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稍桥·虎啸桥·火烧桥

2024-02-27 07:02蔡佞
现代苏州 2024年2期
关键词:虎啸苏州地区同音

蔡佞

平时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方言同音或近音的地名,比如黄泥浜/王宜浜、黄泥桥/旺倪桥、西厍浜/西沙浜、火叉浜/火车浜等。它们读音相同或相似,用字却有很大差别。那么这些地名有共同源头吗?又是怎样形成的文字差异呢?

由于社会变迁、词汇更替等原因,一些方言地名的理据会变得模糊,逐渐不为世人所知曉,人们在口耳相传的同时,书面写法常会加入个人理解和时代特征而变得各异。例如“义桥”本是旧时乡绅做慈善而捐建的公共交通设施,随着社会的变迁,当代人们不理解义桥含义而写成了同音的倪桥(在黄埭)、泥桥(在北桥、太平)、宜桥(在黄桥)。阐释这类同音字地名的含义和来源,千万不能“循字索义”,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通盘考虑。当前时值严冬,我们就以“浒稍桥、虎啸桥、火烧桥”一组地名为例,来谈谈这种字形多变的方言同音字地名。

浒稍桥,又作浒梢桥,地处吴中区城南街道村前嘴东侧,东西横跨东港河(古称面杖港)南口。浒稍桥之名始见于乾隆《吴江县志》,后代各类方志均沿用其写法。关于浒稍桥得名,志书均无记载。从字面看,浒指水涯、水边,稍是端头、尽头。因为桥在面杖港汇入东太湖的河口处,写成“浒稍”有一定理据。同时期的《浮生六记》里写成虎啸桥,有学者认为“虎啸桥”是“浒稍桥”之误。我们认为早期地名书写用字并不固定,与其说“虎啸”是“浒稍”之误,不如讲“浒稍”“虎啸”都是吴语“火烧”的书面雅化形式。雅化是地名演变的一种重要方式,指文人在记录俗地名时有意或无意地用比较书面、文雅的同音、近音词替换的现象。苏州历史上把陆家巷写成菉葭巷,把屈家桥、大洋桥写成接驾桥、泰让桥都属于地名的雅化。现如今,村前嘴地区百姓口头仍旧称之火烧桥,连东港河在这一带也俗称火烧河,浒稍桥南侧沪常高速公路跨河桥就叫火烧河中桥。

虎啸桥是苏州地区比较多见的桥梁名,苏州胥门外、陆慕申家坟、昆山花桥都有虎啸桥。虎啸指老虎吼叫,明清以来苏州地区土地早已开发殆尽,境内出现老虎的可能性极低,与多处虎啸桥的得名存在矛盾。我们从村民实际口语中得知,虎啸桥当地都说成“火烧桥”,有的志书、家谱里也从俗记录。民国《吴县志》“虎啸桥俗名火烧桥”,《大阜潘氏支谱正编》“元和县二十三都十八图居字圩西虎啸桥,俗名西火烧桥”,新志《娄葑镇志·志余》则直接写成陆墓东火烧桥。

从吴语读音来看,“浒稍”音同“火烧”。“虎啸”也基本同“火烧”,只是“啸”字多个i介音而已。从苏州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来看,火烧桥是十分常见的地名。通过查询电子地图我们发现,仅苏州地区火烧桥地名就有10余处,分布在张家港恬庄,常熟练塘、唐市、白茆,太仓岳王,相城东桥,吴江盛泽、震泽、铜罗等地。若放眼全国,火烧桥地名有66个之多。如此多的重名说明古代火烧桥是相对常见的事物,因此百姓才会习称相传至今。

旧时建造一座桥梁花费巨大,普通乡村只能建造竹桥,好一点的建造木桥。原吴县区域内以“木桥”为名的村落就有30个,俗名“木桥”的农桥则更多。竹木桥容易发生火灾,曾经被火烧过的桥常俗称火烧桥,因此各地才会有许多火烧桥俗名。相城区东桥金龙村的火烧桥相传木桥曾因清兵与太平军交战时烧毁而得名,张家港凤凰镇双塘村的火烧桥则是相传被倭寇烧毁而得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火烧桥一般是俗称,桥往往有正式的书面名称。张家港恬庄古镇北侧的火烧桥,又称货到桥,大名叫太平桥。吴江坛丘郎中村与新东村交界处也有火烧桥,刻铭则是竹溪桥。如果恰好乡村桥梁尚无正式名称,随着俗名火烧桥的使用,文人在记载、方志在收录时往往会雅化俗名,变成虎啸桥、浒稍桥等等比较文雅的名称。

猜你喜欢
虎啸苏州地区同音
虎啸苍穹——中国最强火箭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同音》二字格探析
刘海波艺术作品欣赏
短视频江湖 虎啸龙吟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English Jokes: Homonyms
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办学典型特征分析
苏州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及发展模式探究
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苏州地区高校为中心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