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排痰法在重度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4-03-01 06:15龚丽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3期
关键词:吸入性血气气道

龚丽华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州省兴义市 562400

吸入性损伤通常是由毒性或刺激性气体、热力、烟雾、化学物质等进入人体气道,导致机体鼻咽部、气管,甚至肺部出现损伤,易造成呼吸道阻塞,使患者在短时间内窒息或死亡,临床病死率较高[1]。临床常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改善患者通气情况,可清除气道分泌物,维持重要器官功能运行,从而为其他治疗措施的施行提供保障[2]。而重度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其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性气体的加湿、加温功能,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不仅增加肺部感染风险,不及时为患者清除痰液还会增加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危及患者生命[3]。而常规护理中的湿化、叩背方式的流程并不规范,且叩背要领较难掌握,患者的排痰情况与干预人员的专业性有较大关系,在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4]。三步排痰法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改进的排痰措施,能够充分湿化患者气道,改善患者的排痰情况。基于此,本文就三步排痰法在重度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21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47.35±3.72)岁;烧伤原因:煤气火焰烧伤19例,热油火焰烧伤12例,化学液烧伤7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7.62±3.86)岁;烧伤原因:煤气火焰烧伤17例,热油火焰烧伤15例,化学液烧伤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烧伤外科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烧伤面积>体表面积30%;③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无沟通能力;②既往有心、肺部疾病史;③临床数据不完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气道湿化、传统叩背、按需吸痰等。(1)气道湿化:根据医嘱采取2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203649,规格2ml∶1mg)+2ml灭菌注射用水或3ml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山西国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83229,规格3ml∶0.3g)+2ml灭菌注射用水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1次/4h,以稀释患者痰液。(2)传统叩背:将患者移向床的一侧并协助其翻身,帮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干预人员五指并拢呈杯状,用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叩击时干预人员的手腕应为放松状态,均匀叩击;叩击时应沿患者支气管的走行方向,自下而上、自边缘至中央,有节奏地对患者背部进行扣拍,叩击过程嘱咐患者缓慢呼吸;手取空心握拳,对患者背部进行适度拍打,自下而上、自外侧至中央,持续时间5~10min,嘱咐患者深吸气并用力咳痰。(3)按需吸痰: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呼吸增快、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呼吸音增粗或杂乱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吸痰。吸痰时先吸患者鼻腔,更换吸痰管再吸气管内痰液,吸痰管带负压时应设置其在气道内的吸引时间少于15s。吸痰过程中应保证无菌操作,如操作时遇到阻力应分析原因对症解决,不可粗暴操作。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三步排痰法。(1)第一步:进行气道湿化,根据医嘱采取2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l灭菌注射用水或1.5ml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2ml灭菌注射用水给予患者雾化吸入,1次/2h,以稀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当患者气道无阻力可通过吸引管,且导管内无痰痂,呼吸道通畅,则达到最佳湿化效果。(2)进行“五步75下”叩背法:右肺外侧缘至主气道、右肺下缘至主气道、左肺外侧缘至主气道、左肺下缘至主气道,此为前四步,均为自下至上叩背,肺门即为第五步;每一步走3遍,5下/遍,共15下,五步则为75下;叩背时干预人员需五指并拢呈杯状,腕关节由下至上均匀用力,下至肺底上至肺尖,操作时应由两边向中间叩背,叮嘱患者深吸气再用力咳嗽,将肺内痰液拍到主气道排出。(3)吸痰:吸痰管压力应保持在40~53kPa,2h吸痰1次。两组均干预2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并记录。(2)痰液黏稠度:评估烧伤后2周患者痰液黏稠情况。痰稀如泡沫样,患者经吸痰后吸痰管的接头内壁上无滞留黏液,为Ⅰ级;痰液较Ⅰ级黏稠,患者经吸痰后吸痰管有少量痰液滞留,为Ⅱ级;痰液比较黏稠,主要为黄色,患者经吸痰后常因负压造成吸痰管塌陷,大量痰液滞留在吸痰管内壁且用水不易冲干净,为Ⅲ级。(3)血气分析指标:于烧伤后第1天及伤后2周采用血气分析仪(加拿大艾博科公司生产,国械注准20172221540,型号EPOC Reader)检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23.68%(9/38),低于对照组的52.63%(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7,P=0.009<0.05)。

2.2 痰液黏稠度 观察组痰液黏稠度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9,P=0.041<0.05)。见表1。

表1 两组痰液黏稠度比较[n(%)]

2.3 血气分析指标 伤后第1天,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周,两组PaO2、OI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观察组PaO2、OI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3 讨论

患者烧伤后,其呼吸道黏膜通常会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梗阻,而热力或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导致患者肺部受损,进而造成通气障碍[6]。而重度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因通气功能受损程度比较严重,无法进行自主排痰,增加了窒息风险[7]。因此,及时有效的排痰护理对重度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十分重要,高效的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排痰,维持呼吸道通畅。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三步排痰法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及三步排痰法均采用了药物为患者进行气道湿化,药物成分经分解后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达到抗感染效果。而三步排痰法应用药物过程中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具有气道湿化效果,避免呼吸道分泌物阻塞,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痰液黏稠度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三步排痰法的排痰效果更显著。规范的叩背方式主要通过叩背时特殊手法及力度改变机体胸膜腔内的压力,驱动痰液从远端气管向近端气管移动,改善黏膜纤毛之间的作用力,促进痰液松动,使痰液由小支气管排到大支气管,加快痰液的传输;再配合有效的吸痰,可尽快地吸尽患者呼吸道堵塞的痰液[9]。而常规护理采用的传统叩背方式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叩背部位、时间、力度等均为重点,尤其是部分患者背部存在创面,如叩背时的力度或时间把握不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其排痰效果也不理想。三步排痰法则是以传统叩背措施为基础,对叩背时的部位、顺序、时间等要点均进行规范,且形成的“五步72下叩背法”更简单易记,方便操作人员记忆并掌握要领,保证叩背时的操作更专业、更精准,提高痰液的排出效率,从而达到预期排痰效果[10]。本文结果显示,伤后2周,观察组PaO2、OI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三步排痰法更利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均是判断机体呼吸能力的指标,OI则表示体内通气与换气能力,PaO2、OI升高、PaCO2降低则表示机体呼吸能力得到改善。三步排痰法通过更高效的排痰效果及吸痰质量,使患者清除分泌物的效率加快,尽快恢复患者的通气能力。同时第一步应用的乙酰半胱氨酸对肺泡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通过扩张毛细血管抑制肺部水肿,改善患者的呼吸能力。相较于常规护理,三步排痰法不仅保证了排痰效果,同时能减少吸痰频率,避免器械对气道黏膜的过度刺激,更利于患者呼吸能力及血气指标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比较,三步排痰法具有更高的排痰效果,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率,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吸入性血气气道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