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锋,徐健
(1.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科研技术处,四川 成都 611731;2.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173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实现突破、取得实效,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1],构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在职业教育内部,高职院校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侧重于培养有专门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包括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属于中等职业教育范畴,侧重于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推进,企业不断提高的岗位要求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产生了冲击,也影响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方向,最终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变化上。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202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广大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企业人员等相关群体一致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问题位居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十大难点问题之首,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低、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低。这既与社会、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足有关,也与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不高、职业人才的榜样作用发挥不够有关[2],还与桎梏职业教育内部协同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难题有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主要矛盾,破解时代难题,探索推进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协同发展之道。
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都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基层技能人才、技术人才的教育,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赘述。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的低技能问题、技工院校学生的低学历问题、职业教育事业的低认可度问题,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沉疴痼疾。实施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提高的需要、技工院校学生学历提升的需要、职业教育内部协同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拥有大专学历而缺乏扎实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很难轻易敲开当代体面就业市场的大门[3]。技能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和经验积累,在学校的实习实训是高职学生提高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受学术漂移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模仿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偏向学科体系的情况时有发生,其理论课程较多、实训学时有限,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机会较少。加之高职教育发展仍需处理好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多数高职院校外延发展有余而内涵建设不足,虽然毕业时学生取得“1+X”证书中的专业技能证书或中级工证书,但实际动手能力并不强[4],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专业对口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综合竞争力差。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提高的需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在2021年8月出台的《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中规定,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职称评审、参军入伍等相关政策。各省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在政策上将取得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毕业生与大专学历同等对待,在使用上与大专生一视同仁[5]。但是,技工教育的非学历属性导致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仍然经常遭遇学历尴尬[6]。在学历至上的社会现实语境和学历优先的企业用人导向下,技工院校学生对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不得不以参加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开放大学学习、网络教育等方式取得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7]。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能帮助技工院校的学生取得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满足技工院校学生学历提升的需要。
在现行教育体制中,高职院校与技工院校在招生方式、人才培养定位、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毕业取证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希望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呼声由来已久。国家相继推出了高职单招、职普融通、职教高考等带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也确定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考试改革方向[8],然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职业教育选择机会的全国性制度安排仍未形成[9]。职教领域研究者不断探索个性化、差异化的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模式,而构建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历+技能”一体化人才培养,是众多研究中发展快速、思维创新、相对有效的一种。基于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相融共长、高职院校和技工院校融通发展、高职学生和技校学生贯通培养,开展职技融通联合培养的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教学管理、组织保障等方面有效联动,有望实现强技术、高技能、复合型的工匠人才培养目标[10]。
围绕职业教育的发展之困,高职院校与技工院校可以密切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优质师资共培互派,实施课程贯通衔接改革,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打造一种学历、技能一体化培养的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11]。基于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目前职技融通实践主要以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为合作主体。一方面,构建高职学生技能求精体系,将技能工匠要求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学生通过学分置换完成技能等级相关培训课程学习,通过认证考试实现从中级工到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提升;另一方面,构建技师学院学生学历增值体系,将专业技术知识融入技师培训体系,技师学院学生通过课程互认完成学历教育所需的相关理论课程学习,通过双向注册(或单招考试)实现技校毕业证到专科毕业证的学历提升[12]。
