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多元价值开发设计
——以福建泰宁池潭村为例

2024-03-05 14:37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金溪文旅旅游

张 晨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全国各地围绕乡村振兴并结合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建言献策。而针对本地特色文化打造品牌,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本文将以地处国家5A 级风景名胜区福建泰宁大金湖的核心区池潭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通过多元化开发设计助力池潭村乡村振兴。

一、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池潭村地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美名的泰宁县西南部,这里有池潭水库即福建省最大人工湖——泰宁大金湖,是个优美的依山傍水型农业生态村。

(一)传统民俗资源

池潭村有500 余年的历史,地处金溪河段,距城区30公里,历史上是建宁、泰宁通往福州的水上交通命脉。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下,依然保存着纯朴的民俗风情,村民沿袭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文明乡风。这里有极具农村文化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池潭“文跳神”和舞龙灯,每逢春节,村民便会组织在一起舞龙灯、跳文傩,为全年的平安和丰收祈福。

(二)当代文化资源

池潭村作为金溪流域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在当地人口中号称“小香港”,与外界的信息、文化交流较频繁。上世纪70 年代,池潭水电站开始修建,形成了水墨山水意境的库区风光,多种文化共存,极具特色。同时,池潭村河段也是上世纪70年代全国妇女先进集体“金溪女将”——全国唯一一支女子水运队的途经之地,是纪录片《金溪女将》捎排女工水运拍摄地点之一。

(三)建筑文旅资源

池潭村内至今仍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厂房、传统民居和老街、老电影院、老邮局等,这些建筑保存完好,风貌齐全,风土人情独特,是写生创作、影视外景拍摄的理想胜地。

(四)非遗工艺品资源

池潭村林木、竹资源丰富,有4 家竹木加工小型企业。林木资源加工生产的纸,可进行工艺化衍生,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和麻竹织鞋工艺。这些技艺和工艺,被人们认可和应用,利用这些资源,可推出相关非遗的旅游线路,推动非遗项目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五)农产品文旅资源

池潭村茶叶、水稻、渔业资源丰富,围绕村庄自然环境进行农业种养殖,推动“一村一品”,突出主导农业产品。以生态田园、溪流等景观打造滨溪田园生态景观,将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及观光旅游的项目建设。

二、乡村文旅资源现存问题分析

(一)乡村文化价值认同感弱化

随着城镇化稳步发展,部分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资源缺乏,本地青年看不到未来发展空间,是乡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的关键因素。同时,农村文化工作被边缘化,与乡村文化相对应的人文理念、伦理价值在逐渐丧失其精神内涵,乡村文化环境正在弱化。据了解池潭村90%的青年离乡,选择定居城市或外出务工,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失去了中坚力量。

(二)多元文化未融合发展

池潭村现有人文文化资源,包括“金溪女将”女子水运捎排精神、库区文化、非遗“文神跳”风俗文化、老建筑资源等。村庄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田园、池潭水电站、金湖溪流等依山傍水,景观风貌多样,农产品资源丰富。有数据表明:池潭村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村庄建设空间面积分别为1 804.85 公顷、977.83 公顷、92.51 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62.77%、34.01%、3.22%。由于缺少村庄的总体环境设计,以上资源在“生态、生产、生活”方面还有待融合发展。

(三)游客参与度低,体验感弱

池潭村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活动丰富,比如别具特色的桥灯、舞龙等活动,然而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相关的活动介绍,游客很容易错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游客是被动的观众,没有参与互动体验,难以感受到当地民俗文化气氛;此外,池潭村没有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并吸引游客参与民俗活动,缺少现代科技手段的声、光、电等展示民俗活动形式,因而难以让游客身临其境去感受氛围。

(四)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池潭村目前还存在部分被低效利用的土地和闲置的宅基地,但同时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包括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民俗文化馆、个性化的民宿等。古老建筑虽保留完好,但缺少旅游视觉标识系统,以及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开发的电子导图、数字化宣传视频、AR虚拟场景技术等,未提高知名度。

