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药师张昌禧草类药材鉴定方法和教学经验撷要*

2024-02-26 01:21祝浩东唐胤泉张昌禧
光明中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草类草药药材

祝浩东 唐胤泉 张昌禧

草类药材又称全草类中药,通常是指可供药用草本植物的全体植株或其地上部分。草类药材在常用中药饮片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植物资源丰富,草类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有些性状极为相似,并且草类药材在采收、炮制、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发生形态的改变,甚至失去原有的性状特征,给鉴定带来困难,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药工也说“草类饮片难认”,因此草类药材的鉴定是中药鉴定工作的难点。浙江省名中药师张昌禧,从事中药鉴定工作50多年,曾参加多次中药炮制规范的编写,199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名中药师”称号。张昌禧教授对草类药材的鉴定经验丰富、方法独到,将植物系统分类、宏观性状鉴定、微性状鉴定和对比鉴定融入草药鉴定方法中,将植物分类学科属特征的掌握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手机APP等其他辅助工具识别融入鉴定教学中,有效提高了草类药材鉴定的准确性,拓展了草类药材鉴定的范围,创新了中药鉴定的教学方法,开启了金华市草类药材鉴定的先河。笔者跟师学习10余载,对张昌禧教授有关草类药材鉴定方法和教学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1 张昌禧草类药材鉴定方法经验总结

1.1 以植物系统分类学为纲草类药材的鉴定应以经典植物分类学鉴定方法为总的指导大纲,无论是鲜品还是干品,所有草类药材的“定种”均需要应用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知识。草类药材的鉴定本质属于植物鉴定范畴,因此掌握较为扎实的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草类药材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相比较根及根茎类等其他药材,草类药材涉及的植物分类学知识更为系统全面。

例如,新鲜的草类药材一般生长于野外,在鉴定识别时,往往无法随身携带大型的辅助工具和设备。因此,实际操作过程结合植物分类学知识对新鲜的草类药材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定种,这是最直接快捷的鉴定方法。其具体方法是,首先抓住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重点结合植物学中“科、属、种”3个界元的典型特征,从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对其外形特征逐个进行分析,从而逐步缩小植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的范围,最终确定植物的种。而对于多种性状相似草类药材的甄别,应用植物学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绞股蓝与乌蔹莓2种草药,均为带卷须的草质藤本,且叶型均为鸟趾状复叶,果实同为肉质浆果,民间常有误采误用的现象,但是2种植物功效大相径庭,临床不能代替使用,因此如何快捷而又准确地区别2种植物成为一个难题。假如提供的样品初步观察是一种带卷须的草质藤本,则马上可以联系植物学知识,有带卷须的草质藤本最为常见的2个科是葫芦科与葡萄科。尽管绞股蓝与乌蔹莓外形十分相似,但是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符合葫芦科的基本特征;而乌蔹莓是葡萄科植物,符合葡萄科基本特征,二者分属不同的科属,区别点立时清晰。见表1。

表1 绞股蓝与乌蔹莓性状植物系统特征

因此,在草类药材鉴定过程中,如何确定该植物的“科属”是关键问题,“科属”一旦确定则可以大大缩小鉴定范围。即使不能当场快速“定种”,也可以通过查阅植物志等资料进行复核认定。对于同科同属草药的鉴定,可以结合查阅植物分种检索表进行比对和确认,则区别要点会变得更加精准。而上述所有的鉴定方法均需在庞大的植物分类系统知识中应用,因此植物分类学知识是整个草药鉴定的指导大纲。

1.2 以宏观性状为经线中药鉴定发展至今,鉴定方法和手段均已非常多元化,近年来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光谱法和免疫层析技术等高端手段,已渐渐开始运用到基层工作中[1-3]。但性状鉴定仍然是鉴定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性状鉴定是指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定药材的外观性状。对于草类药材,性状鉴定因其快速、便捷变得尤为重要,性状鉴定也是中药学者开展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前提。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中药的研究也不断现代化、仪器化,许多中药工作者忽略了基础性状鉴定技能的掌握。对于草类药材,因其采集时间多数为茎叶茂盛时采割,因此草类药材性状特征更应重点关注茎、叶:茎上有无倒刺、棱条、斑点,茎的形状,茎折断面后是否中空、有无髓隔等;叶子则关注其生长方式,叶片的形状质地,有无毛茸、叶缘和托叶的特征等。而草药的气和味,则需直接以鼻闻和口尝的方式来辨别,方法也较为简单,例如薄荷、鸡矢藤、败酱草和鱼腥草有其特有香气,其中薄荷有清凉的芳香气,鸡矢藤有类似于鸡屎的特殊“臭气”,败酱草有明显“败酱气”,鱼腥草有特殊的“鱼腥气”,这些特征只需用鼻子闻即可快速作出判断;而对于味道而言,口尝也是一个快速的鉴定方法,如白毛夏枯草与夏枯草的区别是前者味极苦,而后者苦味较淡。草类药材采收干燥加工后一般会变得干枯,其质地颜色外观特征也会有所改变,因此在鉴定前多用水浸泡的方法让其舒展,使其特征更加充分显露,方便鉴定,这是性状鉴定方法中“水试法”的应用体现。有的草药在正常状态下颜色不会改变,但是折断后会有所变化,如墨旱莲全株新鲜时为绿色,折断后断面即发黑,全株干燥后亦变为黑色,这是性状鉴定方法中“眼观法”的应用体现。还有一些草类药材,茎干上有倒钩刺、棱条、毛茸等特征,则需要用“手摸法”来体会其手感。总之,草类药材中的宏观性状特征相对于根及根茎类等其他品类的药材来说更加复杂繁多,而掌握这些复杂的植物学宏观性状知识是整个草类药材鉴定的核心基础。张昌禧教授认为宏观性状鉴定犹如整个草类药材鉴定过程中的网格化初筛线,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快速缩小鉴定范围。

