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共情能力与对老年人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4-02-28 08:34张子健沈丽佳
全科护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护生共情

张子健,沈丽佳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20多年。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11日,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3%[1]。这一人口结构转变不仅放大了对养老与健康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导致对专业老年医疗护理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作为未来老年护理服务的关键人才储备,其对老年护理的职业意愿和态度成为人才质量保证的决定性因素。护生对老年人群的态度不仅影响其选择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还紧密关联到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积极性[2]。对老年人的态度可被定义为个体对老年人群所持有的信念与情感[3]。现有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教育层次和专业方向的护生在老年护理从业意愿方面普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4]。此外,护生在从事老年科护理服务工作时所需的柔性技能(如共情能力)也被认为是影响其未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涉及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敏感性,涵盖情感共鸣、同理心、因果评估以及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等多个维度[5]。具备高度共情能力的护士能更准确地理解病人因疾病产生的心理痛苦,识别其心理需求,并有效地表达对病人情感的理解,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文护理服务[6]。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入探究护生对老年人群的态度与共情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联性,意在为提升护生共情能力和改善其对老年人群态度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护理教育和管理者在老年护理领域的发展与实践提供策略性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某高校护理学院2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在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2)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参与研究。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自行构建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有志愿服务经历、是否有社区服务经历、是否有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经历及是否有老年护理工作意愿7个条目。

1.2.2 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

采用经安秀琴等[7]翻译的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评估护生的共情能力。该量表由Hojat等[8]于2001年研制,包括观点采择、同情心与换位思考3个维度,共20个条目,其中10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每个条目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7分,得分越高表示共情水平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750,分半系数为0.771,重测信度为0.659。

1.2.3 中文版Kogan老年态度量表

采用中文版Kogan老年态度量表(KAOP)评估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9]。该量表包含欣赏和偏见两个维度,分别对应17条正向条目和17条负向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6分,负向条目计分相反。总分为34~204分,136分为中间值,表示态度既不正向也不负向,高于136分表示态度为正向,得分越高表示态度越正向,反之态度越负向。该量表的信效度较高,目前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1.3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向每名研究对象逐一发放问卷,且在发放前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解释问卷填写要求。所有问卷在研究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当场完成并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回收有效率为87.12%。

1.4 样本量的计算

根据Kendall样本量计算方法,样本量为变量数目的5~10倍。本研究引入24个自变量,因此样本量应在120~240例。为减少误差,样本量增加20%,确定为264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以构成比(%)和人数描述;共情能力和对老年人态度的得分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不同一般资料下的共情能力和对老年人态度的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推断;共情能力与对老年人态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特征本科护生共情能力得分比较

在本研究中,本科护生的共情能力总分为(89.85±15.74)分。不同特征本科护生共情能力3个维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社区服务经历的本科护生观点采择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本科护生共情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s,n=230) 单位:分

表1 不同特征本科护生共情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s,n=230) 单位:分

项目 人数 观点采择 同情心 换位思考性别 男 33 5.95±1.07 3.22±1.63 4.02±1.77女197 5.64±1.09 3.16±1.33 3.78±1.42 1.524 0.229 0.736 0.129 0.819 0.466 4 6.15±1.14 3.69±2.04 4.13±2.46 226 5.68±1.09 3.16±1.36 3.81±1.46 0.862 0.756 0.430 0.390 0.451 0.668 76 5.82±1.06 2.99±1.35 3.59±1.46 154 5.62±1.10 3.26±1.38 3.92±1.47 1.346 -1.447 -1.588 0.180 0.149 0.114 188 5.69±1.09 3.18±1.35 3.80±1.49 42 5.68±1.11 3.15±1.50 3.85±1.39 0.044 0.094 -0.167 0.965 0.925 0.868 171 5.60±1.13 3.23±1.38 3.90±1.43 59 5.94±0.91 3.02±1.36 3.55±1.57-2.375 0.984 1.578 0.019 0.326 0.116 t值 年级 大学一年级 P大学二年级 t值 P是否为独生子女 是 否t值 是否有志愿服务经历 是 P否t值 P是否有社区服务经历 是 否t值 P是否有与老年人(>60岁)共同生活的经历 是 201 5.70±1.70 3.21±1.41 3.85±1.52否29 5.61±1.20 2.90±1.06 3.55±1.08 t值 0.378 1.160 1.014 P 0.706 0.247 0.312是否有老年护理工作意愿 是 186 5.72±1.11 3.18±1.42 3.80±1.51否44 5.56±1.00 3.15±1.17 3.84±1.32 t值 0.870 0.104 -0.150 P 0.385 0.917 0.881

