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在临床上, 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循环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认为, 导致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肌损伤, 致使心肌的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影响心脏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同时医学界规定, 把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心力衰竭患者划归HFrEF[1]。现阶段, 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是扩血管药物、利尿素、β 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等, 但是远期治疗效果却不理想,而且这些药物会导致患者的血压降低, 对于低血压的患者不理想, 而且影响多脏器的血液供应。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力衰竭药物, 其治疗效果明显。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持续进步, 临床上已经开始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心力衰竭, 同时临床还注意到, 该药不会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而现阶段, 临床上较少有合用伊伐布雷定和沙库巴曲缬沙坦, 用来治疗低血压状态下HFrEF 患者, 所以此次试验通过合用伊伐布雷定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低血压状态下的HFrEF患者, 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详细过程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样本取自2021 年9 月~2022 年9 月在本院诊断的低血压状态下HFrEF 患者118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60 例)和对照组(58 例)。观察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56~83 岁, 平均年龄(72.5±5.5)岁。对照组中男33 例, 女25 例;年龄54~82 岁, 平均年龄(73.5±6.5)岁。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作比较。
1.2 诊断标准 满足《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2]中关于HFrEF 的诊断要求。
1.3 纳入标准 ①满足以上诊断要求;②患者的血压波动在70 mm Hg≤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40 mm Hg≤舒张压≤60 mm Hg, 同时LVEF<40%;③患者自愿参与相关试验项目,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对试验药物过敏的患者;③病情较重, 预期生存时间<0.5 年的患者;④患有严重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接受抗心力衰竭的一般性治疗措施, 同时由于患者的不同病因和病情, 适度调整药物的配伍, 适度使用β 受体阻滞药、RAAS 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对照组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瑞士 Novartis Pharma Stein AG, 国药准字J20190001)治疗, 起始剂量为25~50 mg/次, 2 次/d,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严密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通过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药物耐受度, 逐步加大口服用量, 最高达到200 mg/次, 持续治疗6 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213404)治疗, 起始剂量为2.5 mg/次,2 次/d, 通过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药物耐受度, 逐步加大口服用量至最高水平, 同时严密监控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 维持在50~60 次/min, 如果患者发生心率显著降低和房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情况, 需马上停药, 持续治疗6 个月。
1.6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炎症因子水平, 生活质量评分, 低血压发生情况。①观察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6 个月后的心率、LVEF、NT-proBNP、6MWT。②所有患者在治疗6 个月后采集早晨空腹静脉血5 ml, 并用离心机, 在3000 r/min的速度下离心15 min, 分离上层清彻的血清,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量患者血清中的IL-1、IL-6、NT-proBNP。③治疗后的6 个月, 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包括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5个项目, 采用百分制, 分数越大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④治疗期间, 记录所有患者的低血压出现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NT-proBNP 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低, 同时LVEF 比对照组明显更高, 6MWT 比对照组明显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例数心率(次/min)LVEF(%)NT-proBNP(ng/L)6MWT(m)观察组60 57.36±11.24a 46.32±5.67a 1137.68±462.35a 586.32±48.76a对照组5864.28±10.6242.62±5.181628.64±473.54506.37±46.82 t 3.4353.6975.6989.080 P 0.001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IL-1、IL-6 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x-±s, pg/ml)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 分)
2.4 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5 例(8.33%), 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 例(31.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FrEF 患者主要是由于心室射血能力不足导致心肌细胞无法获取足够的血运, 进而使心肌细胞受损。患者以活动后呼吸困难、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淤血并伴有外周组织水肿等临床症状为主, 导致患者无法维持正常的活动。现在临床上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 其治疗目的主要是通过合理用药将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肌受损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当患者的心肌细胞受损后, 心室结构就要出现一系列的不可逆改变, 导致心室壁增厚, 腔室扩大, 从而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 射血功能下降。因为NT-proBNP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所以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其血液中NT-proBNP 浓度会显著上升, 并且其浓度水平和心肌受损程度成正相关, 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检测NT-proBNP 证明心肌细胞是否有损伤及心肌受损程度[3]。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合剂药品, 主要是脑咖肽酶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现在主要用来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伊伐布雷定也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可以显著降低心率、增加心脏射血能力。此次试验证明, HFrEF患者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心率、NT-proBNP 水平比单独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患者明显更低, 同时LVEF 比单独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患者明显更高, 6MWT 比单独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患者明显更长。并且, 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的HFrEF 患者的IL-1、IL-6 水平较单独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显著下降。田得宽等[4]的相关试验结果也与本次研究相近。考虑其药理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阻滞生成脑咖肽酶, 从而扩张血管, 并且利尿排钠, 还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 进而减轻心脏后负荷, 缓解心力衰竭症状[5]。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增加醛固酮的浓度, 增加心肌的收缩能力, 改善心脏的射血功能。伊伐布雷定可以减少窦房结产生起搏电流,并且减少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分解, 降低心肌细胞的绝对需氧量, 减轻因乏氧导致的细胞内酸中毒, 降低心肌细胞受损, 减少心脏负荷。而且伊伐布雷定既有抗心力衰竭的功能, 还有维持患者血压的功能, 从而防止血液灌注不足, 可以缓解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的降压效果[6]。某些炎性因子可以诱使心肌的损伤和纤维化,参与整个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细胞因子系统出现障碍, 导致血液中的IL-1、IL-6 等炎性因子浓度增加, 诱使内分泌系统过度抑制, 导致心肌纤维化, 心肌功能下降。研究发现, 伊伐布雷定可以明显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 缓解心肌重构, 增加患者的心脏功能, 而且伊伐布雷定还能够维持血管内环境, 保护内皮细胞, 防止血管内皮被炎性反应损伤, 同时增加超氧化物的歧化反应, 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7]。此次试验还证明了, 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和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显著改善HFrEF 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低血压的发生几率显著下降, 这与王丹等[8]和张春莹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合用伊伐布雷定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低血压状态下HFrEF 患者, 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 减少炎性损害, 并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比较安全可靠, 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