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Boost 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2024-02-26 07:39皇金锋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韩梦祺
电源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纹波时间段电感

皇金锋(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韩梦祺

(陕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汉中 723001)

将Super-Boost 变换器代替传统的充、放电模块可大大减少空间电源的质量和体积,提高其功率密度[1-3]。Super-Boost 变换器不仅能够升压,而且可以实现电感电流的双向流动,因此在空间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6]。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Super-Boost 变换器作为空间电源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7-12]。文献[7]在传统的Super-Boost 电路上引入阻尼网络,消除传递函数中右半平面零点,改善变换器稳定性,并通过设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回路,满足放电调节电路宽输入范围和高动态响应的要求,提高变换器效率;文献[8]提出一种建模方法,对Super-Boost 变换器进行设计,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降低了系统的谐振特性,提高了变换器对输入滤波器不稳定性的灵敏度;文献[9]提出一种带纹波抵消单元的双向Super-Boost 变换器,并对电感进行耦合,提高了变换器效率和功率密度,减小了电感电流纹波;文献[11]提出一种双输入Super-Boost 变换器,该变换器通过在6 种不同模式下工作,最大限度提升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同时,它具有调速范围广的优点,通过减少每种模式下的导通器件数量,提高变换器的工作效率;文献[12]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PWM 调制的滑模控制方法,提升了Super-Boost 变换器的动态特性,提高了变换器的响应速度。上述文献对Super-Boost 变换器拓扑的改进或控制策略均能有效地改善系统性能。

Super-Boost 变换器因其电路拓扑的特殊性,输出端为LC 滤波,且存在电感电流反向流动特性,导致其工作模式和输出纹波电压类型较传统Boost变换器而言存在较大差异。其电感存在连续导电模式CCM(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pseudo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伪断续导电模式1 即PDCM1(pseudo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1)和伪断续导电模式2 即PDCM2 4 种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和输出纹波电压是衡量变换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变换器参数设计的重要依据[13-17]。设计合理的变换器参数,不仅能提高变换器效率和功率密度,还能延长变换器的使用寿命。但现阶段国内外对Super-Boost 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和输出纹波电压分析的研究不够深入,无法系统指导变换器参数设计。

为了给Super-Boost 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其工作模式及纹波电压进行深入研究,推导出各工作模式的临界条件及输出纹波电压解析式,讨论了电感电流恒流的情况,据此给出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电容和最小电感。研究结果对Super-Boost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1 能量传输模式分析

Super-Boost 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如图1 所示,由开关管S、电感L1和L2、二极管VDo、电容C1和Co以及负载R 构成。该变换器因为结构的特殊性,当电感取值较小时,会出现电感电流反向流动现象,即伪断续导电模式PDCM,这就导致其工作模式变得复杂。本文对工作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进行深入分析,设开关管导通时间为D,其工作模态等效电路如图2 所示。电感电流与电容电压波形如图3 所示,图中VC11~VC15分别为不同供能模式下电容C1的电压,Vo1~Vo3分别为不同供能模式下的输出电压,Io为输出电流平均值。

图2 工作模态等效电路Fig.2 Equivalent circuits in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图3 电感电流与电容电压波形Fig.3 Waveforms of inductance current and capacitance voltage

1.1 电感L1 工作于CCM 时的能量传输模式

当L1工作于CCM 时,变换器存在CCM-CCM(L1工作于CCM,L2工作于CCM)和CCM-PDCM1两种工作模式。

当变换器工作于CCM-CCM 时,电感电流与电容电压波形如图3(a)所示。图中和分别为L1的最大、最小电感电流,和分别为L2的最大、最小电感电流。t0~t1时间段,开关管S 导通,电感电流线性上升,此时,Vin向L1供能,C1向L2供能并和Co一起向负载供能;t1~t2时间段,,C1同时向Co和负载供能;t2~t3时间段,开关管S 关断,电感电流线性减小,此时,L2向Co和负载供能,L1向C1供能;t3~t4时间段,,L2与Co一起向负载供能。

当变换器工作于CCM-PDCM1 时,电感电流与电容电压波形如图3(b)所示。t0~t1时间段,开关管S 导通,Vin向L1供能,Co向负载供能,L2将能量向C1转移,电感电流逐渐减小,在t1时刻电流减小至0;t1~t5时间段与变换器工作在CCM-CCM 时相同,在t5时刻L2的电感电流减小至0;t5~t6时间段,L1向C1供能,Co同时向负载和L2供能,L2的电感电流反向增加。

