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姑苏,依旧鲜活

2024-02-27 13:32
现代苏州 2024年2期
关键词:姑苏老宅古城

关键词:古城焕新

身着汉服的年轻姑娘流连于小桥流水间,让粉墙黛瓦变成了灵动的江南图景;外地游客入住古建老宅改造的酒店中,拥抱一段充满苏式美学的假期生活;老厂房、旧街巷中生长出一个个潮流的特色店铺,穿过时光洪流重新占据人们的视线……

从昔日“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到如今“总要去一次”的“真江南”,苏州之所以成为人们心头无可替代的江南符号,是因为姑苏古城历经2500多年仍然保存完好的城市格局和文化底蕴,更是因为“古风犹在,繁华可追”的鲜活生命力。

满庭芳菲燕归来

著名苏州籍作家范小青在《满庭芳菲燕归来——姑苏老宅重现实录》的序中写道:“苏州老宅,内涵博大精深,它们的一片砖一片瓦,它们的一扇门一扇窗,它们的一副联一口井,都够让我们品咂和享用大半的人生了。让我们且沿着这扇已经打开的门,走进去吧,或多或少,我们一定会看到些什么的。”

古城姑苏,处处珠玑。宋明以来,不少达官显贵、绅衿富商、名人雅士在苏州建园筑宅,许多衣锦还乡的官员和文人墨客也大兴土木营造宅邸。遍布于古城大街小巷的居民宅院大多粉墙黛瓦,回廊花窗弄堂,一进连着一进。古建老宅是历史与文化的馈赠。如何在保护修缮的同时,做好对古建老宅的开发利用,传承与活化并举,是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宅一旦长久疏于养护与人气聚敛,必然扛不住风吹雨打,也抵不住居民的记忆流逝。“活化利用”正是苏州当下古建保护的重要路径。早在2004年,苏州住建部门就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出资出力,逐步修复老宅,不仅让它们恢复原有风貌,还改善了内部各项设施,实现活态化的保护利用。

探花楼原是潘祖荫故居的一部分,至今已有210年历史,为三路五进格局,既有江南民居特色的走马楼,也有大气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格局,是融合南北风格的建筑典范。如今,在此基础上修葺改造的“花间堂”声名远播。经修缮后,潘祖荫故居完整恢复原有格局和风貌,在充分挖掘故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采取“活态化”保护利用模式,一、二期打造了集旅游文化功能为一体的苏州文旅花间堂·探花府文化精品酒店;三期为苏州文旅会客厅·探花书房,兼具主题书店、古建保护文化交流、收藏展示、会议活动等功能;四期为苏州历史古建筑遗产保护劳模创新工作室及书店配套工作间。这样的样本十分有意义,探花府文化精品酒店已经成为体验江南生活样本和展示苏州古宅韵味的一个窗口。探花书房则传承了贵潘家族文脉,使这个极具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存地标,成了“平江路的人文心脏”。

1934年,章太炎购得锦帆路一所新式洋房,这座故居因此被称为“章园”。 2023年6月,章园经修缮而被唤醒,苏州新闻出版集团古吴轩出版社尝试着将书店、茶室、咖啡店、国学讲堂、人文沙龙等丰富的业态融进了章园,赋予了老宅摩登感十足的现代气质。89载倏忽过,今日之风吹进昔日之章园。在1号楼的故居陈列馆,游客能够实地探索章太炎的万年生活,也能汲古润今,感知这位革命者、教育家的思想世界。“饭可不食,书仍要讲”的名句言犹在耳,在这里,章太炎开设的国学讲习会曾挤满听众,其弟子最多时达500余人。如今,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行国学主题演讲的古吴轩国学大讲堂,同样吸引了不少文化爱好者报名。老洋房不仅实现了建筑空间的新生,更赓续了思想文脉。

青石板路、木质门窗、精美的雕刻……“复苏”的老宅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昔年的建筑风格和院落布局,不禁使人生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怀。宅院四周环绕着的古老房屋,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居民生活的场景。一系列古今相融的老宅保护修复与多元化利用途径,也为今后更多姑苏老宅的修复利用提供了借鉴。

