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语境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从“Police Shasha”到《义乌有个“阿依乐”》

2024-03-08 01:20姜鸣红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莎莎辅警义乌

姜鸣红

第3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三等奖:《义乌有个“阿依乐”》

作者:姜鸣红、赵一阳、何妮蔚、贺争怡、金梦雅、蒋文斌

编辑:方青云、陈建飞、丁丰罡

原创:金华市广播电视台、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通过对普通人的真实记录,利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空间叙事,通过自叙和他叙等影像功能,以柔性叙事代替刚性宣传,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中实现社会共情,向世界展示美好、温暖、可敬的中国形象,是笔者拍摄纪录片《义乌有个“阿依乐”》的初衷。然而,要讲好这个故事实属不易。

一、谁来讲——从“辅警莎莎”到《义乌有个“阿依乐”》

用记录的形式讲故事的想法有了,那么选谁来讲就特别重要,首先选择的人物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并有独特的故事,其次这个人物要不怯镜头、会表达,这也是一个好选题的基本要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义乌听说了一个人,她就是新疆姑娘莎莎。

义乌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个下辖市,却素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美称,有数据显示,义乌的省外流入人口达到了88万人,占义乌常住人口比重的47.3%。而在这些外来人中,还有一群特别的“自己人”,就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主要生活在义乌江东街道的五爱社区和鸡鸣山社区。这里生活着来自全国29个民族的1万多名同胞,还有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外籍人员。虽然大家的国籍不同,信仰不同,但却能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据说这当中一直有个人的作用不容小觑,她就是义乌辅警莎莎。2021年春天,第一次见到莎莎,作为多年坚守精品创作的编导,我一下子就锁定了这个人物,于是便开始了跟踪记录莎莎。

纪录片《义乌有个“阿依乐”》编导姜鸣红在剪辑中

莎莎真名叫吐送尼莎肉孜买提,新疆和田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本想来义乌创业的莎莎,却机缘巧合考上了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辅警一职,负责五爱社区和鸡鸣山社区居民的入户走访、民情代办和纠纷调解。她极其有语言天赋,会英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及中亚五国等8国语言,也是大家最信赖的“Police Shasha”。

最初想拍摄莎莎,只是觉得她会说八国语言,很独特,想突出一个有语言天赋的辅警,所以最初的主题是围绕“Police Shasha”进行。莎莎当辅警的日常工作基本是在社区入户走访、民情代办和纠纷调解,工作非常琐碎和重复。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在一次次的入户走访中,我们记录了莎莎是如何克服困难,一步步走进社区居民“家里”;在一次公益活动中,我们记录了莎莎领头羊的作用;在一次次的纠纷调解中,我们记录了莎莎善解人意的智慧和会多种语言带来的便利……。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几年时间里她先后成立了两家以她名字命名的《阿依乐·莎莎工作室》,“阿依乐”在维语里是“一家人”的意思,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社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居民都能像一家人一样一起生活。我更多地开始思考如何在莎莎的普通日常中找出亮点,围绕小人物的故事突出新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主题,于是《义乌有个“阿依乐”》的主题跃然而出。

二、讲什么——用故事传播渗透核心价值传播

纪录片故事的人物有了,紧接着的问题就是讲什么,也就是纪录片的内容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莎莎是中国基层最普通的一名工作人员但又非常独特,她本人是一位少数民族群众,同时她又是一名辅警,更是一个社区工作室的负责人,而她日常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些很细碎繁琐很重复的工作,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景。这部纪录片从2021年春天开拍,一年半时间拍摄记录了60多个小时的素材,她做的事情大多是入户走访了解社区居民的情况和困难,解答外籍居民生活中的疑问,大到咨询落户问题、小到手机支付宝、健康码怎么用等等问题,社区居民临时有事没人看守孩子时也会让莎莎帮忙照看,逢年过节莎莎会组织社区居民一起活动,现在整个风气好了,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少了。那么究竟选择讲些什么内容?怎样采用纪实叙事性手法来塑造真实丰满的小人物莎莎的形象,又如何体现她的多元化特性呢?这确实挺考验编导的。

初稿时,总觉得什么都想要,素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舍不得舍弃,这可能是大多数编导的通病。在反复斟酌后,我忍痛割爱,最后选取了围绕莎莎帮助社区外国居民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调解外籍商人买卖双方产生的矛盾、社区居民租房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为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居民解决拖了很久的银行卡问题以及在2022年12月国内疫情防控新政策出来后用多种语言告诉大家等5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为主线,以小切口、小故事进行平行并联与互嵌串联交错,以时间和空间的流转为线索,渐进式推进。充分利用镜头语言展现莎莎和少数民族同胞、外籍友人如何相处,如何给这些人提供帮助,如何带领他们积极传递向上的力量。莎莎的做法让许多外国友人感到在他乡找到了故乡。通过外国友人对莎莎的称赞和融入并热爱充满活力的、不断以新变化给予新惊喜的社区,呈现他们对义乌这座城市的喜爱,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解读中国并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希望海外观众能够从这些外国友人的身上看到他们在中国生活的现状和所知所感,通过这种真实而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实录,有效增强叙述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说服力,让海外观众从能“听得懂、看得明白”,到“喜欢听,喜欢看”。唤起海外观众对中国警察由衷的喜爱与敬意,同时延伸到对文明、开放、包容的中国城市的喜爱,从而激发国际群体共情。

