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4-03-04 15:09陈秋枫
教书育人 2024年6期
关键词:专题研究伦理学伦理

陈秋枫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伦理学专题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涉及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中西伦理思想传统与伦理文化精神、网络道德热点等问题。这门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把握道德理论,提高分析、判别、评价和选择善恶的能力及进行道德教育的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着力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期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的训练和扎实的文献综述写作的训练,实现这一目标。经过三年的实践,目前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回顾课程改革的整个过程,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1]“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是践行习近平同志这些谆谆教导的重要课程,它承载了向青年学生传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影响力的扩大,跨专业考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逐年增多。这些学生本科专业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先修课程体系不完善。“伦理学专题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课程,面对学生的这些变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先修课程体系不完善,部分学生没有伦理学基础。对这部分学生而言,补齐短板、扎实学习伦理学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学生的本科专业各不相同,对伦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差异。如果能够借助学生本科专业知识及思维模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应用伦理的角度提升其思考道德问题、分析并解决道德困境的综合能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网络道德的发展对伦理学课程的影响一直不被关注。学生往往仅满足于对伦理学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忽视对网络道德热点及难点问题的关注,不能在实践上跟进,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批判能力。第四,更多侧重伦理学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实际科研能力的逐步提升。研究生掌握了伦理学相关理论而不能发现并解决现实中的伦理问题,不能进行相关的独立研究。

如何补足研究生伦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短板,如何合理利用研究生的本科专业背景,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网络道德最新最鲜活的例证,来提升其道德批判能力,抑或如何通过课程学习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这是教师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二、“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改革的目的及混合式教学

伦理学的目标是提供关于如何做人和怎样行事的学说。更具体地讲,“伦理学关心道德价值和正确的行动”。[2]作为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伦理难题的解决方案,并帮助学生正心诚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同时在伦理理论知识学习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科研能力的提升及道德教育能力的储备。而“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其课程的目标并不能顺利地完成。

近两年,数字教育发展,智慧教学兴起,为“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改革提供了探索的可能。因此,“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更新“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破现有的教学困境,建立一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基本伦理知识为基础,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的训练、深入的道德现场思考以及文献综述写作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并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课程改革目的并满足总体要求,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融合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了“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主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相互关联的三个模块:基础理论、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

图1 “伦理学专题研究”教学模式设计

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阐述伦理学的一般理论。以线下教学为主,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课前会通过学习通平台为学生推送与讲授专题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后则会对学生进行个性辅导。这一模块可以补足学生伦理学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的短板,并利用学生的本科专业背景因势利导,发掘其科研切入的兴趣点。

文献综述模块:这一模块围绕文献综述的阅读与写作展开,采用专题研讨的方式进行。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广泛搜集、大量阅读相关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仍存在的不足及可能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归纳、整合、分析、辨别后,做出的论述。撰写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论文选题和开题之前重要的工作,对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撰写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至关重要。通过撰写文献综述,研究生可以反复阅读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章,全面掌握本学科前沿性研究成果,找到其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以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从而实现论文的创新。因此,文献综述模块主要是训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分析学术论文的能力,为将来完成学位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分析模块:这一模块为伦理理论和伦理实践搭建了一座桥梁。案例研讨引导学生关注网络道德最新的例证,提升其道德批判能力。道德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提出对策,形成解决伦理困境的道德选择能力。案例研讨和道德现场的运用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由理论知识学习到科研能力及德育能力提升的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三、“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基于上述“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及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要求,2020 年春季学期和2021 年春季学期,实施了该门课程的改革,具体过程如下:

(一)基础理论模块

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基础教材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伦理学(第二版)》[3],拓展资源利用学习通平台的资源库。具体做法是:选取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道德与伦理的区别、道德的本质、伦理的基本范畴等,并聚焦当前中国社会伦理思想方面难点问题,形成专题,以课前推送学习资源、课堂面授研讨、课后个性辅导的教学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本科背景,进行预习内容的设计,将学习通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并为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预习,提前熟悉专题内容,思考专题涉及的问题。教师则依据智慧平台教师端的数据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这种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方式,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思考,为课中师生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中,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直播录屏功能,向学生呈现部分可视化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高效互动。其优势在于不仅能够通过专题教学建构基本的伦理学知识体系,还能够增加师生彼此之间的感情。对学生而言,可以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教师来说,则可以及时了解研究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课程知识体系,也确保了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课堂活动,高效地学习知识。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学内容不能够最大限度的拓展。

课后,可以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学习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解决教学延伸与教学内容拓展问题。这种个性化模式下,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拓展学习内容,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心得体会。而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数据,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例如,“中西伦理思想传统的演进”这个专题,信息量特别大,学生的兴趣点也比较分散,结合学生本科专业背景,引导其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资源,拓展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和西方近代伦理思想的内容,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促使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继而深入研究,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

基本理论模块通过面授专题教学和智慧教学平台结合的混合式模式,使专题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不丰富、课堂时间有限、课后拓展不充分等问题,在智慧教学平台得到解决,又解决了在线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少、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了“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块包含了主要的教学内容,安排24 学时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文献综述模块