职技融通不同于普职融通。普职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3]。在普职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初中毕业的学生选择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成绩达到一定要求且能够适应普通高中的学习,可转入普通高中;同样地,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果跟不上或者不适应学习进度,也有机会申请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二者的结合是不同类型教育的横向贯通。普职融通双方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推进了高中学校的多样化办学,为中职学生提供可升学、可就业的发展路径,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操作性强的、成效明显的、可复制推广的教育改革创新。
职技融通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统筹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与技师学院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二者的结合是同一教育类型内部的纵向融通,是创新提出的、正在实践的、缓解职业教育发展焦虑的教育改革探索。高等职业学校和技师学院都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载体,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4],技师学院重点培养技师、预备技师、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15],二者的区别如表1所示。在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同时注册技师学院的学籍,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在联合办学的技师学院兼学至少一种职业技能,并通过高级工水平鉴定;技师学院的学生在入学时同时注册高职院校的学籍,按照技师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在联合办学的高职院校参加专科学历课程学习并通过学业考核,取得学历证书。职技融通突破了职业教育高学历和高技能难以共存的制度壁垒,不仅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可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办学吸引力。
表1 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办学区别一览表
自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探索后,多地教育行政部门顺势而动。2019年7月,贵州省教育厅、人社厅印发《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首次提出破除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体制界限,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和技工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统筹推进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教学改革[16]。2020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等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的意见》,构建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顶格协调管理机制,统筹开展招生就业、学籍管理、教学改革、技能大赛等工作,使得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共享职业教育财政政策、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环境。2021年5月,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互认:技工院校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以免修相关方向的高职课程;接受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可免试部分内容。2022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出台《台州市职技融通改革实施方案》,从政策层面率先提出“职技融通”的表述,要求统筹教育、人社等多方资源,优化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将技工院校纳入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招生计划[17]。
当前职技融通实践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两个独立法人单位“校校融通”培养学生,另一种是同时具有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双重身份的同一法人单位“校内融通”培养学生。从实践来看,第二种模式更能起到共融互通发展的效果。
1.校校融通
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联合开展职技融通培养学生的案例不在少数。2013年,山东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遴选具备一定条件的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结对,合作招收的学生同时注册高职专科学籍和预备技师学籍,支持完成学业的学生取得专科学历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2021年1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技师学院共同打造职技融通联合培养教学点,携手采取“3+2”模式培育实操技能和理论水平共同提升的“新技师”,以职技融通模式破解优秀高技能人才的供给难题。2021年5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第二技师学院采用“中职+高职+技师”模式开展职技融通合作办学,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并考核合格、符合双方毕业相关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和技能等级证书[18]。2021年7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山东交通技师学院结对合作培养学生,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品牌企业支持下由合作院校共同制定[19],学生进校同时注册两校的学籍,前一年半在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就读,后一年半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就读。2022年4月,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与三门技师学院推动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双轨合并,将技师学院纳入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招生计划,实现学生全程一贯制培养。
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联合构建“双方培养、双向贯通”育人体系,推进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现协同管理、协同发展。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整合两校的师资、设备和教学资源,拓展招生、就业和校企合作渠道,使联合培养的条件更优,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缺点是两校的合作建立在符合双方办学利益的基础上,培养规模不宜太大,需要双方在合作前明确权责、合作时通力配合,一旦沟通不畅,人才培养的进程容易受阻。而且,无论学生从技师学院到高职院校还是从高职院校到技师学院,学习环境发生变化,重新适应需要较长周期。“校校融通”的职技融通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校校融通”的职技融通培养模式流程图
2.校内融通
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属于同一法人的单位开展职技融通的案例可谓凤毛麟角。2015年9月,成都市技师学院增挂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牌子,学校面临着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并行发展的局面。此时,技师学院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高职的单招考试,录取后进入高职阶段学习。但技工教育和高职教育中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未能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存在交叉脱节现象,技师学院开设的课程高职院校重复开设,教学资源缺乏有机整合[20]。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在认真分析相关问题、充分进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职技融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织专家开展实践访谈会,学校确定了“高素质、懂技术、强技能、会迁移、敢创造”的新时代“成都工匠”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思政教育全程化、文化教育多样化、专业教育阶梯化、实践教育个性化、培训教育特色化的“五化”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专业衔接、课程贯通、学分互认、管理协同、育人分段的“五大”联动保障机制[21]。以技能竞赛融通为例,学校从技工教育阶段开始培养、锻炼学生,到高职教育阶段持续地推进训练、比赛,长学制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以赛促学。校内职技融通模式真正实现了师资、教学、竞赛、管理等方面同频共振,是名副其实的一体融通。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课程置换如表2所示。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双轨运行,可以实现师资队伍、实训设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高职学生和技校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就业,可以促进交流互鉴。该模式的优点是人才培养属于学校内部两类学生的培养,培养规模更大、执行力更强,培养过程中问题反馈和整改纠偏更加及时;两类师生长期处于相同的校园环境,交流沟通方便,学生学习延续性强。该模式的缺点是学校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开展职技融通工作,合作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不如校校联合培养的模式。