(五)引入社会力量不足

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高校具有强大的学术理论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资源,企业拥有平台和资金,各类社会力量也有其专长。池潭村与高校、企业、机构等合作不足,缺少可实施的长远文旅规划,无法结合新时代特征打造特色产业、创立品牌、设计文创纪念品及推广市场等。

三、乡村振兴文旅资源多元价值开发设计策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要完成特色旅游的商业开发,还必须不断挖掘与整理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单体。[1]游客的期望值主要在于希望了解异乡的历史人文、特色建筑、民俗风情、传统美食、工艺品等,因此了解异域文化风情是人们出游的主要目的。《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正是挖掘、整合、激活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有力途径。(见图1)

图1 池潭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开发设计简图

(一)丰富文旅模式,打造特色影视文化产业

近年来,泰宁县大力支持发展影视产业,池潭村可以依托商业剧组与有关高校合作,以大学生剧组带动,组建新媒体矩阵,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最终构建“影视+体验”的文旅项目。池潭村保留完整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厂房、传统民居、老街旧巷,它们与规划整齐的新农村民居并存。拥有大量的芭蕉树以及异域风情的法尔曼小镇楼房,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片场,因此打造“影视小镇”可满足80年代影视剧部分的取景需求。以拍摄年代戏剧和大学生影视剧取景地为推力,拉动池潭村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在室内场景创建中,可以打造不同年代的生活场景。辅以服装道具,既满足学生剧组需求,又强化游客沉浸式参与,提供全程视频拍摄服务及摄影写真服务,结合影像制品销售,增加盈利收入;打造精致休闲空间展现二十世纪不同年代人文气韵,提升软性服务品质,凸显激情燃烧岁月的特色风采;或以怀旧年代风为基调,以新中国不同时代大事件为特色,如以东方红卫星、两弹一星、奥运等为素材,精选不同年代的代表性歌谣,打造年代歌曲主题民宿,吸引背包客,提供“住在年代歌谣里”的怀旧时光;设置年代风邮政局,通过邮递员演员、老邮箱、旧式邮戳等元素“细节还原”年代邮递风情,导入邮局文化主题概念休闲吧、明信片、邮票、邮戳等年代风的邮政相关购物、信件邮寄服务等时尚功能业态,再现和传承老邮局文化;内部环境也可进行商业业态开发,比如民宿、餐饮、娱乐、休闲等项目,部分旧民居向各类文创团队或手工艺人出租,开办创新工作室。升级游客参与和游客体验,提升娱乐性,以创意的经营形式展现影视文旅小镇的商业特色。

在户外场景中,该区域有面积较大的农田种植区,可利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农作物,同时也是较好的外景取景地;部分已退化的工业设施,可提供用于场景拍摄;各类和影视外景拍摄配套的旧民居,以年代风情建筑为外观,建造主题精品酒店,面向家庭、商务等中高端客群。

(二)加快新媒体与乡村文旅资源融合新模式

“直播+旅游”是一个很好的线上推广和营销的策略,在年轻人中的传播效应是值得肯定的。在直播中,融合当地传统文化、民俗节气,创建文化节吸引游客来往。如设立一处民俗文化馆,对村庄民俗文化“文跳神”用声、光、电现场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结合现代新媒体技术,创建福建省首个以“捎排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展览馆,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以池潭村所在的金溪流域为宏大背景,以“捎排文化”为核心主题,从艄工视角串联金溪变迁,用一条金溪或一个捎排整合池潭村其他地域文化资源,生动重塑池潭村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深刻延续池潭村世代传承的精神血脉,最终构建独具特色的“捎排文化”体系,形成一个集历史感、民间感、乡愁感、艺术感和穿越感为一体的场景化主题馆。

(三)以文化体验游盘活村庄生态资源

利用池潭村文化资源打造相关旅游景点、文化传承点,让游客更好地体验池潭乡愁文化史。根据不同资源特色与产业分布,规划出三大特色旅游路线,推动全域多点协同联动。

1.村落文旅体验游路线

串联村内主要特色古厝、公园景观等,开展传统村落游、民俗游、人文历史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作为“百姓村”,池潭的民俗文化很活跃,村内有圆通寺,保留的古代佛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构成村落历史风貌的古庙、古巷、古树等各类环境要素,从体量、形式、色彩、风格等方面打造符合历史风貌的整体环境元素。此外,还可以结合池潭村特色习俗进行表演,比如龙孵蛋等舞龙表演,让游客有更好的人文体验感;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和麻竹织鞋工艺,可以陈设展厅,让游客了解其发展史,体验其制作方法,潜移默化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手工艺,在线上线下进行非遗手工艺品的售卖。

