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丽 刘启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神经外科,广西南宁市 530021
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丧失了正常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湿化的功能,容易造成气道干燥、痰液黏稠,导致气管堵塞、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为预防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必须进行有效的气道湿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普通雾化器与气管插管接口不匹配,需要全程手持雾化器才能完成治疗,耗时费力。笔者改良现有的雾化器为脱机气管插管的病人进行氧气雾化,接口与气管插管衔接紧密,无须人工手持,湿化气道效果满意,医护人员及病人使用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1月在我科重症监护室停用呼吸机需继续留置气管插管的病人680例,其中男350例,女330例;年龄10~88岁,平均年龄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0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改良型雾化器连接方法:普通雾化器去除口含嘴部分与呼吸螺纹管弯头连接,气管导管接口10与气管插管7连接,连接方法见图1。普通雾化器包括1至5部分,1为雾化器本体,2为置药室,3为雾气出口,4为氧气进气管道,5为置药室可开关口。呼吸螺纹管弯头包括6及8、9、10部分,6为可伸缩螺纹管,8为三通管,9为可开关帽,可开关帽中间有直径0.8cm的圆形孔,10是气管导管接口。
图1 改良型雾化器示意图
1.2.2 改良雾化器使用方法:将雾化药液加入置药室2后关闭上面可开关口5,关闭三通管8的可开关帽9,雾化器底部的进气管道4与氧气表连接,打开氧气表根据需要调节氧流量,喷雾正常后将气管导管接口10与气管插管7连接,病人呼气时气体从可开关帽9中间的圆形孔排出。
1.2.3 观察组采用改良型雾化器持续进行氧气湿化气道,氧气流量调为4~5L/min,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气道湿化药液10ml注入雾化器内,每间隔1h补充1次湿化药液。对照组在吸氧的同时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药液5ml/h。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药液均按医嘱现用现配,均持续行多功能心电监护,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干预5d后对两组病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1)湿化程度:湿化满意表现为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道通畅;湿化不足表现为分泌物黏稠,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湿化过度表现为分泌物过分稀薄,病人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病人烦躁不安,发绀加重[1]。(2)血氧饱和度:观察吸痰时血氧饱和度的数值,<90%为明显下降,90%~95%为轻度下降,96%~100%为无变化。(3)并发症:观察湿化过程中有无刺激性呛咳及痰痂堵管,胸部CT检查有无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气道湿化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5,P<0.02)。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吸痰时血氧饱和度比较 观察组吸痰时血氧饱和度无变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3,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吸痰时血氧饱和度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刺激性呛咳、痰痂堵管、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6,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并发症比较[n(%)]
3.1 改良雾化器氧气雾化湿化满意,并发症少 氧气雾化使药液成气雾状的微小颗粒,随病人呼吸进入深部气道,均匀弥散在气道内,使痰液得到充分湿化稀释排出,湿化满意率高,痰痂堵管率较低;氧气雾气药液颗粒微小,对气道的刺激性小,基本上不发生刺激性咳嗽。而持续微量泵入气道湿化液,药液以液体方式进入气道,液体颗粒较大,对气道刺激性大,容易发生刺激性咳嗽;液体因重力作用积聚在体位凹陷处,无法均匀分布,部分气道湿化不充分,痰液得不到稀释难以排出,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及气管插管,一旦发生堵管,需要重插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3.2 改良雾化器氧气雾化治疗满意,降低肺部感染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湿化气道、消除炎症、稀释痰液、帮助袪痰、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目的。改良雾化器的呼吸螺纹管弯头接口为国际标准接口,可与任何型号的气管插管口紧密衔接,雾气吸入完全,有效保证了药物吸入浓度,治疗效果满意,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率。改良雾化器排气口仅有一个0.8cm圆形孔,减少了人工气道口直接与大气相通的面积,有研究显示,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雾化器持续氧气雾化,可保证雾化液均匀分布在气道内,保持恒定湿度、温度,痰液稀薄,可以顺利充分排出,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肺部感染随之下降[2]。患者肺部感染率下降,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3.3 采用改良型雾化器湿化气道吸痰时能维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 对照组吸痰时需要将氧气管从气管插管内移除,病人吸氧中断,大部分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供氧不足。观察组采用的改良雾化器三通管上设置有可开关帽,雾化过程中如需吸痰,无须分离雾化器,打开可开关帽将吸痰管插入即可吸痰,避免了吸痰时移除氧气供氧管,可以在吸痰的同时供氧,保证患者在吸痰时能维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以防止或减少吸引不良事件(气管外伤、低氧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和颅内压升高)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重症颅脑疾病的患者,吸痰时可维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以免加重脑缺氧。
3.4 采用改良雾化器持续输氧间断加入气道湿化液,可以降低过度湿化风险 文献报道持续氧气雾化有过度湿化的风险[3],需要控制湿化液的量。观察组每间隔1h补充1次湿化药量10ml,持续观察5d,过度湿化风险较对照组低。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呼吸急促的患者呼吸道丢失的水分更多,痰液容易干燥结痂堵塞气道。对于这类患者,护士需要准确评估痰液的黏稠度,以动态调整湿化液的使用量。观察组增加雾化器的药液量,由于雾化药液颗粒小,与痰液充分混合,护士评估痰液的黏稠度准确,过度湿化风险低。对照组动态调整微量泵入气道湿化药液的泵速以防止湿化不足,但是由于药液颗粒大,与痰液不能充分混合,痰液仍表现为干燥,护士无法正确评估,泵入药液量常超过需要量,过度湿化风险高。
3.5 采用改良雾化器进行湿化气道给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传统的气管插管输氧及气道湿化方法是使用胶布将输氧管及气道湿化液管固定在气管插管上,输氧管和气道湿化管在病人咳嗽或呼吸急促时经常自行脱落,护士需要加强巡视查看及回放脱出的管道,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还会发生缺氧意外事件及湿化不足。而采用改良雾化器输氧及湿化气道,接口衔接紧密,不会自行脱出,不仅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以有效防止发生缺氧不良事件及湿化不足。
3.6 采用改良雾化器输氧的同时进行雾化湿化气道,患者舒适度高 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主要是微量泵入气道湿化液,该方式极易引起患者呛咳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不安等,这些负面情绪又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呛咳及憋气反应[4-5],再者,气道湿化液颗粒较大,易滞留在肺部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致肺的顺应性降低,引起肺部疾病[6]。而利用改良雾化器输氧的同时进行气道湿化,液体汽化颗粒微小,可有效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雾化器进行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操作简单,吸痰时能维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气道湿化满意率较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用过程中还明显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患者使用舒适度高,使用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