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脖子,内蒙的肩,西藏的袖子搭两边,壮族三月三的音乐响彻天,中华民族共舞同心圆!日前,波列(壮族唢呐)吹出的“科目三”,让民族元素拉满了!壮族波列吹出的科目三,从立意到脑洞,从画面到服装,“土味儿”爆火的背后,我们能够看到,“民族味儿”也有大情怀。
@钱辰:
国内的大众文化领域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新梗,直到最近一种被称为“科目三”的舞蹈异军突起,上一次这样全民“开跳”,还得追溯到“小苹果”那会。与以前一提及大众齐跳舞就带有“土味儿”不同想,如今,“土味”一词代表的不再是品位的区隔,而是“本土”的风味。
@赵如涵:
近年来,非遗积极与文创、铁路专列+旅游、展演等跨界融合,在新的应用场景中焕发生机。文化不断创新,为人类生活注入源头活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
@苗瑞祥:
“土味儿”爆火的背后,是我国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物日益增长的关注度,是不断升华的家国情怀,是越来越走向国际的中华文化受到重视。如果说传承是一种历史责任的话,那么创新更是一种时代责任。唯有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前行,方不辜负先辈重托,让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朱浙萍: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就如,壮族波列吹出的科目三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借鉴。新时代,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张志安:
不论是日前火遍荧屏的“中华经典诵读大会”,还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的“钢铁驼队”驰骋东西,抑或是而今“火出天际”的“科目三”……我们必须善于挖掘文化记忆,自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周军:
最是文化能够直抵心灵。“广西科目三”爆红网络,这也是广西借势宣传和推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一次机遇,当地也应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融入更多让人记得住、有共鸣的创新创意,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现象,打开更多的“新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