2.水上休闲游路线

依托“金溪女将”水运捎排的感人事迹,设计金湖水上休闲活动旅游路线。金溪在历史上有“金溪十八滩,滩滩鬼门关”的说法,而池潭的芦庵滩是鬼门关中的鬼门关。作为当时金溪流域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是闽西北乃至江西通往出海口的要津之一,至今还留有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清理河道的纪念摩崖石刻。结合金溪流域环境变化,因地制宜打造金溪休闲体验片区,如文化展示项目、水上活动游乐、金溪休闲游等。

3.田园休闲体验游路线

从生态发展角度看,文旅融合与生态环境间的共存共荣可以为其可持续性发展注入内生力量。[2]利用村域的田园景观资源,建立特色的田园景观游,打造田园休闲体验线路,争创省级特色田园。如根据池潭村特色打造生态化的田园环境,设计池潭村特有的亭子建筑、木栈道等设施穿梭在稻田之中,使游客在依山傍水的田园空间中,尽享乡村稻田的风光,同时可配套游乐设施,如稻田迷宫、瞭望塔等;在“近郊游”火热的旅游形势下,也可以开拓“共享农场”空间,营造周末亲子游的亮点,“认领土地”“乡村度假”,感受浓厚的乡土情;种植优质蔬果,引导游客进行现场采摘;与高校合作,每年引入学生进行稻田写生、稻田艺术创作,这样不仅能增加人流量,创作的作品也可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展示,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四)植入农产品主题文创设计,打造品牌价值

挖掘“文旅+农产品”产业潜能,以助农增收带动乡村振兴。地域性的农产品文创设计和创新推广,越来越体现其文化价值,是科学运用文化元素发展文创产业的重要途径。[3]旅游文创产品成为一种对“商品符号+文化符号”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需求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要和审美诉求,是一种文化的记忆,并成为一种为文化买单的消费模式。结合池潭村产品特色,打造地方土特产,形成自主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植入当地农产品主题伴手礼加工观光,打造伴手礼名片。如创办深加工观光(茶叶工厂、渔业工坊),开发茶叶、鱼干等伴手礼,并设计系列包装、品牌标识,使伴手礼盒包装不仅时尚大气,还具有时代特点,提升土特产品的品牌档次;结合村庄林木资源,发展林木产品加工,并衍生多样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木工艺产品;把特色农产品包装进行文创设计,提升其品质并打造成品牌,与乡村旅游融合,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与发展。

(五)完善文旅配套设施,加快整体环境开发设计

在村域配套旅游服务设施,采用以项目旅游线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设置不同规模的服务设施,包括游客咨询点、餐饮店、酒店民宿、旅游标识牌、公共厕所、购物点等。旅游标识系统主要采用防腐木骨架与青砖材质,外形与池潭村文化氛围呼应。依托传统民居,融入地方文化打造住宿体验,让人们体验简单、生态的田园生活。作为大学生影视拍摄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影视毕业作品创作提供软硬件配套,满足内外景、食宿、体验等创作需求。

总之,池潭村人文资源丰富,极具特色。保护及开发其特色,挖掘“金溪女将”水运捎排文化、库区文化、“文跳神”风俗文化、影视文化资源等,结合村庄自然环境资源如田园、溪流等,多种文化共存,形成一定的文旅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品质,是打造乡村文旅融合特色产业的必然之路。[4]优化乡村的文旅融合,不但为旅游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同时也促进经济增长,并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撑。[5]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效果,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金溪文旅旅游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清官戴金溪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旅游
嘉陵江金溪航电枢纽大坝钢筋计监测资料分析
旅游的最后一天
宋代金溪邓、傅二社义兵与谢叠山乞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