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3-03 10:35:56王娟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网暴维权暴力

王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帮助学生在认识法律与道德、纪律不同的基础上,理解法律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3.引导学生通过认识法律的主要特征和作用,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片段】

一、热点导入,激发情趣

师:202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对网络暴力立法。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公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从代表委员呼吁立法到最高人民法院等机关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生: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是的,我们需要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那么,为什么法律可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呢?

生:法律比較权威,人们不敢触犯。

师:的确,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不同。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学习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保障生活的含义。

二、议题探究,剖析情境

师:法律有哪些特征?法律如何保障生活?这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重要内容。接下来,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何为法律”“法律何以保障生活”两个议题,来认识和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屏显:

议题:何为法律?

【探究与分享】除了需要对网络暴力立法,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的“规矩”就是指法律吗?请先组内交流,之后畅所欲言。可选题作答。

师: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生:我觉得可以对校园欺凌、校外辅导加强立法。

师:嗯,这两个方面与我们同学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否已经有相关法律法规了呢?

生:可以上网查询,了解相关情况。

师:看来,虽然网络上有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但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

师:有同学回答第二个问题吗?

生:纪律、道德、法律都是规矩。

师:是的,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那它们有哪些不同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材料,共同完成表格,并做好汇报准备。

(屏显法律和道德、纪律的对比分析,表格略。)

生: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人们自发形成的,纪律是学校等单位自己制定的。

师:说得很好。国家制定法律要按照法律程序。除了制定法律,国家还要修改和废止现有法律。你们知道有哪些法律修订过吗?

生:《刑法》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

师:现在年满12周岁就要负刑事责任。《刑法》还对多处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条款进行了修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进一步了解。除了制定法律,创制法律的规范还包括认可法律。这如何理解呢?

……

师: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做得很好,内容准确翔实,下面大家继续汇报。

生: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纪律等主要靠社会舆论、个人信念等力量约束。

师: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哪些?

生: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师:在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有什么不一样?

生:法律和道德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纪律适用于所在学校或单位成员。

师:那调整的范围一致吗?

生:不一致。比如,我的行为可以说是不道德的,但不能说是违法的。

师:嗯,说得很形象。另外,因为法律由强制力保证实施,所以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再大的官,违法了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师:是的,在法律面前,我们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同学们的汇报很精彩,通过交流汇报,我们明确了“何为法律”。

屏显: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师:在充分认识“何为法律”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探讨“法律何以保障生活”。

屏显:

议题:法律何以保障生活?

【思考与辨析】讲述你所知道的网络暴力事件,并针对这一事件发表看法。如果有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是否就可以有效遏制网络暴力?请说明理由。请同学们交流分享后阐述观点,可选题作答。

生:我知道一件有关粉色头发女孩的事情。她考研成功后和病床上的爷爷分享喜讯,并拍了视频上传到网上,但因为染了粉色头发被网友抨击。原先她准备起诉网暴者,后来自杀了。我觉得网暴的人太可恶了。

师:是的,女孩的遭遇让人心痛,网暴者也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

(屏显《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略。)

生:我觉得身处网络时代,我们的内心更要强大,当然绝对不能做施暴者。

师:对呀,我们自己要遵法守法,同时也要学会依法维权。

生:我们还要有修养,尊重他人,文明用语。

生:还要学习一些维权的知识。

师:大家的建议都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概述法律的作用。

生:法律可以约束规范我们的行为,因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法律还可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要依法维权。

师:法律何以保障生活?大家已经给出了非常准确的答案。

屏显:

法律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应当履行的义务。法律对我们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三、升华主题,生成情感

师:网暴悲剧时有发生,人们希望自己在网络上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从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呼吁立法,到“两高一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这些都表明我国法治建设在不断推进,也表明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课堂所学和生活经验,小组合作制定一份反对网络暴力的维权指南,并派一名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生讨论交流。)

生:网暴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我们鼓励您依法维权。您可以联系平台,要求屏蔽网暴内容,对网暴者进行封禁;也可以报警求助,让网暴者受到法律制裁。

生:网暴行为可能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情节严重的涉嫌违法。如果平台不采取措施,您可以起诉平台和网暴者。

……

师:这份维权指南很实在。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学习,能够更好地维权,更好地帮助他人。

师:同学们,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愿我们在法律的规范下都能守住网络行为的底线,愿我们在法律的保护下都能被网络温柔以待,让我们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教学反思】

“法律保障生活”这一内容在七年级下册,是初中生法治教育的起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是课时知识目标;让学生认同法律,遵守法律,懂得依法维权,增强责任意识,是课时素养目标。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寻找学生普遍关注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作为教学的主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有参与课堂的热情。将“反对网络暴力”作为教学主线,是因为它贴近学生生活,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主题情境式教学要求对情境进行优化。设置的情境要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便于问题的创设和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将相关法律规定呈现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规范人们行为,保护公民权益,我们应该有依法维权的勇气和底气;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维权指南,是集众人智慧解决问题,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学会帮助他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通过优化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康居路初級中学)

猜你喜欢
网暴维权暴力
Buried Post Truths
整治网暴
抖音上线12项新功能预防治理网暴
拒绝网暴,从我做起
反性别暴力
环球时报(2022-03-09)2022-03-09 22:44:18
维权去哪里?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6
“暴力”女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杂文月刊(2017年19期)2017-11-11 07:57:43
完美 打假维权
暴力云与送子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