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舞蹈特征及其辅导策略

2024-03-01 01:32杨菲菲
参花(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辅导工作辅导舞蹈

群众舞蹈具有群众性、多样性、民间性、地域性等特征,是群众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在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传承弘扬群众文化、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与层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群众舞蹈特征及其辅导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明确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组织开展的优势与价值。

一、群众舞蹈的特征

(一)群众性

群众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舞蹈活动,舞蹈的创作、编排、表演及舞蹈表演的受众等均是人民群众,群众舞蹈也是一种来源于群众、回馈于群众的舞蹈形式。因此,群众舞蹈带有典型的群众性特征。

首先,群众舞蹈的表演者为群众。群众舞蹈对表演者的身份、性别、年龄、职业均无任何限制,且参与群众舞蹈的人数可从十几人至上百人不等。

其次,群众舞蹈的观众为群众,群众舞蹈具有社交、健身、文化传播等功能,是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娱乐形式,舞蹈内容也大多贴近现实生活,舞蹈表演形式深受群众喜爱。

最后,群众舞蹈以群舞为主,表演形态呈现出了群众性特征,如踏歌、秧歌、高跷舞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群众性特征。

(二)普适性

群众舞蹈由群众参与、群众观看,群众性特征决定了群众舞蹈的普适性特征,如,群众舞蹈动作简单、舞蹈单元短小精悍、非专业性舞蹈,舞蹈形式、舞蹈内容、舞蹈难度与群众的舞蹈素养和能力相适应,是普通群众通过训练可以掌握的舞蹈,并且通过长时间、系统性训练,即能达到上台表演的舞蹈水平。

首先,舞蹈动作简单、难度系数小,高难度动作少,甚至几乎没有,即使是从未学习过舞蹈的群众,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也能掌握群众舞蹈技巧。[1]

其次,舞蹈单元短小精悍。群众舞蹈是由多个短小舞蹈单元组成,动作简单、单元短小重复,群众易学、易理解、易掌握。

最后,群众舞蹈具有非专业性,是真正属于群众的舞蹈,群众既是群众舞蹈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接受主体。由于参与群众舞蹈的门槛较低,群众在参与群众舞蹈的过程中,舞蹈提升空间大,易于从中获取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满足感,增强自信心,提升幸福感,体现出文化传播的责任感与成就感。

(三)民间性

群众舞蹈发源于民间、成长于民间,且部分民间舞蹈具有悠久历史,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甚至有些类别可追溯至上百年、上千年,舞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习俗与生产生活状态。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间舞蹈,已经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如北京花钹大鼓、苗族锦鸡舞、河南小相狮舞、东北秧歌等,这些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例如,北京花钹大鼓分布在北京多个区域,主要有沉稳庄重、舒展飘逸、轻盈洒脱等传统舞蹈民间特质。东北秧歌是极具北方黑土地特色的民间舞蹈,其热烈、火爆、诙谐的表演形式,蕴含着东北人民的审美情趣。群众舞蹈的民间性特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在群众文化生活中,深挖民间地域舞蹈资源,从中提炼舞蹈创编素材,进一步丰富群众舞蹈内容,使群众舞蹈能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出传承与发扬地域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间舞蹈文化的作用。

(四)多样性

群众舞蹈的多样性特征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舞蹈人员、舞蹈种类、舞蹈风格、舞蹈功能等方面的多样性,多样性也奠定了群众舞蹈丰富性、文化性、观赏性等基础。在舞蹈人员方面,群众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社会背景等均不相同,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幼儿,均可参与群众舞蹈。在舞蹈种类方面,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在群众舞蹈素质与能力可接受范围内的舞蹈,均可纳入群众舞蹈范畴,如我国民族民间舞,来自国外的交际舞、现代舞,以及适合儿童的舞蹈种类等。舞蹈风格方面更为多样,如民族风格、古典风格、西方风格等。[2]在舞蹈功能方面,群众舞蹈具有社会功能、艺术表演功能、运动锻炼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等。

