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前后成都地区儿童过敏原检测结果比对分析

2024-03-06 07:55肖雪莲李和沛李翔马健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66
临床检验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尘螨吸入性过敏原

肖雪莲,李和沛,李翔,马健(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成都 610066)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常见的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结膜炎、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反应等,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白皮书报告,全球约有40%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1],但是关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总体患病率尚未见确切数据报道。过敏性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日常生活,重视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非常有必要,过敏原检测可作为诊断过敏性疾病最简单易行的手段之一[2]。笔者对2018年至2022年成都地区1 274例过敏原阳性的儿童病例数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分析,以期了解该地区儿童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实验数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过敏性疾病儿童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0~14岁儿童1 274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湿疹、腹泻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儿病例。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先天性免疫系统障碍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患儿及其家长均常年居住成都地区,年龄为1个月~14岁,其中婴幼儿组(<3岁)691例,学龄前组(3~6岁)410例,学龄组(>6)173例;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293例患者作为A组(新冠疫情前),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981例患者作为B组(新冠疫情后)。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BA-G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与BA-G2000Pumping Machine化学发光分析仪扩充驱动仪以及配套的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试剂盒(微阵列酶联免疫法)均购自于中国台湾洹艺科技公司。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和处理 采用无任何抗凝剂添加的真空采血管在治疗前采集患儿静脉血3 mL,室温静置待血清析出,用1 500×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立即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则标本置于2~8 ℃保存,并于24 h内进行检测。

1.3.2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判读 将待测样本加入ELISA微量孔盘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冷光分析技术,按照BA-G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与BA-G2000Pumping Machine化学发光分析仪扩充驱动仪以及配套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项目包含19组过敏原,其中吸入组11种,包括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德国蟑螂、猫毛、狗毛、烟曲霉、白色念珠菌、狗牙根草、牧草、豚;食入组8种,包括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牛奶、小麦、花生、大豆、杏仁、蟹、虾。当过敏原sIgE≥0.35 IU/mL时判为过敏原阳性;检测阳性结果分为6个等级,依次为:1级(0.35~0.7 IU/mL)、2级(0.7~7.7 IU/mL)、3级(7.7~21.8 IU/mL)、4级(21.8~50 IU/mL)、5级(50~100 IU/mL)、6级(>100 IU/mL)。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阳性率或构成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布情况 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计1 274例儿童纳入研究,其阳性过敏原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蛋白质(53.38%)、牛奶(40.19%)、粉尘螨(40.11%)、屋尘螨(39.48%)、花生(15.62%)、牧草(14.44%)。A组儿童过敏原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牛奶(47.78%)、蛋白质(35.84%)、粉尘螨(34.23%)、屋尘螨(33.11%)、狗毛(10.58%)、猫毛(10.24%);B组儿童过敏原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蛋白质(58.61%)、粉尘螨(41.90%)、屋尘螨(41.39%)、牛奶(37.92%)、牧草(18.65%)、花生(17.43%)。

2.2过敏原检测阳性种数及阳性率分布 在A、B两组中,过敏原阳性种数及占比差异性显著(P<0.01),1种过敏原阳性与2种、3种及以上的过敏原阳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2种过敏原阳性与3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不同年龄组患儿过敏原阳性率分布 婴幼儿组过敏原阳性人数最多,占比54.24%,其次为学龄前组,阳性人数占比32.18%,学龄组阳性人数最少,占比13.58%。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德国蟑螂、猫毛、狗毛、牧草、蛋白质、牛奶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主要过敏原为蛋白质(33.67%)、牛奶(25.82%)、屋尘螨(9.26%),特别是蛋白质和牛奶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学龄前组和学龄组主要过敏原均为粉尘螨、屋尘螨、蛋白质,其中,学龄前组前3位分别为粉尘螨(20.49%)、屋尘螨(19.94%)、蛋白质(15.38%),学龄组前3位分别为粉尘螨(10.60%)、屋尘螨(10.28%)、蛋白质(4.32%)。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患儿各种过敏原阳性分布情况[n(%)]

