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高静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指由儿童呼吸道系统引起的一系列感染性疾病,包括感冒、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这些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传染性和发病率都较高。病原微生物特征研究对于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1]。通过深入研究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可以确定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率、病原体种类和毒力因子,揭示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变异性,评估疫苗效果并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特征展开研究,以期为预防和控制这类感染提供参考。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引发的感染。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和真菌三大类[2]。细菌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之一,包括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病毒是造成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真菌类病原微生物虽然在呼吸道感染中较为少见,但仍需重视,主要包括曲霉、毛霉、念珠菌等。
常用的病原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传统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先将微生物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出来,然后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利用特异性培养基等方式来鉴定各种病原微生物。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鉴定过程中。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微生物DNA 或RNA 的特定序列进行鉴定。其中的常用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即时荧光PCR、DNA测序等。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尤其是对于难以培养或耐药的微生物具有很大的优势。免疫学方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抗原结合来鉴定病原微生物的。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及免疫电泳等。
本文选择CZHP 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2022 年1 月—12 月于该医院就诊的14 岁以下儿童进行调查。在这些儿童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对其进行了痰标本采集。痰标本采集采用自然咳痰法,即采集时儿童清晨起床后使用清水反复漱口,用力咳出的第一口痰置于无菌带盖的痰杯内,随即送检。对于痰较少或无痰的儿童,使其用雾化的方式吸入10%的氯化钠溶液,促使痰液排出。对于无法获取痰标本的婴幼儿,则采用咽拭子采集法,用无菌拭子蘸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用压舌板轻压舌部,迅速刮取其口腔内鄂弓、咽部和扁桃体的分泌物,然后迅速将咽拭子插入无菌管内。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于室温下放置不超过2 h。
为了匀质化痰液,在痰标本中加入少量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剧烈振荡5~10 s,以洗去痰液中的正常菌群。随后,在洗涤后的痰液中加入相同量的pH 为7.6 的1%胰酶溶液,并在室温下放置90 min,以使痰液匀质。
第一步,将病菌隔离并培养。将匀浆后的样本置于含痰细菌的培养液中,置于5%~10%浓度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于35 ℃进行18~24 h 的细菌培养,若不能获得单个细菌,则需要再进行一次细菌培养。首先用革兰氏染色法检测细菌的形态学特征,然后用混合培养液中菌落和细胞的形态来判定有价值的致病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健康产业标准WS/T499-2017《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指南》,致病菌的种类符合以下条件:细菌生长超过培养基1/4,或2 区有大量生长;培养基中虽然少量生长但涂片革兰染色可见该形态的细菌与炎症细胞相关;在培养基1 区生长,纯度90%以上,同时涂片革兰染色可见此形态细菌与炎症细胞相关。
第二步,鉴别病菌。将疑似致病菌的单一菌落取出,用0.9%的氯化钠溶液制备0.5%的麦氏单元混悬液,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BBDPhoenix100 自动鉴别方法对其进行细菌鉴别。
第三,质控菌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ureus aureus)ATCC2921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和绿脓杆菌(PA)ATCC27853 等为质控菌株。
2.3.1 人群特征
本研究选择2022 年患病的3 432 名儿童,其中男性儿童1 897 名,女性儿童1 535 名,男女比例为1.236:1。人群特征如表1 所示。
表1 人群特征
2.3.2 儿童呼吸道病原菌年龄分布
总感染率新生儿组最高,1 岁以上幼儿的感染率较低,阳性标本中1 岁以下的儿童占比较高。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新生儿组较低,1 月~5 岁感染率相对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新生儿组最高,婴儿组相对较高,其他各组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感染率较高,如表2 所示。
表2 儿童呼吸道病原菌年龄分布
2.3.3 儿童呼吸道病原菌季节性分布
春、冬两季感染率较高。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的春、冬感染率均高于夏、秋两季,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显著性季节变化,如表3 所示。
表3 儿童呼吸道病原菌检出阳性率 单元:%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死亡和住院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首先,提高儿童的健康意识是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步骤。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等。儿童在幼儿园或学校时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卫生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是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关键。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二手烟暴露。可以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进一步净化室内空气,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此外,加强对儿童的营养支持对于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也至关重要。儿童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营养状况。因此,要保证儿童膳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适量增加富含VC 食物的摄入,如柑橘类水果等,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3]。
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达到预防其传播和感染的目的。对于病毒性病原微生物,由于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和变异性,因此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来控制其传播。对于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和咳嗽礼仪等。对于接触传播的病毒,如手足口病病毒和风疹病毒等,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毛巾,定期消毒并清洁家居环境。对于细菌性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来控制其传播。在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要定期对空气和物体进行消毒清洁,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对于常见的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可以根据其特定的抗生素敏感性开展治疗,及早预防感染扩散。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对儿童健康和生活造成了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特征了。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析,可以了解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毒力因子及其变异性,为疫苗的研发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实质性依据。本文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揭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制定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