二、群众舞蹈的辅导策略

(一)确立辅导目标,厘清辅导思路

文化馆担负着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职能,在群众舞蹈活动中,通过讲座、培训、指导等多样化的文艺辅导方式,能够对群众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辅导,提高群众的舞蹈素养与技能水平。

首先,群众舞蹈文艺辅导要确立目标。应以提高群众舞蹈素养与能力为目标,专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及辅导计划,有目标、有方向、有策略地开展舞蹈辅导工作。

其次,群众舞蹈文艺辅导方式需灵活多样,如走进群众舞蹈团队,面对面地开展辅导,或是在群众舞蹈场地或文化馆场地等设置辅导点,定期定时开展辅导活动,或是建立群众舞蹈辅导微信群,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进行文化馆群众舞蹈辅导培训,为群众舞蹈提供便捷、专业的辅导,实现线上与线下辅导的全面覆盖,提升辅导的时效性及有效性;

最后,在正式的辅导工作中,舞蹈培训人员要时刻以辅导目标为导向,注重辅导的系统性、全面性及针对性,依据群众的舞蹈基础、舞蹈技能掌握情况,结合群众舞蹈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年龄、性别、性格特点等因素,对辅导内容的设计与辅导方法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群众在舞蹈辅导中,舞蹈水平都能得到稳定的提升,进而推进整支队伍舞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实现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提质增效。

(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辅导内容

舞蹈的本质是一种形体、形象的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舞蹈动作之外,还融入了文学、美术及音乐等元素,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及社会意义。例如,在文学方面,舞蹈作品在创作阶段,借助文学作品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转化为舞蹈中的肢体动作,借助文学作品赋予舞蹈意境之美。[4]音乐是舞蹈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使舞蹈动作更具有节奏感,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旋律设计舞蹈动作、舞蹈表情等,能够塑造舞蹈意象,賦予舞蹈灵魂。在美术方面,根据舞蹈的主题与内容进行舞台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综合设计,营造舞蹈环境,完成人物与景物造型,带给观众良好的美学体验。在群众舞蹈辅导中,不能局限于舞蹈动作本身,而是要从舞蹈表演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增加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深化群众舞蹈辅导的内涵,提升群众的舞蹈素养水平。例如,在讲解群众舞蹈动作要领的过程中,培训人员可对肢体美感进行讲解与示范,或是在正式辅导前,向学员讲解舞蹈音乐相关知识,如音乐风格、特点、音调变化等,使群众熟悉且更深入了解音乐,以便在舞蹈训练中更为准确地表达出舞蹈的情感,传递出舞蹈的内涵。另外,在辅导实践中需要注意与关联学科适度的融入,遵循群众舞蹈的群众性、普适性、简单性等特点,不应以过于专业的标准要求群众,而是要将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保证群众能够掌握关键的知识点与舞蹈技能,舞蹈辅导要注重突显出群众舞蹈的参与性、娱乐性等特征。

(三)以群众为中心,强调基础训练

1.选用群众化的辅导方式

群众舞蹈辅导面向的是普通群众,群众之间的舞蹈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及舞蹈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且部分群众年龄偏大,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群众舞蹈辅导形式的选用中,工作人员应根据群众的个性特征及学习需要等因素,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例如,在正式辅导之前,要走进群众舞蹈团队中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调研,了解并掌握群众的舞蹈基础水平、学习情况与理解能力,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集中辅导或个别辅导的形式,补齐群众的舞蹈短板,发扬群众的舞蹈长处,实现团队整体舞蹈水平提升的目标。[5]此外,在辅导用语方面,应尽量减少专业术语,辅导形式、辅导用语及辅导方法等要紧贴群众生活实际,进而拉近舞蹈培训人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隔阂感,提高沟通效率,提升辅导效果。舞蹈培训人员在详细讲解与示范后,可根据群众的实际反馈,灵活调整辅导策略,带领群众反复练习、细致揣摩,以耐心指导和鼓励性的语言,积极调动群众参与辅导的兴趣与主动性。

