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星,易腾达,施继玲,王晓颖,保晰桐,冮顺奎
驻景丸是中医眼科名方,临床使用广泛,然其同名方及衍生方较多,如首见于《原机启微》[1]一书的加减驻景丸,近代眼科名家陈达夫[2]创立的驻景丸加减方等,在组成、剂量、主治方面均有不同。现有的文献研究尚未完全揭示其配伍规律及剂型特点。本研究采用《中华医典》[3]进行驻景丸文献学分析,以期分析驻景丸源流、方义及剂型特点,为其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纳入《中华医典》[3]收录的医学古籍中含驻景丸及其相关内容的条文。
纳入标准:(1)记载“驻景丸”“驻京丸”“驻景圆”的条文;(2)记载与驻景丸组方、主治相同的条文。
排除标准:(1)未记录具体药物组成的条文;(2)驻景丸方药味记录不完整的条文。
采用主题词搜索方式在《中华医典》[3]中检索。主题词为“驻景丸”“驻京丸”“驻景圆”“菟丝子”“熟地黄”“车前子”,将纳入的文献条文与纸质版古籍核对,记载内容不一致者,以纸质版古籍为准。依据《中华临床中药学》[4]对处方中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如“丝子”改为“菟丝子”等,最后将各文献条文、药物组成及出处录入Excel 2016 软件建立数据库。
使用Excel 2016 软件统计驻景丸相关条文中药物组成、主治和功效。
共检索出古籍24 部,涉及条文30 条,其中含驻京丸、车前子丸各1条,驻景圆2条,驻景丸26条。
将药物组成相同但剂量不同的驻景丸按不同处方统计,共得到15 个处方,均以菟丝子和车前子为核心药物(表1)。
表1 24部古籍中驻景丸的组成(按驻景丸药物味数排列)
共有15 部古籍记载了驻景丸的主治,5 部古籍记载了其功效。驻景丸主治病症主要有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多见黑花、视物不明、迎风有泪等;功效主要为补肝肾、明目(表2)。
表2 不同古籍驻景丸主治功效
驻景丸是中医眼科名方,古代“京”与“景”通,故将驻京丸纳入驻景丸方,另外《普济方》[5]云:“车前子丸,出《圣惠方》,一名驻景丸”,故将其纳入分析。驻景丸首见于北宋时期的《太平圣惠方》[9],其同名方剂多首,临床使用广泛,当代医家对其亦有发挥,如雷晓琴[29]立通络驻景丸,具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祛湿利水、活血通络之效,灵活化裁可治疗多种眼底病变。
驻景丸方药味最少的仅2 味,最多10 味,15 个不同驻景丸处方均包含菟丝子,其中12个处方包含车前子,10个处方包含熟地黄。《太平圣惠方》[9]中治疗眼见黑花的熟干地黄丸;治疗风热壅滞、眼不得见日、泪出流流、不见物的青葙子丸;治疗眼青盲、无所见物的地肤子丸;治疗眼昏暗、瞳仁不分明、成黑风内障的补肾丸;治疗眼昏暗、漠漠不明的冬瓜子散等5 个处方均含有菟丝子和车前子,说明菟丝子、车前子是治疗内障眼病方药的核心药对。
《圣惠》驻景丸重用菟丝子5两,用量之重,未有出其右者,量大者为君。菟丝子性甘,微温,主归肾、肝、脾经,有补肾固涩、益精健骨、养肝明目、固冲安胎的功效[4]。菟丝子性味与归经交互作用,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功效辛润滋补、温阳通脉,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补中寓升的特点。《太平圣惠方》[9]深谙重用、单用菟丝子以明目之理,书中尚有“单用菟丝子2两,以治“劳伤肝气,目暗”者。
车前子甘寒入肝肾,清膀胱而利窍,清肝热而明目,故以车前子为佐。《医方集解》[30]云:“车前子清肝明目,利小便而不走气,得此泻邪,则补药更为得力”。车前子在驻景丸方一众补药中使其补而不滞,病人久服而无壅滞之虞,其用意与六味地黄丸中“三泻”有异曲同工之妙,故车前子在驻景丸中功莫大焉,故为臣。《银海精微》[24]曰:“肾水衰不能济于肝木,使肝木血衰,不荣于眼目,故睛少短,不能久视;肾衰不为心火交济,故心火上炎,眼目必热,则看物不准”,故以熟地黄滋阴补肾、补血养肝为佐。驻景丸方中菟丝子、车前子是核心药对,熟地黄是重要组成药味。
后世的驻景丸方均由《太平圣惠方》驻景丸加减而成,除《普济方·小便淋秘门》[5]所载驻景丸主治小便淋涩外,其余均治眼病,具有补益肝肾明目之功,多治疗眼目昏暗等辨证属虚的内障眼病。现代医家还对驻景丸及其衍生各方剂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扩大了其治疗范围,用于肝肾不足的多种内、外障眼疾,如曹水清等[31]研究发现,驻景丸加减方联合雷火灸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干眼患者的症状及检查指标均有改善;李书娇等[32]总结亢泽峰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经验,认为AMD 临床主要有肝肾阴虚、肝脾不调、脾失健运3 个证型,其中肝肾阴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合驻景丸为主方辨证加减,临床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另外,驻景丸所治眼病多病程长,最适合丸剂治疗。丸者,缓也,为传统中医剂型,舒缓而治之,王道无近功也。然而当今临床多将驻景丸改为汤剂应用,这种应用方法值得商榷。不仅驻景丸适应症适合丸剂治疗,驻景丸的君药菟丝子也适合入丸剂。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33]载:菟丝子“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菌,宜丸不宜煮”,南朝以后,本草著作多从其说,如《新修本草·凡药不宜入汤酒者》[34]中列出的48 味药中就含有菟丝子,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35]亦有菟丝子“不堪作汤”的记载。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成熟种子,现代研究[36]表明,菟丝子种皮的网状结构异常坚固,吸水困难,有部分种子甚至长时间煎煮也不会膨胀,难以煎出有效成分。因此,菟丝子宜丸不宜煮及不堪作汤、不宜入汤酒。当然,菟丝子酒制是传统的主要炮制方法[37],菟丝子入丸散剂多以酒浸或酒蒸后捣细入药又另当别论。
综上,本研究采用《中华医典》[3]数据平台进行文献学研究,发现驻景丸首见《太平圣惠方》[9],驻景丸方重用菟丝子为君药,菟丝子、车前子药对是核心药物组合,熟地黄是重要组成药味,具有补益肝肾之功。驻景丸宜做丸药使用,如需作汤剂使用,菟丝子宜捣碎煎煮,即中药“凡子必打”之义。但是,本研究仍存在文献检索不全面的缺陷,今后应联合应用中医古籍数字图书馆、中医古籍知识库、国医典藏、大医医学数据库、千年医典、中医智库等平台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为驻景丸方的研究提供更全面文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