2.2 不同特征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得分比较

本次调查中,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总分为(234.03±71.28)分。不同特征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是否有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的经历的本科护生欣赏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社区服务经历的本科护生偏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本科护生偏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各维度得分比较(±s,n=230) 单位:分

项目 人数 欣赏 偏见性别 男 33 4.14±0.82 3.36±0.99 197 3.94±0.77 2.86±0.75 1.368 3.324 0.173 0.001 4 4.51±0.99 2.81±0.87 226 3.95±0.78 2.94±0.80 1.423 -0.317 0.156 0.752 76 4.04±0.74 2.96±0.68 154 3.92±0.80 2.92±0.86 1.094 0.303 0.275 0.762 188 3.99±0.79 2.95±0.85 42 3.85±0.72 2.89±0.58 1.081 0.421 0.281 0.674 171 3.94±0.77 3.00±0.85 59 4.03±0.82 2.73±0.62-0.769 2.253女t值 年级 大学一年级 P大学二年级 t值 P是否为独生子女 是 否t值 是否有志愿服务经历 是 P否t值 P是否有社区服务经历 是 否t值 P 0.443 0.025是否有与老年人(>60岁)共同生活的经历 是 201 4.02±0.77 2.95±0.83否29 3.59±0.80 2.84±0.61 t值 2.776 0.669 P 0.006 0.486是否有老年护理工作意愿 是 186 4.01±0.79 2.92±0.83否44 3.76±0.74 3.00±0.70 t值 1.935 -0.630 P 0.054 0.529

2.3 本科护生共情能力与对老年人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共情能力各维度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中的欣赏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共情能力中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维度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中的偏见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具体见表3。

表3 本科护生共情能力与对老年人态度的相关性分析(r 值)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共情能力总分为(89.85±15.74)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与我国汪张毅等[10]对天津地区4所高校1 048名护理本科生的研究得分[(98.25±18.30)分]相近,但低于国内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可能的原因:1)研究对象不同。本研究样本主要为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的本科护生,尚未接受临床实习,因此临床经验有限;研究表明,参加过临床住院部护理实习后,能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11],这提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护生临床见习的机会。2)教育背景差异。杨敏等[12]研究发现,护生共情能力水平可能与学校教育有关。李丽红等[13]研究发现,培训课程的学习可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这提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共情能力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在不同特征本科护生得分比较中,有社区服务经历的护生共情能力得分高于没有社区服务经历的护生,原因可能是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护生更懂得换位思考,能够与他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提示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社区服务活动,以增加学生社区服务经历,从而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3.2 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现状

根据研究数据,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总分为(234.03±71.28)分,整体表现为正向态度。该结果与周梅芳等[14]针对7所高校370名本科护生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吴炜炜等[15]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该差异可能源于吴炜炜等的研究样本仅取自本科新生。在性别差异方面,本研究发现男护生对老年人持有较多的偏见,与李玉婷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现象可能归因于女性相对于男性具有更高的包容性。这一发现提示,在护理教育过程中针对男护生应进行更多的正向引导,以改善其对老年人的评价。此外,具有社区服务经验或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经历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更为积极。原因可能是这些护生在与老年人的实际互动中,能更深入地了解老年人,从而减少对老年人的负面刻板印象。这提示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应更多地创建与老年人互动交流的教学场景或条件。

3.3 本科护生共情能力与对老年人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共情能力各维度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中的欣赏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共情能力中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维度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中的偏见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即护生的共情能力得分与其对老年人态度的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该结果提示,护生共情能力的增强可能导致其对老年人态度的积极改变。文献指出,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对护生的共情能力进行培养[17-18]。因此,护理教育者应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提升本科护生的共情能力。通过增强共情能力,不仅可以改善本科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还可能进一步促使他们更愿从事与老年护理相关的职业,从而为老年护理行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

4 结论与启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护理行业的扩张以及对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将逐步提升。本研究的关键发现如下:1)本科护生的共情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具有社区服务经历的护生共情水平更高。2)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总体上呈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社区服务经历以及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经验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有显著差异。3)护生的共情能力与其对老年人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针对以上发现,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可考虑在护理教育中增加社区服务的机会,并开设针对性的课程以培养和提升护生的共情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还可能促使更多护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从而为老年护理行业提供更多人才储备,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护生共情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