2.4新冠疫情前后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布情况 婴幼儿组吸入性过敏原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A组为屋尘螨(15.76%)、粉尘螨(15.27%)、狗毛(8.37%),B组为屋尘螨(17.62%)、粉尘螨(17.01%)、牧草(15.78%);婴幼儿组食入性过敏原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A组为牛奶(52.22%)、蛋白质(47.29%)、花生(11.82%),B组为蛋白质(68.24%)、牛奶(45.70%)、花生(19.67%)。学龄前组吸入性过敏原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A组为粉尘螨(68.57%)、屋尘螨(64.29%)、狗毛(15.71%),B组为粉尘螨(62.65%)、屋尘螨(61.47%)、牧草(21.47%);学龄前组食入性过敏原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A组为牛奶(41.43%)、蛋白质(11.43%)、蟹与虾(8.57%),B组为蛋白质(55.29%)、牛奶(33.82%)、花生(15.88%)。学龄组吸入性过敏原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A组为粉尘螨与屋尘螨(100%)、猫毛(30.00%)、无爪螨(25.00%),B组为粉尘螨(75.16%)、屋尘螨(72.55%)、无爪螨(26.14%);学龄前组食入性过敏原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A组为牛奶(25.00%)、虾(10.00%)、蟹和牛奶(5.00%),B组为蛋白质(35.29%)、牛奶(22.22%)、花生(13.73%)。见图1。

注:A,婴幼儿组吸入性过敏原;B,婴幼儿组食入性过敏原;C,学龄前组吸入性过敏原;D,学龄前组食入性过敏原;E,学龄组吸入性过敏原;F,学龄组食入性过敏原。图1 各年龄组食入性、吸入性过敏原在A、B组的占比

3 讨论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发现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随后开始长达3年的疫情管控。因此,笔者以新冠疫情前后分割时间段(A组和B组),分析在此次大流行病学背景下,成都地区儿童过敏原的分布变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 274例过敏性疾病儿童中,在A组吸入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牛奶、蛋白质、粉尘螨、屋尘螨、狗毛、猫毛,而在B组牧草和花生的阳性率排名取代了A组中的狗毛和猫毛。在过敏原种数比较上,A组中只有1种过敏原阳性的病例数占比最高,而在B组中则是3种及3种以上过敏原阳性的病例数占比最高。在各年龄段分组的过敏原阳性率中,婴幼儿组在A、B组均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但在B组食入过敏原排名中杏仁显著升高,取代了A组同等排名的大豆;吸入性过敏原中排名前2位均为屋尘螨和粉尘螨,但在B组中狗牙根草、牧草过敏阳性率明显升高,已经超过了A组时排名靠前的猫毛和狗毛。学龄前组与学龄组在A、B组的过敏原分布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别是螨虫类,在过敏原排名前3位;食入性过敏原中蛋白质和牛奶阳性率排名前2位。各年龄组食入性过敏原中杏仁在疫情前的阳性发生率最低,而在疫情后阳性率超过了大豆、蟹和虾,这可能与管控期间的食物来源不同有关,因为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中存活更久,蟹、虾等冷鲜食物消耗量有所下降。吸入性过敏原中狗牙根草、牧草类在疫情前远低于狗毛、猫毛的阳性发生率,但在疫情后特别是在婴幼儿组和学龄前组中的阳性率相比疫情前陡然上升,分析原因可能是跟疫情前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所致。疫情期间,家长更愿意带着孩子在室外空旷地带玩耍,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环境中的牧草杂草类植物。而学龄儿童由于需要更长时间在校园或者家中学习,在户外时间远少于学龄前儿童,因此,学龄组无爪螨、猫毛阳性率高于狗牙根草。本研究不足之处是学龄组儿童病例数占比(13.60%)和疫情前儿童过敏原病总例数占比(23.0%)均较少,可能会影响部分阳性率低的过敏原真实分布状况。但也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时间和环境的不同变化,过敏原阳性的分布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当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做出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的调整。

当前成都地区儿童在食入性过敏原中以蛋白质、牛奶为主,在吸入性过敏原中以螨虫类为主,这与近年来成都地区儿童过敏原研究相关报道基本一致[3-4]。婴幼儿过敏原是以食物过敏为主,原因可能是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屏障薄弱,相较儿童和青少年,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及免疫耐受力较为低下,更容易被食物致敏[5]。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对食物的过敏下降,但是儿童的活动范围和运动量增加,接触的环境因素增多,吸入性过敏随之升高,如尘螨类、牧草类与猫毛、狗毛类。而过敏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患者进行良好的环境控制,使其能隔绝环境中的过敏原及减少刺激物是过敏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6]。根据成都地区儿童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临床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儿童过敏性疾病进行诊治和预防,公共卫生策略上对大众进行过敏性疾病预防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效降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尘螨吸入性过敏原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跟螨虫在家做伴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如何除螨才有效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