1.2 电感L1 工作于PCCM 时的能量传输模式

当L1工作于PCCM 时,变换器工作于PCCMPDCM2,电感电流与电容电压波形如图3(c)所示。图中t0~t6时间段与变换器工作在CCM-PDCM1 时相同,t6~t7时间段,电感电流恒定,电感两端电压大小为0,Co、C1、L1和L2构成一个恒流源电路。

1.3 电感L1 工作于PDCM 时的能量传输模式

当L1工作于PDCM 时,变换器存在PDCM1-CCM 和PDCM2-PCCM 两种工作模式。

当变换器工作于PDCM1-CCM 时,电感电流与电容电压波形如图3(d)所示。t0~t1时间段,开关管S 导通,C1向L2供能,Co向负载供能,L1将能量向负载转移,电感电流逐渐减小,在t1时刻电流减小至0;t1~t5时间段与变换器工作在CCM-CCM 时相同,在t5时刻L1的电感电流减小至0;t5~t6时间段,Co和L2向负载供能,C1向L1供能,L1的电感电流反向增加。

当变换器工作于PDCM2-PCCM 时,电感电流工作波形如图3(e)所示。t0~t6时间段与变换器工作在PDCM1-CCM 时相同;t6~t7时间段,电感电流恒定,电感两端电压大小为0,Co、C1、L1和L2构成一个恒流源电路。

由以上分析可知,变换器一个电感的工作模态与另一个电感有关,当一个电感工作于PDCM2 时,另一个电感工作于PCCM;当一个电感工作于PDCM1 时,另一个电感工作于CCM。

2 稳态关系分析

根据状态空间平均方程可得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解析式,如表1 所示。

表1 变换器稳态关系Tab.1 Steady-state relationship of converter

表中,f 为频率。分析表1 可知,当变换器工作于CCM-CCM 时,取D=0.5,存在,变换器工作在CCM-PDCM1 和PDCM1-CCM 时的电压增益与CCM-CCM 时相同。当电感工作于PCCM时,其电感电流峰值不仅与自身电感有关,还与另一电感有关。

3 临界电感分析

3.1 电感L1 工作于CCM 与PDCM1 的临界电感

L1工作于CCM 与PDCM1 的临界状态时,满足,故可得CCM 与PDCM1 的临界电感为

当L1>L1c1时,L1工作于CCM,如图3(a)所示,整个开关周期内,L1不会出现电流反向流动现象;当L1<L1c1时,L1工作于PDCM1,如图3(d)所示,L1将出现电流反向流动现象。

当L1工作于PDCM1 与PDCM2 的临界状态时,满足,故可得PDCM1 与PDCM2 的临界电感L1c2为

当L1<L1c2时,L1工作于PDCM2,如图3(e)所示,变换器将出现电流恒定现象。

3.2 电感L2 工作于CCM 与PDCM1 的临界电感

L2工作于CCM 与PDCM1 的临界状态时,满足,故可得CCM 与PDCM1 的临界电感L2c1为

当L2>L2c1时,L2工作于CCM,如图3(a)所示,整个开关周期内,L2不会出现电流反向流动现象;当L2<L2c1时,L2工作于PDCM1,如图3(b)所示,L2将出现电流反向流动现象。

L2工作于PDCM1 与PDCM2 的临界状态时,满足,故可得PDCM1 与PDCM2 的临界电感L2c2为

当L2<L2c2时,L2工作于PDCM2,如图3(c)所示,变换器将出现电流恒定现象。

分析式(2)和式(4)可知,电感是否工作于PDCM2,与另一电感取值有关。当电感取不同值时,变换器存在5 种工作模式,如图4 所示。

图4 供能模式与电感之间的关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supply mode and inductance

4 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4.1 电感L1 工作在CCM 时的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当变换器工作于CCM-CCM 时,分析图3(a)可知,在t1~t3时间段,电容Co处于充电状态,其输出纹波电压VPP1为