表2 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置换一览表
总之,无论采取哪种融通方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技能对接和学历对接问题。技能对接是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注册技师学院的学籍,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和技师学院毕业证,此举在政策层面较易实现;学历对接是技师学院学生通过注册高职院校的学籍,完成课业并获得全日制专科学历,此举在政策层面较难实现。技师学院学生注册高职院校学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学生通过高职单招考试获得全日制专科学籍,这种方式存在不可控性,因学生不一定能达到贯通培养合作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二是学生通过相关招生政策直接取得高职专科学籍,这种方式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为职技融通试点学校出台专门的招生政策,允许技师学院学生直接注册高职院校的全日制专科学籍。
职技融通的实践经验表明,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内部两类不同学校的创新改革,既符合国家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的要求,也符合职业院校差异化适应性发展的要求。职技融通发展可通过找准高职技师协同“融通点”、搭建技术技能共进“成长链”、拓展政行企校合作“协作面”,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尴尬问题和高职教育的技能性不强问题。职技融通的实施路径归纳如图2所示。
图2 职技融通实施路径图
目前国内许多职业院校主动开展了职技融通实践。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是全国较早开展职技融通探索的职业院校,不仅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全面开展职技融通,还牵头组建“1+N”职技融通集团,带动成都地区的职业院校参与到职技融通实践中来。浙江省把发展职业教育定位为建设共同富裕的技能型社会的“先手棋”,职技融通试点工作在台州、舟山、宁波等地开展得有声有色。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多点开花,是因为找准了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协同发展的“融通点”。一是双方在地域上相邻或相近,开设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有共同的发展需求或目标愿景,以一体性、实践性、连续性、进阶性为贯通人才培养彰显的四大特性[22],整合教学场地、设备、课程和教师资源,统筹技师学段、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与过程,开展高职技师融通培养。二是技师学院的学生有向高职院校进行学历迁移的意愿,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向技师学院进行技能迁移的意愿,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的合作能打破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的体制藩篱,畅通不同类别学生的学历提升和技能提高渠道,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职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选择。
职技融通是深化“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学生技术技能共进的有效路径。职业院校办学既要顺应企业对先进技术和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也要顺应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23]。学生通过在高职院校的技术学习、技师学院的技能学习和企业的岗位实习得到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围绕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共同目标,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和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实施课程教学,推进产学研、科教用一体化建设,合力搭建技术技能共进“成长链”[24]。一方面,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紧密合作,依托高职院校的资源,采用学历教育体系突破技师学院学生的学历限制;依托技师学院的资源,采用技师培养体系补齐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短板。另一方面,职技融通可以依托企业的资源,拓展实训教学的基础条件,选择实际生产任务作为实训项目,使企业的技术技能师资和产业先进设备真正服务教学,在教学中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紧密衔接。
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下,在企业的产教融合支持下,高职院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工学校共同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职技融通发展发轫于职业院校的主动探索,离不开教育系统与人社系统、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行业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同时倒逼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行政部门不断出台完善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融通发展政策,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发展保障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稳定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育人“协作面”,共同构成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25]。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双向注册有赖于地方政府招生政策的支持,省级教育和人社部门要对职技融通合作培养试点专业单独设置条件、单列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才能双向注册、学籍互认。政府政策支持,为职技融通发展保驾护航;行业专家指导,为学校人才培养建言献策;企业导师参与,为学生双向提升指点迷津。
探索职技融通发展,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应势之策,也是有效打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瓶颈的有益探索。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强技术、高技能、复合型的工匠人才为培养目标,畅通学历技能提升渠道,拓展职教体系丰富内涵,开创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的融通机制,推动二者协同发展、技术技能共进、政行企校育人,为全国职业院校树立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协同发展新标杆,是实现技术技能人才提质增量、构建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体系、赋能技能型社会高效建设的有效路径。
诚然,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是职业院校最先主导的、自下而上的,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育改革实践存在不小难度。毕竟无论是高职学生的技能提升还是技校学生的学历提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被一纸证书简单代替。通过分析职技融通背后的理论逻辑,总结职技融通模式的实践现状,研究职技融通的内在规律,提炼职技融通发展的实施路径,有助于政府在职业院校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相融相加,激活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融合育人新动能,推广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协同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