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体育课程
引言:2014年教育部就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做出宏观部署,并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1],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研究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是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和改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高中体育课程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需求,重新设定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细化课程目标,让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充分发挥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引领作用;其次,优化体育课程结构。高中需要调整当前的体育课程结构,围绕核心素养,增设体育理论课程、运动项目选修课程、体能专项课程、健康教育融合课程等相关课程[2],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课程安排,使课程结构更加多樣化,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要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教学要基于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前提下,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课程体验,同时要突破传统的知识框架,注重多学科融合,组织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3],综合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和精神品格。
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体育项目要求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的具体教学方式有:情境教学法、分组对抗法分组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等,还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
一方面,改善物质条件。高中要根据体育项目的要求,建设专业的教学场地,准备专业、统一、优质的体育运动器材,完善操场、健身设备等基础设施,并定期对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进而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学习提供优良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经常组织各种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活动,例如运动会、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主题绘画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必须将提升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作为首要任务,让教师有能力引领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而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首先需要教师对体育课程教学充满热情和喜爱,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其能够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进而实现自我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不仅是体育学科知识,还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为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其构建丰富的理论知识资料库,并鼓励教师进行体育相关的理论研究;最后,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听课和实践尝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体育专项培训或者邀请专家交流经验,以便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机会。通过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全方位培养,可以打造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
学校要根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优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目标,制定课程评价标准,进而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和水平进行评价;对于不可量化的精神类指标,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能力变化、学习态度等做出评价。此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李晓霞,唐巍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助推下广州市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改革与探究——以广州某高校健美操课程为例[J].内江科技,2023,44(4):135.
[2]姚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0(19):5.
[3]李丽英.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3):160.
(作者单位: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