三、怎么讲——多形式展示塑造好中国形象

纪录片是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多维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传播载体。怎样在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上做出新意,这也是我在拍摄过程,尤其在后期剪辑时绞尽脑汁的事。特别是对于莎莎会八国语言的情况,如何展现才会显得自然不刻意而又能呈现这个能力?为此,我把新媒体的一些表现手法充分运用到纪录片中,也算是一种尝试,既不失纪录纪实的特性,又有短平快的内容和节奏。节目中两次运用分屏和多屏特技手法分别展现不同场景,场景一是莎莎分别用八种语言对社区居民敲门入户进行随访,场景二是莎莎用八种语言制作短视频向外国友人播报最新防疫政策,这些本来就是莎莎的日常工作,既用事实展示了莎莎的语言实力,而又不生硬拖沓。在节目最后,采用了莎莎自述的旁白:“每次组织活动,看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相聚在一起,我看到他们的笑脸,听到他们的笑声,我感到无比地幸福。我就想通过我们的行动告诉他们,有我们在就不用担心”。在这个旁白上快速叠加莎莎和社区居民一起互动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画面和字幕,既丰富了人物故事内核,又多层次呈现人物特点。而这段旁白尤其是“有我们在就不用担心”,通过中国义乌一个普通辅警莎莎的心声,隐喻了中国警察的优秀形象。

《义乌有个“阿依乐”》努力“以外传外”,希望以共情的方式,通过富有针对性、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普通辅警莎莎·阿依乐的故事,达成海内外观众群体间的共情传播,节目通过众多受访的外籍人员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实感人的笑容、自然流露的感情,非常直观地诠释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形象,讲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

四、题外话——精品创作需要坚守和执着

作为金华市广播电视台这样一家市级媒体和义乌市融媒体中心这样一家县级市媒体组成的创作团队,要和众多省媒、央媒实力雄厚的创作团队在一个跑道上竞赛,实属不易,且不说没有资金、缺少设备,摄像、制作人员也奇缺,最难的还是时间保证,因为每个人都有日常节目要做,像我作为该片编导,日常除了一档天播栏目要负责,还有创收任务,而我又没有一个固定的摄像和后期的创作团队。金华市和义乌市相距50多公里,莎莎有突发情况需要拍摄时,经常会因为没有车和摄像而不能及时赶到,有时赶到了也因为时间关系而拍不到有效镜头,因此日常跟拍主要需要依靠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我遥控指挥。而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平时只拍些短新闻,从来没有拍过纪录片,缺乏经验。因为总是不满足于拍摄到的素材,所以这个节目跟踪拍摄了一年半。其间,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例如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有些场景不适合;有时候现场抓取的镜头不到位;关键性的画面、内容、声音缺失;有时候等赶到了事情结束了;有时候活动现场嘈杂、混乱、昏暗等等许多不尽如人意……这都给后期制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时候我只好在金华接通义乌记者的视频电话,一边用手机视频看着现场一边告诉义乌的摄像应该怎么拍,拍什么景别,怎么调度场景,然后再把视频传给我看镜头能不能用。而在后期剪辑时最难的是语言不通,听不懂同期声。莎莎在和居民们交流时,或者用英语、土耳其语等多种外语,或者和少数民族用维语等,看着双方交流得很兴奋,却无从下手选取素材,而莎莎又没有时间来金华帮助我翻译。有时候只能先看着画面把最精彩的先初剪上,然后一句一句拍给莎莎,让她一句一句对应好,翻译成中文再发回给我。有时候对话和内容衔接不上,又得重新选择同期声,再发给莎莎,我这边剪辑好再让莎莎核对是否准确。就这样,《义乌有个“阿依乐”》仅后期剪辑制作就熬了十多个大夜,文稿更是改了无数遍,在翻译成英文版本时,和翻译一再推敲用词用句、断句,仅片名就从《“Police Shasha”》到《联合国社区里的“阿依乐”》到最后确定为《义乌有个“阿依乐”》,反复打磨。60多个小时的素材最后成片仅8分10秒。假如没有对精品创作的这份坚守和执着,是难以完成这个节目的。

纪录片作为纪实影像,能够跨越地域、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增进不同国家民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纪录片《义乌有个“阿依乐”》向海外观众生动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形象和包容胸怀,展示了中国警察的良好素质和为民情怀,深得海外观众关注和好评。有观众表示,该节目让她感到非常暖心激动,向往能够居住在这样的社区。作品同时还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等多家官方媒体平台播发,并被网络媒体大量转发。尤其是经过在义乌的外籍商人大量转发后,节目传播至数十个国家。

猜你喜欢
莎莎辅警义乌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义乌展
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翠香派出所:“三板斧”管好辅警队伍
社会化警务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以辅警为视角
论辅警层级制度的构建
用立法助“辅警”走出阴影
同类(共4则)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轻而易举/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