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查阅与自己本科专业相关的应用伦理学分支论文数篇,如经济金融类学科的同学,可以选择“经济伦理”方面的学术论文。再挑选出其中十篇核心论文,认真研读,学习作者论证的基本逻辑结构,找出创新点,归纳文章的不足之处,最终形成对相关领域伦理问题的总体认知。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论文,并组织讨论,共享分析的成果,尤其对论文结构框架和研究创新点进行重点分析。

具体做法是: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推荐相关领域学术论文,指导学生筛选重要文章;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阅读大量文献后,进行学术论文分析及后期文献综述写作。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线与教师及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也能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文献阅读及分析的完成情况组织一到两次讨论,分享学生对伦理学某一领域的认知,帮助所有学生拓展应用伦理知识。

这一模块解决了跨专业研究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理论不扎实、分析能力不强的问题。其训练过程较长,主要运用线上一对一辅导与线下集体讨论的混合教学模式,逐步培养研究生敏锐的理论嗅觉和高超的文献检索、整理能力。这一模块安排4 学时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集体讨论。

(三)案例分析模块

拉德布鲁赫说:“伦理规范的含义是指:每个人应发展潜藏在人性中的一切可能性,进而成为一个尽可能纯粹的人。”[4]案例教学恰能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伦理规范。与专题讲授比,案例分析借助他人的故事,提高学生的伦理理论应用能力。因此,这一模块的实施能引导学生运用伦理规范,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伦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伦理原理选择合适的案例,是这个部分的难点。伦理学家雅克·蒂洛在《伦理学与生活》中,强调“用实例向学生说明可以如何具体地应用伦理学理论”。[5]伦理案例是对一个现实伦理教学情境的描述,有时间、地点、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它包含着一个或多个伦理疑难问题,同时也蕴含着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讲述的故事有尖锐的戏剧冲突,能够体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在现实中可能陷入的伦理困境。

如教师在分析“道德的基本范畴”时,运用合适的案例,组织研究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善恶与正当,破解案例中呈现出来的伦理问题,最后集体解读正确的善恶观,使伦理理论在实际的案例中得到应用。再如,讲授“道德选择与道德责任”,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伦理两难案例,还原“道德现场”,引导学生进入现实生活情境,引发思考;并通过集体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最后还原生活情景,检查结论的有效性。“道德现场”为学生提供在真实生活中运用伦理原则,以批判思维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重要伦理问题的实践性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模块是“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的点睛之处,完成了由伦理理论向伦理实践的过渡,使学生最终通过伦理理论学习得到了道德实践能力的提升。正如肯尼斯·斯特赖克所说的:“案例研究讲述真实生活情景中的故事,关注道德复杂性。它向你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检验自身的道德直觉——关于正确和错误及其理由的内在感受。它还提供了练习道德推理、运用将要学习的伦理原则的机会,从而开发你的道德直觉,帮助你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6]这一模块安排4 学时的课堂教学时间穿插在专题教学中进行。

四、“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伦理学专题研究”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单纯地用期末考试或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准确地评价其学习的效果。因此,将线上阅读资料的诊断性评价与课堂互动的过程性评价和文献综述的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更加合理。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总体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如图3 所示)分为三个部分:

图3 “伦理学专题研究”全过程考核

课前阅读资料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完成“线上学习任务”:一是阅读,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教师发布的文献资料,全学期均按时完成可得20分;二是音视频,要求学生在线观看教师推送的名家精讲视频,全部完成可得10 分。这为课堂互动和线下学业成果的完成提供必要的资料积累支撑。

课堂互动的过程性评价。“课堂互动”环节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讨论。全学期每个学生有4 次发言机会,共计20 分。其主要考查在基础理论模块中学生对伦理学理论的掌握情况,及在案例分析模块中学生伦理理论的应用能力。

文献综述的总结性评价。主要是“线下学业成果”,分两项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是撰写一篇伦理学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5000 字,满分40 分;二是选择合适的伦理案例,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 字,满分10 分。

以上评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通过线上文献阅读完成情况、线下课堂参与度、讨论课发言的次数及质量和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等,综合考评学生对伦理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五、成效与不足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历时三年,从连续三届学生在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及毕业论文写作的前后对比来看,主要的成效为:首先,学生的自主选题能力有所提高。不少同学在经过三大模块的训练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能结合本科专业进行自主选题。例如研究《了凡四训》的德育思想,这样的选题极具创新。其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撰写水平明显提高。2020 级研究生开题报告会,与会专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5 位学生的开题报告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再次,学生的批判思维有了增强。2019 级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从盲目认同、简单照搬逐步向批判性思考转变。

当然本课程的改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道德现场”的运用会受到学生人数的制约,当学生超过10 人时,就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课题组成员思考加入协同授课教师辅助完成“道德现场”环节的实践。

研究生“伦理学专题研究”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当前教育部实施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其未来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门课程必将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专题研究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专题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孙武专题研究》
The Collaborative Cross mouse genetic reference population designed for dissecting complex traits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