购物中心涅槃新生

对于不少老苏州来说,“吃煞太监弄,着煞旧学前,吃茶三万昌”的谚语总结了当年的潮流生活方式:在旧学前、玄妙观轧完马路,去太监弄的饭店炒两个小菜,再到石路附近的茶园听听说书、享用下午茶。这套标准的“约会流程”,应该也是不少苏州老人共同的青春回忆。

如今,不少旧年的服装店、小菜馆、茶园、书场湮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之中,幸好古城的老牌商圈纷纷迎来了新购物中心的崛起,也让那些关于古城的潮流记忆,得到了新的延续。

1990年开业的竹辉饭店曾是苏州老牌饭店的象征,不少附近居民称见过张国荣等名人在此下榻。2013年,因设施老旧,竹辉饭店暂停营业,2022年,竹辉环宇荟和金普顿竹辉酒店共同迎来新生,也成为姑苏区近年来最先开业的商业项目。SeeSaw、M-Stand、uncle no name、Bco豆库等自带流量和话题度的咖啡连锁和品牌健康轻食,不仅为竹辉环宇荟带来了大量时尚年轻客群,也将追求潮流、健康的消费习惯带进了古城。

视线往西,在古城南北大动脉——人民路上,泰华商城作为苏州屈指可数的重奢场,曾经是苏州人心中的商场“老大哥”,苏州第一家LV、第一家Cartier都落子于泰华。2023年年末,苏州全新地标商业SUONE金地广场在泰华隔壁正式开业,2300平方米的户外庭院空间里的先锋艺术装置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众多时尚、先锋的潮奢店铺与重装升级的泰华商城互为补充,形成了与姑苏区其他商圈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与人民路交错的城市中轴线上,仁恒仓街商业广场同样于2023年涅槃重生,这片因振亚丝织厂以及苏州第三监狱留存着城市记忆的古老街巷,曾是清代长洲、元和两县官仓所在地。如今,整片商业体融入古城的小桥流水之中,地上“现代园林”开放式街区以及地下三层的购物中心演繹出了江南特色历史建筑与国际时尚审美相融合的美学之道。 2023年冬,被称为“苏州太古里”的仓街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跨年,不少人戏称:“跨年夜这天,相门仓街挤了一亿人,苏州中心挤了一亿人。”

作为与市民互动最活跃,接触最频繁的城市组成要素,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这些风格各异的商业综合体,不仅自带“吸睛能力”,为古城带来了潮流时尚的亮色,也以“吸金能力”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

新谱《姑苏繁华图》

大艺术家安迪·沃霍尔50多年前曾预言:“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苏州的名气,却持续了远不止15分钟。

清代《姑苏繁华图》记录了当时那个“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苏州。百年过去,从人头攒动的平江路,到网红店林立的十全街,从游客翘首等待亮灯的山塘街,到重现了繁华夜市的观前街,姑苏古城经过由点及线再到面的焕新,续写着人们心中的传奇江南。

古城里大大小小的旧宅、商店、街巷,不仅承载着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见证了数代人的成长与变迁。随古城改造的脚步,沉淀了岁月沧桑的城市焕然一新,古韵新颜交织,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诗意画卷。

东吴智库执行院长、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段进军认为,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当廉价生产要素支撑的发展模式无法持续,社会经济发展转化到以人的创造力为根本动力的时候,姑苏区的崛起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几乎所有的古城保护都必须是在发展中保护,如何将姑苏区丰厚的人文资源转化为人文资本再到人文经济,既是顺其自然的,又是姑苏古城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游客通过玩在姑苏、住在姑苏、吃在姑苏,做几天苏州人来切身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而古城中的原住民一方面在城市更新的步伐中享受到了生活的便利和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成了鲜活的苏式生活的一部分。

从人文经济的视角去看待姑苏古城的发展,就是要回归人性。苏式生活是一种“慢”的生活,是一种对生命的反观,也是向内的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苏式生活典范的“诗意的栖居”,正体现着人性的好奇和创造,这也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所以,恰恰是姑苏特有的人文环境更能创造灿烂的文化价值。

以有形的城市承载无形的文化价值,相信随着城市进一步更新,传统的商业体进一步转型升级,更适合古城高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将在姑苏崛起,而姑苏古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将会持续激活、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姑苏老宅古城
老宅旁的竹林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老宅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姑苏好时光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姑苏城外寄乡愁
太爷爷家的老宅(下)
安居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