1.3 以微性状鉴定为纬线草类药材品种繁多、基原复杂、性状相似,尤其是一些同科属的植物,在未开花结果前,其大小、质地、颜色、形状和表面特征十分相似,单凭肉眼辨别非常困难[4]。尽管宏观性状鉴定可以快速有效地缩小范围,但是对于一些同科同属的草类药材,相互之间宏观性状本身已经较为相似,这就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区别要点。张教授面对这一难点,比较推崇微性状鉴定这一方法。微性状鉴定是指借助一些易携带仪器如放大镜、实体显微镜和扫描仪等观察药材表面较为细致精微的性状特征。微性状实际是宏观性状的细化延伸,是介于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之间的一个程度。在草类药材中,往往肉眼很难观察到、容易被忽略一些特征恰恰是药材的鉴定要点。如叶子上的腺点、茎干上的毛茸、种子表面纹理以及植物的其他微观细小的特征。以过路黄和点腺过路黄的微性状鉴定举例:常用中药金钱草其来源为报春花科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iaeHance)新鲜或干燥全草,同属植物点腺过路黄(LysimachiahemsleyanaMaxim. ex Oliv.)在浙江省亦作浙金钱草使用,但在其他部分省份点腺过路黄并不作为金钱草入药,两者为同科同属植物,外形相似,从宏观的茎、叶的表面特征入手鉴定,显然也较难区别。但是采用放大镜对光观察各部位,则不难发现两者在叶、腺点和果实上的区别点。见表2。

表2 过路黄和点腺过路黄微性状特征

由此可见,微性状鉴定延伸了传统性状鉴别的视野,具有方便、快捷、精准和便于掌握运用等优势,且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宏观性状鉴定的不足。

1.4 以对比和总结为具体方法草类药材鉴定方法整体的思路应在植物分类学总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并充分利用性状和微性状的特征为鉴定依据,其具体方法可采用2种或者2种以上相似草药的对比鉴定则更加直观明了,同时应做大量的概括和总结才能积累鉴定经验。①对比法: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定”。在草类药材中,同科同属植物的特征和区别要点在植物志等工具书中均以检索表的形式可以查阅,而检索表就是所有宏观性状和部分微性状用对比法区别鉴定的高度精准概括。因此对比法是贯穿所有草类药材鉴定中的方法。张教授在鉴定草类药材时,较为重视对比法的运用,如样品与模式标本的对比、样品与植物图片的对比,样品与样品之间的对比、样品与文字描述的对比等。只有不断地对比,才能发现其中区别要点。②总结法:将一些重要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进行不断总结,也包括对比法中的信息。比如,从植物分类学角度鉴定草药需要用到很多科属种的特征,这些特征均需要不断总结概括,形成特有的鉴定经验体系,便于形成后续鉴定工作的切入点。总结的内容越精炼,则随着数量增加,经验就会越丰富。

2 张昌禧教授草类药材鉴定教学经验总结

2.1 注重植物分类学科属特征的掌握训练草类药材的鉴定是中药鉴定领域中的难点之一,在传承名中药师经验的过程中,关键是学习如何掌握鉴定方法,如何训练鉴定技能。张教授从事中药鉴定工作50余载,并曾担任该学科高级讲师数年,理论和实践经验均较为丰富。张教授教学经验方法重点是让弟子鉴定过程中掌握以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为草药鉴定的总纲,以传统性状鉴定为基础,采用简易的工具手段,吸纳现代科技技术,达到考证草类药材的品种,辨别其性状的目的。在带教学习过程中,张教授着重锻炼弟子的“定科”能力即注重植物分类学中“科属特征”的掌握,并通过不断比较总结,积累每个草药的特有特征,在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序上,回归对科属级别特征的巩固,如此反复可以加强弟子鉴定经验的积累,从而加快弟子对鉴定方法的理解,有效提高弟子的鉴定技能。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大的科属特征,初学者记忆起来往往较为费力,张教授巧妙地采用概括总结的方法将一些科属的重要特征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口诀,这样背诵和掌握就显得轻松难忘。如唇形科,该科内的许多草类药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和相关炮制规范收载,因此掌握唇形科的科特征尤为关键,一般《药用植物学》[6]教材中唇形科的形态特征描述均较为详细,其描述字数高达200多字,对于初学者来说其特征抽象复杂,而张教授将此科的特征精简概括为“茎方形、叶对生,挥发油脂遍全身,轮伞花序唇型冠,二强雄蕊高处站”。如此简明扼要地抓取科特征,使弟子记忆起来事半功倍。

