的主要功能是家庭休息娱乐,并具有晾晒谷物、养殖等生产功能,即此时的院落是村民休息娱乐的生活空间和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村民群体组成结构开始分化,生产工具也开始发生变化。非经营型宅院院落内关于生产的功能逐渐弱化,院落的可达性和开放程度逐渐提高;经营型居民因需要从事市场经营活动,院落空间的面积普遍增加,作用对象与使用功能也发生了变化,院落的商业性质增强。院落空间使用功能的变化导致院落(12 号)空间整合度下降,空间连接度降低,使得院落的开放度增加。商业性与公共性成为皖北乡村经营性院落的主要属性之一。

为追求闲适的生活或务工就业而迁居当地的外来居住者,通过其不同于当地村民的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皖北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结构的分化与调整。休闲性与生活性是外来居住者院落空间的主要属性之一。院落中出现的不同以往的空间形态,其背后实质是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是居住空间的二次生产[11-12]。

2.2.1 大门与过道符号化不断增强空间句法理论认为,大门空间整合度越高,居住者出入大门的频率越高,宅院内外联系越紧密[13]。从表2可以看出,大门整合度在时间线上逐渐递增,这表明大门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宅院内外的联系更加频繁。具体表现为非经营型宅院中大门的作用极为重要,门内外的边界感强,大门的尺度普遍较小(图3A);2000—2010 年,经营性宅院为了更好地迎合消费者需求,大门隔离家庭内外的作用不断降低,院落的生活功能逐渐向生产性转变,大门的尺度也发生了扩增(图3B),大门逐渐成为一种符号象征。外来居住者的宅院大门设计多是为了体现各自的文化背景,显示家庭对于“门空间”的深刻理解(图3C)。在过道整合度方面,本地宅院过道的整合度在时间线上呈现依次递减的规律,而外来居住者的院落过道整合度高于本地传统院落。在经济发展以及生产方式转变的共同作用下,过道逐渐被符号化。

图3 典型宅院大门形态

2.2.2 住屋空间权威性面临挑战由表2 可知,1980—2010 年,正房和偏房的整合度均呈递减趋势。根据空间句法凸空间模型理论,偏房与正房的整合度差值越大,家庭传统秩序越明显[14-15]。由图4可以看出,本地居民的院落偏房与正房的整和度差值高于外来居住者的,且均大于零,随时间的变化呈整体递增规律;经营性宅院的差值为负,正房整合度低于偏房。

图4 典型宅院正房与偏房差值

总体来看,非经营性院落家族意识较强,而经营性院落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家庭传统秩序和居住功能空间发生了异化,正房和偏房由原来的私密性空间演变为供游客住宿的经营性空间,经营性占据了主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生产方式的不同影响着居住空间属性与家庭秩序的不同。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选取具有皖北地区典型特征的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空间句法凸空间模型,对皖北地区乡村居住空间的院落、过道等元素进行微观量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宅院空间逐步向外围和道路迁移。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外来居住群体在村落人口结构上引起的变化,成为影响乡村居住空间结构分化的主要推力,宅院分布不断向外围延展,逐渐向道路附近转移。

(2)居住空间布局多样,新的空间形态产生。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非经营性宅院的生产功能弱化,实用性与简单性成为非经营性宅院的主要属性;经营性宅院院落空间增大,生产区域逐渐转变为装饰性与象征性场域,居住空间私密性降低,商业性与公共性成为经营性院落的主要属性;外来居住者的院落空间社交性不强,休闲性与生活性是外来居住者的院落空间的主要属性。

(3)大门与过道符号化不断增强,大门的使用频率变高,宅院内外联系频繁。非经营宅院门内外的边界感增强,联系度变高;经营性宅院大门隔离作用降低,逐渐向生产性转变,并逐渐成为一种符号象征。非经营宅院过道的整合度逐渐降低,过道逐渐被符号化。

(4)正房和偏房的整合度递减,偏房的整合度普遍高于正房及其他居住空间,非经营性宅院的家族意识强烈。经营性宅院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居住空间功能及家庭传统秩序发生异化,正房和偏房主要用于经济生产。

依据上述结论,对于皖北地区乡村居住空间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院落方面,可根据家庭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工具、家庭人员构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院落空间的布局与设计;(2)正房和偏房方面,建议按照住屋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空间承载功能以及户主生活习惯等角度,构建院落的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力图做到划分明确,创造出具有舒适感、边界感的居住空间;(3)过道方面,根据主要居住房间的使用频率、重要程度进行规划设计,好的过道设计可提高宅院居住者生活生产的效率。皖北乡村居住空间的分化除了受经济的影响外,区域文化背景、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也对该地区乡村住宅居住空间的分化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猜你喜欢
正房宅院居住者
养老机构中居住者间虐待研究进展
宅院
不撞南墙不回头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生态屋V01(Niu Haus)原型
老宅
白居易洛阳履道里宅院的置石
环境心理学对我国住宅与社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
王家烈故居
记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