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明,林泽旭,陈水莲,林鑫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通常发生于面部、头皮、四肢等部位,症状表现为黄褐色斑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同时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从而缓解脂溢性角化病的症状[2-4]。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瞬间汽化皮损组织,将其破碎成微小颗粒,被周围的正常组织吸收,由于激光束具有高度选择性,可精准地破坏病灶,保留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其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显著[5]。有研究表明,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可发挥“1+1>2”的价值[6]。基于此,现观察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4~66(50.02±9.02)岁;病程0.4~1.9(1.19±0.42)年。激光结合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2~65(48.32±10.25)岁;病程0.6~1.8(1.06±0.55)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综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病变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类似黏附的斑块或丘疹,颜色为肉色、褐色或黑色,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2)患者临床资料齐全,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有过敏反应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3)合并心力衰竭、免疫系统受损、光敏性疾病(如日光性皮炎、光敏性接触性皮炎等)者;(4)瘢痕体质者;(5)存在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治疗依从性差者;(6)存在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检查、治疗和预后评估者;(7)因其他原因中止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干扰素组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激光结合组患者在干扰素组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即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治疗,波长为10.6 μm,激光脉宽调整为0.1~0.2 ms,每月1次。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干扰素-γ(IFN-γ)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集患者肘静脉血5 ml,获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2)皮肤生理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患者经皮失水率、皮肤含水率。(3)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QOLS)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含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4个方面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选择,即无、很少、很大、非常严重,对应0、1、2、3分,分值越高表明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4)不良反应: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瘙痒、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皮肤病变面积逐渐缩小(缩小率>80%),边界模糊;病变皮肤颜色变淡,皮肤光滑,不粗糙,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部位的皮肤角质细胞增生和角化过度现象显著改善,患者状态良好。有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瘙痒、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病变面积有所缩小(缩小率为50%~80%),病变皮肤明显好转,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部位的皮肤角质细胞增生和角化过度现象有所缓解,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临床疗效比较 激光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97.92% vs. 81.25%,χ2=7.144,P=0.008),见表1。
表1 干扰素组与激光结合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IFN-γ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高于干扰素组(P<0.01),见表2。
表2 干扰素组与激光结合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比较
2.3 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经皮失水率、皮肤含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经皮失水率低于治疗前,皮肤含水率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干扰素组(P<0.01),见表3。
表3 干扰素组与激光结合组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2.4 DQOL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低于干扰素组(P<0.01),见表4。
表4 干扰素组与激光结合组治疗前后DQOLS评分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比较 激光结合组与干扰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14.58%,χ2=1.786,P=0.181),见表5。
表5 干扰素组与激光结合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特征是皮肤上出现褐色或黑色丘疹或斑块,有时会有油腻性痂皮覆盖,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导致其自卑、焦虑和社交恐惧[7-8]。脂溢性角化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长时间阳光照射、长时间熬夜、皮肤老化、遗传因素等因素相关[2]。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在脂溢性角化病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3]。免疫细胞刺激炎性递质和生长因子分泌,会导致皮肤细胞过度生长和角化;此外,免疫功能紊乱会使皮肤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加重皮肤病变。临床治疗脂溢性角化病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控制病情。
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一种抗肿瘤、调节免疫的药物,可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抑制肿瘤生长;此外,还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诱导内源干扰素产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杀伤力。
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此外,重组人干扰素α-1b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轻炎性反应,从而缓解脂溢性角化病的症状,但该药物也存在一定不足。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激光已被广泛用于脂溢性角化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9-10]。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具有较多优势,可通过精细的逐层汽化使临床医师能够较好地控制治疗深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皮肤的损伤,且激光治疗具有多模式和高能量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激光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提示在重组人干扰素α-1b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IFN-γ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属于干扰素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等)产生,并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且激光结合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更高,表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清IFN-γ水平,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得以改善。此外,治疗2个月后,激光结合组经皮失水率低于干扰素组,皮肤含水率高于干扰素组,且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评分低于干扰素组,表明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能有效促进皮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高皮肤含水率,降低经皮失水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而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安全性方面,干扰素组与激光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可增强疗效,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皮肤状态,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