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蕾
摘 要:张家口素有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之称,因地处游牧、农耕文明交融之地,这一区域分布着战国(燕、赵)、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八个时代历时两千余年修筑的长城。张家口是中国长城修筑最早的地区之一,境内早期长城遗迹达640.89千米。文章主要对张家口境内早期长城即战国至金代长城的分布走向情况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关键词:张家口;早期长城;研究综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31
0 引言
长城,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修建的军事防御设施,具有独特的历史、建筑艺术等科学价值,如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备受世人瞩目。张家口素有中国历代长城博物馆之称,因地处游牧、农耕文明交融之地,这一区域分布着战国(燕、赵)、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八个时代历时两千余年修筑的长城。张家口不仅是中国长城修筑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长城修筑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勘测统计,张家口境内辖战国至明代修筑的长城总长度达1804.846千米,其中早期长城遗迹640.89千米①。本文主要对张家口境内早期长城即战国至金代长城分布走向情况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提出笔者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 张家口地区长城普查概述
张家口市的长城普查工作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河北省文物局的组织下,从1978年至1984年,对境内历代长城遗迹进行专题调查,历时七年。当时,除了阳原县暂未发现长城,其他各区县对发现的长城进行普查登记,建立档案。通过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张家口境内长城在各县区的分布与走向、结构和形制。2006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总体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河北省被列为长城资源调查的试点省份。2006年5月,河北省长城保护管理和执法情况调查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至次年3月结束,历时10个月,涉及全省9个设区市,48个县(市、区),共268处长城区段(其中张家口88处),掌握了翔实的调查数据和资料,编纂出版了《河北省长城保护管理和执法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一书,书中从保护管理和执法角度出发对张家口长城分布走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长城保护标志树立等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2007年4月12日,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全面铺开,张家口境内长城调查工作备受关注。此次长城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刊布中。2011年,《河北省志·第81卷 长城志》出版,该著作通过“战国—金代长城”“明代长城”“长城保护与研究”“长城文化”四个篇章揭示河北省境内长城所蕴藏的时代特征、历史价值。“战国—金代长城”篇章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张家口境内早期长城的分布与走向、形制和建筑特点。2023年,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主持负责的《河北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河北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正在编纂中。未来这些资料的陆续刊布,将为张家口长城的保护与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2 张家口战国至金长城概况
2.1 燕北长城
张家口段長城遗迹属燕北长城,一段位于沽源县东北部,地处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交界处,南北走向,属燕北长城的西端北段②;一段东起沽源县丰元店乡老掌沟南山,向西北延伸,南入崇礼,后混迹于北魏、明代长城之中③。
燕北长城在张家口段没有完整的形制留存,多数被后代长城所覆盖。它的建筑年代学界一般认为在燕昭王时期(前311—前279),其位置按《史记·匈奴列传》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因“造阳”之地甚广,解读多有分歧。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历经数十年长城调查与考古工作,目前燕北长城大体走向已经究明,燕北长城也不止一条,大体有两条复线。吉林大学的阎忠博士认为,“自造阳至襄平”这段长城为燕北长城的“内线长城西段”,起于今独石口北滦河源南的大滩,东北行,“外线长城”西端在今张北西④。这也就能理解张家口境内燕北长城西端起点位置的多种结论:一说在独石口以北闪电河一带⑤,一说在沽源闪电河(滦河上游)东岸的骆驼山南麓⑥,一说起于张北县和崇礼区、赤城县交界处的桦皮岭一带⑦,一说在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之间(较多学者认为)⑧。
另外,关于《河北省各市、县长城资源分布和保护概况》文中提及的位于“怀来县大古城村村南2000米处,西起官厅水库拦河坝西……然后向东北入北京”的燕长城,后经河北大学博物馆李文龙副馆长多次调查和考证,该段长城是明宣府镇南山路长城的一部分,不是燕北长城,同时得出怀来盆地不可能有燕北长城的结论⑨。
2.2 赵北长城
赵长城大体分为南北两线。赵国北长城为赵武灵王时代修筑,是张家口境内最早修筑的长城。目前认为这段长城东起今张北县油篓沟乡黄花坪、狼窝沟一带,沿阴山余脉西南行,经过张北县和万全区交界、万全区和尚义县交界,进入怀安县和尚义县交界⑩。