2.加强群众基本功的训练

参与群众舞蹈的门槛较低,对于群众的舞蹈基础几乎没有过高要求,大部分群众的舞蹈基础较薄弱,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其动作难以达到规范的标准。因此,在群众舞蹈辅导中,在做好传授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对群众舞蹈基本功加强训练辅导,侧重对群众舞蹈的基本动作进行辅导,如压腿、踢腿、大跳和小跳等,提高学员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升姿态造型的美感,提升身体控制能力,也利于群众进一步学习较高难度的舞蹈作品。由于基本功训练内容单一,训练过程较枯燥,因此,在基本功训练中,工作人员可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将基本功训练与舞蹈作品训练相结合,既丰富训练的内容与形式,又激发群众训练的兴趣与热情,获取事半功倍的辅导效果。

(四)培育舞蹈骨干,重构辅导格局

文化馆负责对区域内的群众开展舞蹈辅导,涵盖了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学校等,辅导群众数量较多,且群众舞蹈素养及能力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舞蹈辅导工作的难度。而文化馆负责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人员有限,无法充分满足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需要。文化馆需根据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加大对舞蹈骨干的培养力度,从乡镇文化站、群众舞蹈队伍、文艺团体中选择舞蹈骨干,基于群众舞蹈辅导的开展需求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建设舞蹈辅导素养较高、能力出众的团队。在开展基层群众舞蹈辅导工作时,可就近安排舞蹈骨干常驻群众舞蹈团队进行辅导,负责组织、策划群众舞蹈的各项活动,实现舞蹈辅导在区域内的全面覆盖。培训人员还要对自身管辖范围内舞蹈辅导工作的质量进行把关,构建辅导管理链条,促进群众舞蹈辅导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五)检验辅导成果,开展舞蹈实践

群众舞蹈的辅导效果需要通过舞蹈实践进行检验,舞台表演则是检验辅导效果的重要途径。舞台表演能够提升群众参与群众舞蹈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对群众舞蹈的发展及辅导工作均有积极影响。例如,文化馆可以在节庆假日组织开展群众舞蹈比赛、文艺会演,以及安排群众舞蹈团队参与重要活动演出等,在真实的舞台场景下,可以展示出群众舞蹈的辅导成果,同时还可以促进群众舞蹈的不断创新,促进群众舞蹈团队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群众舞蹈实践,群众可以发现自身训练中的不足,明确自身舞蹈技能上的短板,工作人员也可根据群众的表现,总结分析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辅导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与改进,持续提升辅导工作的整体质量,实现以舞台表演实践促进群众舞蹈的高质量发展。

三、结语

群众舞蹈来源于群众,群众既是群众舞蹈的开发者,也是群众舞蹈发展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业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部分,对群众文化活动有着正面积极的影响。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聚焦于群众舞蹈,深挖群众舞蹈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和典型特征等,凝聚群众才智与力量,丰富群众舞蹈内容,赋予群众舞蹈更多的功能。同时要以文化馆为主导,采取行之有效的群众舞蹈辅导策略,切实做好舞蹈辅导工作,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群众舞蹈的推进、引领、宣传教育等作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使群众在群众舞蹈活动中获得文化收获与精神满足。

参考文献:

[1]龙星竹.群众舞蹈文化的普及与实践[J].艺术大观,2022(32):109-111.

[2]蘇薇.浅谈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09):66-68.

[3]张芳荟.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创新思路研究[J].青春岁月,2023(Z1):139-141.

[4]杨超然.群众文化视角下当代群众舞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J].尚舞,2023(03):126-128.

[5]谢冬妮.浅析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与创新路径[J].参花(上),2023(05):110-112.

(作者简介:杨菲菲,女,大专,甘肃省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舞蹈〉)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辅导工作辅导舞蹈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我和舞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