2.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名中药师的经验理论传承至关重要,但是中药鉴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鉴定要点需要口传心授和手把手教学,将实践教学融于经验传授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草药的鉴定利用植物分类知识作为指导,利用性状与微性状抓取重要识别点。中药师应不断锤炼性状特征的掌握,前期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作为后盾,后期则需要结合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从根本上掌握鉴定草类药材真伪优劣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在带教时张教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也主张以实物训练为基础,每学一个草药随即看一个草药的实物,每隔一段时间即督促弟子采用对比法和总结法不断总结经验,如此日积月累,则使弟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张教授在师承带教的过程中,还着重训练弟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弟子细致观察的习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鉴定紫花地丁、匍伏堇2种草类药材时,对于初学者而言,这2种干品药材极为相似,容易混淆。张教授首先从2种药材的科属特征讲解,再将植物形态等理论知识详细灌输弟子,并带领弟子实地采挖2种新鲜药材作为样品比较,引导弟子深入野外对新鲜草类药材各生长期、各部位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心得。如此教学,解决了草类药材从新鲜到干品的性状变化而难以鉴定的问题;最后再重新回归理论知识的总结,使弟子全面了解各药材的全部信息。比如紫花地丁性状鉴定中有一个特征叫“砻糠瓣”,其实是堇菜科的三裂的蒴果的传统术语,学者必须从理论上先了解这个植物的果实形态,再实地观察蒴果外观,方能一目了然。而同样是堇菜科的匍伏堇,也有三瓣裂的蒴果,但在性状描述中却不用“砻糠瓣”这个术语,主要原因是匍伏堇的果实相对较小。假如在鉴定这2种草类药材中没有见到果实,也可以通过植株外观来鉴定,紫花地丁顾名思义,其地下有圆锥形的主根类似“地丁”;而匍伏堇为须根,且植株有匍伏茎,全体被明显的白毛,如此则可准确区别鉴定。见表3。

表3 紫花地丁和匍伏堇鉴定区别点

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方能快速鉴定草类药材,而张教授恰恰就非常注重这一特点,其培养出的弟子不仅掌握深厚的理论功底,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新科技的应用 手机APP辅助识别中药鉴定需要采取一定的工具和手段,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水试、火试等老手段。张教授认为一些新兴现代化植物识别技术,完全可以用于草药的初鉴定和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功能不断更新,一些用于识别植物的APP被开发并广泛使用,如形色、花伴侣、识花等APP。这些APP的普及不仅提高了人们对植物的兴趣,也在后台积累了大量的图文数据,用户仅需APP的拍照扫描药材达到认知和鉴定的目的,并且APP通常会显示出其名称、性状、功能主治等内容,同时可以浏览、查询草类药材原植物、正品、伪品及劣质品等图片信息,加强中药人员对草类药材的知识丰富和综合融汇能力的提升。对于草类药材初学者来说,手机APP在确定草类药材的科、属、种方向上能提供一定参考。颜齐等[7]做过统计,形色APP对于各种生长型植物的识别率均为最高(草本:81.06%;草质藤本:77.32%;木质藤本:73.95%;乔木:69.64%;灌木:71.00%)。在5种生长型植物中,3款APP(形色、花伴侣、Biotracks)均对草本的识别率最高,对灌木或乔木的识别率最低。由此看来手机APP识别草药在教学和实际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3 讨论

近年来,名中药师的经验传承相对于中医师来说,呈现一些弱化现象。主要原因是名中药师数量相对较少,以浙江省为例,省级名中医药师的评选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开展七批,省级名中医师以上的人员数量已经超过100位,但其中的有经验的中药师却只有4位,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中药领域中的鉴定、炮制、制药等学科均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经验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均需要“传帮带”才能有效传承,其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理论整理比较抽象,因此存在不少困难。同时,多数名中药师身处医院系统,其开展经验传承缺少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对于开展草类药材鉴定经验传承这样的实践性较为突出的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建议进一步加强不同系统中的名中药师的传承工作,建立完整健全的传承体系,以论文、课题、出版书籍、录音、图像以及视频制作等多元化方式开展传承工作,使中医药学得以继承发扬。

猜你喜欢
草类草药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史上最长恐龙
广东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本草药名中的避讳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药材价格表
陆抑非 花卉草虫画谱(六)
兰草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