关于张家口战国赵北长城分布走向,专家学者多有考证。1937年,《禹贡》第七卷刊载《赵长城考》,张维华先生言:“根据留存的遗迹来看,赵北长城大体上有前后两条……后一条从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向东,经包头市北,沿乌拉山向东,沿大青山经呼和浩特市北、卓资和集宁市南,一直到今河北省张北县以南”k。李逸友先生经实地考察,未见蔚县向北延伸尚义县的长城遗迹,由此得出赵北长城东端起点不在河北省张家口境内的结论l。对此观点,张家口长城研究专家高鸿宾副研究员在《张家口战国赵长城考》中提到,根据实地勘察,今张北县和万全区交界的坝头沿线,确有古长城遗迹存在,在周围采集到战国时期的夹砂红、灰陶片、陶釜足等,且长城整体走向也符合史料记载,据此该长城存在战国长城的可能m。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郑绍宗研究员经实地考察,发现了自张家口市区经怀安入内蒙古兴和的一段长城n。此长城正与内蒙古境内赵长城相接,当为赵武灵王所筑的赵长城。总的来说,赵长城起自河北蔚县,沿洋河入内蒙古境,在阴山山脉南麓迤逦向西,至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南麓止o。胡明先生通过实地考察则认为,赵北长城的东起点在今张石高速公路野狐岭二号隧道北口南侧,向西沿明长城两侧至大河乡大东沟村南进入尚义境内p。目前,仅在尚义县大柳沟村东北至县西南界附近的上白窑村之间存在墙体16.3千米,距兴和县境内的战国秦汉长城东端约30千米。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尚义县境内沿线分布有烽燧、障城及相关遗存。沿线发现有较典型的战国陶片,基本可确定为赵武灵王长城遗迹。除上述赵长城外,河北省长城调查时发现在蔚县代王城南的小五台山脉上有一石垣,其建筑方式全系石头垒成,石片厚5~6厘米,长约30厘米,推断其为赵北长城q。
2.3 秦长城
秦长城修筑于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间(前221—前210)蒙恬戍守北方时期。张家口秦长城分布于张北县、崇礼区交界的坝头一带,沽源县境南部,怀安县境北部及尚义县境南部。据《河北省志·长城志》记载,该地区的秦长城墙体砌筑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石块垒砌、土石混筑和夯土墙。墙体底宽一般2~5米,夯层0.24~0.3米。另有烽燧、围墙、围壕等附属建筑。
1997年,李逸友先生曾在当地文物部门陪同下,亲自对位于尚义县与万全区交界鱼儿山脊顶、狼窝沟口东约2公里的二道边村东及张北、崇礼、沽源交界处的三处秦长城进行实地考察。该区域秦长城为土石混筑或土筑,与明外长城存在叠压关系r。
自2004年始,胡明先生对张家口万全与张北交界处的野狐岭进行了多次调查,并在李逸友先生的考证基础上指出,野狐岭上新发现的长城遗迹应是秦长城。还总结了秦长城区别于明长城的三个特点:秦长城有夯土长城;秦长城沿坝缘修筑,远离明长城;秦长城与明长城走向不同,秦长城上有古建遗址s。
秦长城的东段跨内蒙古、河北、辽宁、吉林四省,并一直延伸到朝鲜境内,进入河北省后,情况比较复杂。李建丽、李文龙在《河北长城概况》中指出,秦长城由西向东横跨河北北部的张家口、承德两市,分为西段和东段,墙体土石混砌,坍塌严重t。郑绍宗研究员的《河北古代长城沿革考略》上篇考证了秦长城东、西段路线走向,一段西止于沽源北境,一段向东入怀安县u。
2.4 汉长城
张家口境内汉长城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修建于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左右的西汉长城,主要在秦长城基础上加以修缮和利用,因墙体有叠压,且大多被历史湮没,无法准确描述其具体位置。
其二是修筑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的东汉长城,东起于北京居庸关下口一带,向西进入张家口涿鹿县。“这段长城在蔚县、涿鹿南山一带遗迹仍能看出,原为碎石砌筑,现多数段落倒塌为石埂状,保存好的一段在蔚县柏树乡张家窑村一带,明显的长城遗迹有1000多米。”v目前对于该段长城的修筑朝代争议较大。我国长城研究专家成大林认为,东汉时期只是仓促地“堆石布土三百里”,没有修筑实体墙,后来的墙体是北魏时期修筑的“畿上塞围”;原张家口市文物处则认为其建于东汉,后被北魏、北齐修缮利用w。
2.5 北魏长城
其一为魏北长城,即长川长城,建于北魏泰常八年(423)。整体走向大部分沿用了西汉长城,只是东部起始于赤城县滴水崖北的小嵯。该长城大部分被明长城所沿用。
其二是魏南长城,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在东汉建武十三年(37)所治蔚县南山飞狐道要塞基础上修筑而成的“畿上塞围”。学者艾冲、李逸友刊布的论文对北魏长城修建时间、分布走向存在分歧。其中对于建于北魏泰常八年(423)长城,张家口境内的北魏长城,艾冲认为这条长城全线大部沿用了战国赵北长城x,而李逸友则认为是沿用了秦汉长城y。就该段长城的位置与走向艾冲与朱大渭也有争论z。2014年李文龙先生在《河北境内北魏长城及镇戍遗址初探》中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北魏长城“从实地调查情况看,艾冲先生所言‘大部分利用了战国赵长城旧基是不确切的。朱大渭先生在未考证御夷镇早期在沽源境内大宏城,后迁至赤城北部的猫峪这一变化的情况下,得出其‘东端起点赤城在稍后所建六镇最东御夷镇正南约10千米处的结论,不仅没有任何长城遗迹为佐证,更是一种草率的空谈。”
2.6 北齐长城
据史料记载,北齐长城为北齐文宣帝六年(555年)修缮利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所筑“畿上塞围”而成,其后又于天统元年(565)进行了修补。张家口境内北齐长城遗址遗迹因为多种因素的干扰,分布走向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考证。
2.7 唐长城
唐代国力强盛,因此只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修建长城,或对前代长城加以利用。《新唐书·地理志》载:“(妫川)郡北九十里有长城,开元中张说筑。”学者李文信认为:“这个张说新筑的长城和所谓新长城,当然是有别于其他各郡县所记的前代长城。按唐怀戎为今河北省怀来县,其北九十里、西北三百八十里的长城线,大体也和北魏赤城长城和现存宣化的明代外长城很相接近的。”据《河北省志·长城志》刊布,这段长城大部分位于赤城县境内,宣化县与赤城县交界处有一小部分。赤城县唐代长城遗址位于后城乡、雕鹗乡、龙关镇,分布于县境南部的白河、红河流域,基本呈西—东走向。长城沿线有障城遗址2座、烽燧遗址42座。其中大部分烽燧在明代被修缮利用。
2.8 金长城(金界壕)
金长城以壕和墙为主体建筑,因此又称“界壕”“壕堑”。张家口境内金长城属金岭南南线长城支线,横贯康保县中部,穿过沽源县东北部。金长城全部是夯土筑成,墙外挖有壕沟,墙上附有墙台(马面),墙台之间相距100~300米不等,现存墙台遗迹210座,金代城址8座。