式中,T 为开关周期。

分析式(5)可知,当变换器工作于CCM-CCM时,输出纹波电压随着L2的增大而减小,与L1和负载的取值无关。

当变换器工作于CCM-PDCM1 时,分析图3(b)可知此模式下的输出纹波电压VPP2为

将式(6)分别对L2和R 求偏导可得

4.2 电感L1 工作在PCCM 时的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当变换器工作于PCCM-PDCM2 时,分析图3(c)可知此模式下的输出纹波电压VPP3为

将式(8)分别对L2和R 求偏导可得

4.3 电感L1 工作在PDCM 时的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当变换器工作于PDCM1-CCM 时,分析图3(d)可知,在t2~t4时间段,Co处于充电状态,电容电压最小值过渡到正的最大值,其输出纹波电压VPP4与VPP1相同。

当变换器工作于PDCM2-PCCM 时,分析图3(e)可知此模式下的输出纹波电压VPP5为

将式(10)分别对L2和R 求偏导可得

分析式(7)、式(9)和式(11)可知,变换器工作于CCM-PDCM1、PCCM-PDCM2 和PDCM2-PCCM 时,输出纹波电压随着L2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减小。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输出纹波电压与L2和负载间的关系,如图5 所示。

图5 输出纹波电压与L2 和负载间的关系Fig.5 Relationship among output ripple voltage,L2 and load

分析图5 可知,当L2工作于CCM 时,输出纹波电压随着L2的增大而减小,与负载无关;当L2工作于PDCM 时,输出纹波电压随着负载和L2的增大而减小。

综上所述,可得Super-Boost 变换器与传统Boost 变换器的特征对比见表2。

表2 两种变换器特征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kinds of converter

分析表2 可知,较传统Boost 变换器而言,Super-Boost 变换器存在更多的工作模式和输出纹波电压类型,在相同变换器参数的前提下,其输出纹波电压更小。传统Boost 变换器拓扑的电感位于输入端,输出侧的电流处于断续状态,电流采样精度较低;Super-Boost 变换器输入、输出侧电流都连续,使得电流采样精度大大提高,便于对电流进行精确控制。在满足纹波电压指标的前提下,Super-Boost变换器可以选用较小的电容值,减小电路损耗。

5 变换器参数设计

5.1 电感设计

电感设计须满足电感电流纹波要求,若限定最大电感电流纹波为ΔiL,由表1 可知,满足电感电流纹波要求时的最小电感分别为

由式(1)和式(3)可知,Super-Boost 变换器CCM和PDCM 的临界电感Lc与Vin无关,与R 有关,将式(1)和式(3)分别对R 求偏导可得

当变换器输入电压范围为[Vin,min,Vin,max],负载电阻范围为[Rmin,Rmax]时,根据式(13)可得在动态范围内的最小电感为

对比式(12)和式(14)可得满足电流纹波要求和工作模式要求的最小感L1,min和L2,min分别为

5.2 电容设计

由文献[17]可知,电感确定的变换器最大输出纹波电压如式(5)所示,分析式(5)可知,此时输出纹波电压大小与Vin有关,与R 无关,将VPP1对Vin求偏导可得

分析式(5)和式(16)可知,电感取最小值时,在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动态范围内,可得最大输出纹波电压为

若限定最大输出纹波电压为VPP,max,可得满足输出纹波电压要求的最小电容为

式中,k1为电容Co在实际工作中所取裕量。

由第1 节供能模式分析可知,当变换器工作在CCM 时,L1为C1提供能量,根据式(15)可得电感电容能量守恒关系为

式中,IL1为变换器工作在CCM-CCM 时L1的电感电流平均值。

将表1 数据代入式(19)可得C1的最小值为

式中,k2为电容C1在实际工作中所取裕量。

6 实验验证

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台功率为100 W 的实验样机,参数设置为:输入电压Vin=10 V,vG为占空比,D=0.5,开关频率f=20 kHz,输出电压Vo=20 V,负载电阻R=30 Ω,电容C1=100 μF,电容Co=80 μF,L1分别取960、470、220、160、100 和40 μH,L2分别取960、470、220、160、100 和40 μH。实验波形如图6 所示,实验所得输出纹波电压数据见表3。

表3 供能模式与输出纹波电压Tab.3 Power supply mode and output ripple voltage

图6 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实验波形Fig.6 Experimental waveforms of inductance current and capacitance voltage

