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胆囊切除术大多是由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疾病导致胆囊被迫切除的一种手术治疗[1]。大约有30%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与胆道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如右上腹隐痛或钝痛并伴随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约10%患者会存在长期临床症状,其中以慢性腹泻最为常见[2]。当胆囊切除后,本应由胆囊储存的胆汁开始不断进入肠道,因胆汁中富含可促进肠蠕动的胆酸导致胃肠道蠕动增强,排便次数相应增加,且当胆汁连续进入肠道后,肠道内的再吸收功能超负荷,胆汁中所含胆盐不断刺激肠道黏膜分泌水分及电解质,最终引起腹泻[3-4]。西医常采取对症治疗,选择止泻药物,虽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效果不理想且易复发。中医治疗时采取辨证论治的整体治疗,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效果显著[5]。胆囊术后慢性腹泻患者辨证多为脾虚湿盛证,脾虚是根本,鉴于此,本研究观察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术后脾虚湿盛证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于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患者7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3~36(31.28±1.64)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74±0.62)年;疾病类型:胆囊息肉11例,胆囊结石15例,胆囊炎10例,胆囊癌3例;切除方式:顺行性胆囊切除26例,逆行性胆囊切除1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4~38(31.69±1.48)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21±0.77)年;疾病类型:胆囊息肉10例,胆囊结石13例,胆囊炎13例,胆囊癌2例;切除方式:顺行性胆囊切除27例,逆行性胆囊切除11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胆囊切除术的指征且手术顺利完成;(2)慢性腹泻符合西医诊断标准;(3)符合中医学中脾虚湿盛证慢性腹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导致的反复腹泻者;(2)研究开始前2个月内接受过腹泻相关治疗者;(3)患者存在心脏、肝脏等功能性器官障碍者;(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6)伴有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或存在严重精神类疾病者;(7)主动出院或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嘱咐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油腻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日常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注意保持摄入充足水分。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3 g温水冲服,每天3次。研究组予医院自拟的健脾燥湿汤,组方为炒薏苡仁20 g,苍术10 g,乌梅10 g,生山药10 g,厚朴10 g,党参10 g,肉桂6 g,白术15 g,补骨脂10 g,黄连6 g,黄柏10 g,茯苓15 g,甘草6 g,桂枝10 g。腹部胀痛较严重者增加厚补10 g及枳实12 g;纳差者增加鸡内金15 g及白豆蔻10 g;伴有反酸烧心者增加海螵鞘3 g及煅瓦楞子10 g;伴随失眠者增加夜交藤10 g及茯神10 g。煎药前将药材放置于水中浸泡40~60 min,然后将药材沥出砂锅中,加入适量饮用水,高出药材1~3 cm,煎煮时先用大火煮沸后转为小火煎煮20~30 min后滤出药汁,再次加入适量饮用水,煮沸后煎煮15~20 min。将2次药汁混合,早、晚饭后30 min各服用1次。2组均治疗4周,并随访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在医师引导下填写中医症状积分调查表,将“大便频次”“粪便性状”“纳入状态”“水谷不化”“腹部疼痛”的程度分为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分别赋值为:0分、1分、2分及3分。总分15分,分数越低症状越轻。(2)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治疗前后使用生理盐水按照1∶3比例稀释患者粪便,离心取上清液,使用滤纸过滤上清液,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sIgA水平。(3)随访情况:随访第3周,采用(1)中方法比较2组中医症状积分;随访3个月,统计2组中疗效为显效和有效患者再次出现腹泻的例数,并计算复发率,复发率=复发例数/统计例数×100%。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积分判断,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症状积分减少40%~7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症状积分减少<4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319,P=0.038),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sIgA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s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s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sIgA水平比较
2.4 随访情况比较 随访第3周,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为(4.62±0.73)分,低于对照组的(5.32±0.33)分(t=5.397,P<0.001);随访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18.92%(7/37),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χ2=4.716,P=0.030)。
胆囊是位于人体内肝脏下方、十二指肠上方的消化器官,能储存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将其浓缩,胆囊通过胆总管,将胆汁排入肠道,对食物起着消化和吸收作用[6]。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会出现代偿性扩张,起到替代胆囊功能的作用。因生理结构改变导致部分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慢性腹泻,甚至在胆囊切除术后初次恢复饮食时即可发生腹泻,其中大部分患者约4个月后腹泻症状会逐渐好转。腹泻易反复,且当患者处于疲劳、受凉、情绪不节和生活无规律的状态时病情会加重,尤其常见于年轻女性或肥胖者手术后[7]。术后慢性腹泻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剖腹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无相关性。因病因复杂,根治困难,对症治疗虽能在短时间内起效,但停药后极易复发[8]。
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四个阶段,其中饮食管理是治疗慢性腹泻的基础手段,提高患者对饮食管理的重视性,避免摄入禁忌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三餐规律,多食易消化食物,尽可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为慢性腹泻的恢复提供良好基础[9]。预防并发症可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因慢性腹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反复腹泻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甚至脱水,已出现并发症患者需及时采取补充营养、补液和对症处理等措施,而暂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西医治疗主要以积极缓解症状、维持体内平衡和改善肠道微生态为主,常给予患者药用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药物。中医治疗慢性腹泻时,首先考虑脾虚,以健脾为目的,对湿盛及寒湿者常给予温化寒湿治疗,肝气郁结患者予疏肝健脾治疗。临床中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的患者多属于脾虚湿盛证,脾为仓廪之官,当脾气虚损后其运化水谷、升清降浊的作用会减弱,水液无法运行导致湿气无法及时排出,在体内堆积,最终引发一系列以腹泻为主的疾病[10-11]。本院自拟的健脾燥湿汤中炒薏苡仁能健脾渗湿,还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在利水基础上不损伤体内正气,相较于生薏苡仁,经炒制后的薏苡仁凉性被剔除,作用更加温和,且健脾功效得到一定提高[12];苍术性温和、味苦,入脾经、胃经、肝经,具有健运脾胃、祛除寒湿功效,且还有一定燥湿健脾作用,可用于寒湿较重的疾病;肉桂能显著缓解胃痛、胃胀等较明显的消化不良,同时还能起到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作用;厚朴性温味辛,归于脾经、胃经、肺经和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行气除满作用,可用于由湿邪所致的胃肠道脘闷,同时能对便秘、腹胀起到一定作用。朱泽荃等[13]研究中提出将茯苓、白术、甘草等健脾益气药物联用能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积极改善胃肠道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随访第3周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自拟的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明显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