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松
关键词:情境型学习;阅读;破解
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前,中小学语文教材的8次改革沿用的语文概念是“语言和文字”,着眼于语言技法和文字结构,而目下关于语文的定位和共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冯友兰说:“新旧结合,旧的就有了生命力,就不是博物馆中陈列的样品了,新的也就具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显然地可以看出,现代语文已由原先追求文字的美上升到体悟生活的情的高度,立意的训练与技巧的训练相结合就是很自然的了。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
1.“根据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特征在不同阶段的差异,可以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积累性阅读阶段、理解性阅读阶段、评判性阅读阶段和创造性阅读阶段。”其中,“创造性阅读指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未曾有过的答案,能超越作者本意,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创造性阅读阶段是阅读能力的最高级。”
2.根据以上研究指标,笔者设计了一组问卷摸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1)文章中出现一些新的字词,你觉得查阅读音问题:
①很重要②有时重要③无所谓
(2)对于文中一些词句的理解,你主要是靠?
①联系生活理解的②联系上下文理解③查字典理解的
(3)对于诗文,你?
①喜欢它的情趣②喜欢它的笔法③能读出画面
(4)关于小说,你?
①思悟了人生之种种②觉得语言极为精彩③喜欢看故事
(5)每学期你能读完几本课外经典性读物?
①30本以上②15本以上③5本以上
(6)你每读一本书?
①常不满意书中的观点②有会心处③看看也就算了
(7)有时读到一些文章,你?
①动手摘抄②大声诵读③默默体悟
上述能力问卷分值初步拟定为1~7项①5分,②4分,③3分。积分大致分为四档:
优秀(32~35分)指标反馈:累积丰厚,理解力强;阅读速度快;能在整体通览后提出独到意见。
良好(28~31分)指标反馈:累积较丰厚,理解力较强;阅读速度较快;能在整体通览后提出概括性意见。
一般(25~27分)指标反馈:有累积愿望,有理解基础;阅读速度一般;能做出局部评价。
较弱(21~24分)指标反馈:无累积愿望,有时能理解;阅读速度很慢;读后常不知所云。
从问卷情况看,60余个问卷班的得分情况都在21~25分间徘徊,反映出学生的阅读习惯严重偏失,缺乏自觉性阅读技能,理解深度普遍不够,但问题却要归结到教师身上,很显然,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语文观没有转变,教学法显得陈旧,没能跟进语文教改的步伐。
【春秋】孔子:述而不作。
【战国】荀子: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西汉】司马迁:览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唐】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北宋】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民国】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研究结论:上述治学大家无一不深度参与了社会,个个手不释卷。他们的成就建立在两个基点上:结合现实理解社会,结合技巧进行表达。
阅读教学是以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在操作时必然要把眼光放到语文课堂教学上,去探讨它与时代思想的契合,与传统精华的呼应,新模块的生成标志是一套自我体系的建筑成功与良好运行。笔者尝试提出如下三个模块去推行新阅读教学思想。
讨论即参与。一般地,可以从如下两个方向去确定讨论的框架:
其一,从主打性的内容入手,就中学教材而言,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散文的画面意境、诗歌的意趣入手,由情入意,渐至佳境。
其二,从特色性的东西入手,特色是作家风格的体现,例如鲁迅、郁达夫杂文中的机锋(议论)就可以见出时代环境、作者的思想立场。再如杨朔、秦牧文中的点染(点化中心),就是20世纪中国政治白话散文的典型。
教者课前课中就应引导学生搜集背景资料,要求读出自己的心得与疑惑,提交课堂讨论答释,至于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教者评判的标准应是:能自圆其说即可。
模仿即体悟。诵读、玩赏是涵泳,模仿练习也是涵泳,而且是更重要的涵泳。模仿可以分为局部模仿和整体模仿,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等就是套用《红楼梦》的式子,属整体模仿,而我们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局部模仿,仿写奇异的文笔、精彩的断章,体悟作品的深微之妙。
比较即创新。针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的比较研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范畴。旨在通过比较,发现语文某一方面的沿革规律,找出新的视点,采用新的技法写出时代的强音。
这种比较需要注意:比较阅读贵在选角新奇小巧,有自己独特的会心处和把握点,以小驭大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經典手法,亦是研究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宿迁市洋河新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