早在1978年、1982年,河北文物工作者就對张家口境内的金长城进行了实地勘察,弄清了三段界壕的累计总长度,调查了11座军堡、1座大型屯军城(九连城,即昌州故城)。1990年,刘建华《河北省金代长城》一文,就河北省张家口境内金代长城的分布和走向、附属的戍堡、边堡的建筑形制和特点做了全面阐述,指出:“金代长城的设计者和施工者总结了以往历代修筑长城的经验与教训,在建筑设计、布局、设施和配套防御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2013年7月—8月,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康保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调查队,对康保西土城城址进行专题调查,对城址平面形制、城墙保存现状、地表遗迹、遗物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论证:“西土城的主体年代为金代中晚期,或衰落于蒙金战争之际……该城西北向,北墙明显外弧,这表明西北方向应是其防御的重点,城本身又配备有马面、瓮城,军事防御的色彩较浓。从规模和位置上看,不排除它为州城或金界壕内侧州级堡城的可能性,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其突出的贸易和生产功能。”
3 几点认识
①张家口境内早期长城资源丰富,从战国至金代长城,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中国早期长城演变发展的历程,同时为研究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完善提供资料。
②张家口境内早期长城采用的是土筑、石砌和土石混砌的修筑方式,因历史久远,目前遗址呈土埂、土堆或石堆状,有的甚至踪迹难寻,保存状况堪忧。
③学术研究方面,学界对于张家口境内的北魏长城分布走向存在分歧,未来还需考古方面的证据;境内北齐长城分布走向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考证。对张家口境内早期长城缺乏整体研究,与相邻省区早期长城缺乏比较研究,综合研究较少。
注释
①该数据由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高鸿宾老师提供。
②③王晓轩.张家口现存的古长城[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2.
④阎忠.燕北长城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5(2):181-186.
⑤王晓轩.张家口现存的古长城[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4.
⑥⑨李文龙.河北北部赵、燕、秦长城的调查与研究:兼议赵北、燕北长城与秦始皇长城的关系[J].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3):26.
⑦王亮,程葆刚.张家口:历代长城博物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2.
⑧张柏,黄景略,朱启新,等.中国长城志:遗址遗存(上册)[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90.
⑩张柏,黄景略,朱启新,等.中国长城志:遗址遗存(上册)[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07.
k转引自高鸿宾.张家口战国赵长城考[J].文物春秋,2003(6):40-41.
l李逸友.中国北方长城考述[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1):2.
m高鸿宾.张家口战国赵长城考[J].文物春秋,2003(6):41.
n郑绍宗.战国秦汉时期古长城的发现与研究[J].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81(1):38.
o杨英法,李继勇,徐祥林.赵长城古今考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50.
p胡明.赵长城东端考实[J].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2):9.
q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长城保护管理和执法情况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21.
r李逸友.中国北方长城考述[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1):16.
s胡明.考察野狐岭秦长城[J].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3):23-29.
t李建丽,李文龙.河北长城概况[J].文物春秋,2006(5):20.
u郑绍宗,郑立新.河北古代长城沿革考略(上)[J].文物春秋,2009(3):34.
v王曉轩.张家口现存的古长城[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16.
w王晓轩.张家口现存的古长城[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17.
x艾冲.北朝诸国长城新考[C]//中国长城学会.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134-135.
y李逸友.中国北方长城考述[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1):32.
z艾冲.北朝诸国长城再探索:兼与朱大渭先生的商榷[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1-98.
李文龙.河北境内北魏长城及镇戍遗址初探[C]//魏坚,武燕.北魏六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127.
李文信.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下)[J].社会科学辑刊,1979(2):141.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81卷 长城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55-56.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81卷 长城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58.
刘建华.河北省金长城[J].北方文物,1990(4):43-45.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康保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北省康保县西土城城址考古调查简报[J].草原文物,201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