分析图6(a)可知,L1=220 μH、L2=220 μH 时,和均大于0,变换器工作于CCM-CCM;分析图6(b)可知,L1=220 μH、L2=160 μH 时,变换器工作于CCM-PDCM1,电感L2存在电流反向流动现象;分析图6(c)可知,L1=220 μH、L2=100 μH 时,变换器工作于PCCM-PDCM2,存在电感电流恒定现象;分析图6(d)可知,L1=160 μH、L2=220 μH 时,变换器工作于PDCM1-CCM,电感L1存在电流反向流动现象;分析图6(e)可知,L1=100 μH、L2=220 μH时,变换器工作于PDCM2-PCCM,存在电感电流恒定现象。当时,L2向Co和负载供能,VPP开始增大;当时,L2和Co一起向负载供能,VPP开始减小。

分析图6(b)和(d)、图6(c)和(e)可知,当一个电感工作于PDCM1 时,另一个电感工作于CCM;当一个电感工作于PDCM2 时,另一个电感工作于PCCM。分析图6(c)和(f)可知,L2是否工作于PDCM2,还与L1的大小有关;分析图6(e)和(g)可知,L1是否工作于PDCM2,还与L2的大小有关。

分析表3 可知,输出纹波电压随着电感的增大而减小,当变换器工作于CCM-CCM 时输出纹波电压最小。变换器工作于CCM-CCM 时,当L1给定,增大L2的取值,输出纹波电压随着L2的增大而减小;当L2给定,增大L1的取值,输出纹波电压大小不变。受滤波电容等元器件的寄生参数影响,实验所得输出纹波电压略大于理论值,误差在8%以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对双输入Boost 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具体参数为:输入电压Vin范围为5~10 V,负载电阻R 范围为10~30 Ω,输出电压Vo=20 V,给定最大电感电流纹波,给定最大输出纹波电压ΔV=1%Vo,工作频率f=20 kHz。根据式(15)、式(18)和式(20)计算可得L1,min=625 μH、L2,min=625 μH、Co,min=12.5 μF,C1,min=83.0 μF。实验中,L1和L2取625 μH,电容取适当裕量,C1取100 μF,Co分别取40 和60 μF,实验波形如图7 所示。

图7 不同参数的实验波形Fig.7 Experimental waveform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分析图7 可知,变换器工作于CCM 时,输出纹波电压大小与负载无关,变换器参数取值为Vin=Vin,max、Co=Co,min时,输出纹波电压最大,且满足最大纹波电压指标要求。当R 和Co不变时,输出纹波电压随着Vin的增大而增大;当R 和Vin不变时,输出纹波电压随着Co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知Co,min是满足纹波电压要求的最小电容,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受元器件寄生参数影响,实验所得输出纹波电压略大于理论值,实际应用中,在本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的裕量,即可满足供能模式和纹波电压指标要求。

7 结论

通过对Super-Boost 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Super-Boost 变换器是否存在电感电流反向流动现象,与电感大小密切相关,L1和L2均存在2个临界电感。当L1>L1c1时,L1工作于CCM;当L1c2<L1<L1c1时,L1工作于PDCM1,存在电流反向流动现象;当L1<L1c2时,L1工作于PDCM2,存在电流恒定现象;当L2>L2c1时,L2工作于CCM;当L2c2<L2<L2c1时,L2工作于PDCM1,存在电流反向流动现象;当L2<L2c2时,L2工作于PDCM2,存在电流恒定现象。

(2)变换器工作在CCM-CCM 时,当占空比D=0.5 时,存在。此模式下输出纹波电压与L2有关,与L1无关,且随着L2的增大而减小。当电感工作于CCM 和PDCM 时,其电感电流峰值只与自身电感大小有关;当电感工作于PCCM 时,其电感电流峰值不仅与自身电感大小有关,还与另一电感大小有关。

(3)电感是否工作于PDCM2,与另一电感大小有关。当一个电感工作于PDCM1 时,另一个电感工作于CCM;当一个电感工作于PDCM2 时,另一个电感工作于PCCM。

(4)通过不同的约束条件对变换器参数进行设计,得到了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动态范围内的最小电感和最小电容。本文研究所得结论对于Super-Boost 变换器分析和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纹波时间段电感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纹波电流对不同芯片尺寸的LED光源可靠性的影响
基于NCP1608B的PFC电感设计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基于MAX16832长寿命低纹波LED路灯电源的设计
级联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纹波分析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隔离型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