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微信平台创建了“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公众号,构建了包含线上线下完整学习环节的“国际商务沟通”教学模式,将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融合,打造学生“学习闭环”,即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大量使用了公众号以配合课程学习,包括浏览信息、参加微考核和进阶训练等,这些结果被记录下来并用于分析學生课程学习的兴趣点、难点和不足等,初步实现了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生个性化培养。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学习环教学模式;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因材施教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学习环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模式的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证”(16GYB062)
[作者简介] 吴建材(1976—),男,福建泉州人,管理学硕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1-0121-04[收稿日期] 2023-01-09
引言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1]。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学已经脱离单纯的“黑板+粉笔”时代,各种类型的智慧教室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改变知识传递的传统方式,只是简单地将纸质教学知识数字化,课堂教学知识从“人灌”过渡到“电灌”[2]。教育教学仍然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低层次认知目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获取信息、吸收新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在课外可以学到的知识量远超课上教师讲授的知识量已是公认的事实。因此,新时代教师应当清楚,在此背景下的学生的学习观已经发生变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范式不应只是谈谈而已,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能力已成为教师应必备的技能。在教育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实施因材施教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信息化时代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机会。目前,国内外知名高校纷纷投入慕课、微课等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拉开了教育教学变革的序幕。
课题组历经多年,从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提出并不断完善基于微信平台构建高职教育学习环教学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创设学习环境,跟踪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答题情况等,并利用平台主动向学生推送强化知识及拓展知识,实时评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方便学生随时查询其知识和技能成长曲线。
一、高职教育学习环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显然,高职教育要完成培养目标,必须脱离“记忆、理解、应用”低层次认知目标,达成“分析、评价和创造”高层次认知目标[3]。
为此,教师需要重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大班面授教学,需要创造条件让教与学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展课程线上内容,利用线上线下为每名学生量身打造“学习闭环”,即课前预习(学+练)、课堂授课(补+问)、课后提升(诊+测),以满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通过这种融合式教学,不同的认知目标配置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能够实现更大的教学效能[4]。其中,课前阶段重在达成低层次认知目标,课中阶段重在达成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而课后阶段重在巩固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并进一步达成更高层次的认知目标。
“学习闭环”最早由阿特金与卡普拉斯基于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于1962年提出,经过国内外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实践,已发展成为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被誉为“指引科学教学走出困境的一座灯塔”。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均表明,该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效果:鼓励学生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形成积极态度;提高科学加工技巧;养成高级推理技能等。
二、高职教育学习环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国际商务沟通”课程为例
基于前期理论研究成果,课题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选择了“国际商务沟通”课程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组设计并创建“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公众号,旨在利用公众号和课堂教学使线上线下教学无缝结合,构建“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学习环教学模式,即借助公众号,布置和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与课中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课后开展微考核和进阶训练。课题团队不断丰富完善“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公众号,已初步实现利用公众号开展线上和课堂教学的无缝融合,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课前,任课教师通过公众号向学生推送课程PPT、微课、相关知识以及学习任务(所有信息由课程管理团队编辑成适合移动阅读的格式),要求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课前将作品上传至公众号微论坛,并通过教师检查、同学互评后,纳入平时考核,以此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中:系统授课、教学做一体化阶段
课上,教师根据授课计划开展教学,对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解惑,安排学习任务完成优秀的小组进行分享并做深入点评,同时同学互评,以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后:微考核和进阶训练阶段
课后,教师通过公众号向学生推送微考核题(5~8道),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推送相关行业新闻或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推送进阶学习知识和训练,开展因材施教;在公众号微论坛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设置英雄榜,晒排名,实时反映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参与的积极性(阅读次数和时长),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三、学习环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经过两个学期两个不同年级班级的实践,课题组初步建立了“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学习环教学模式,利用公众号贯穿理论课和实践活动的课前、课中及课后,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授课、碎片化学习和整体性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等很好地衔接起来,逐渐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交流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
平台自动记录学生在公众号的浏览行为和考核结果,在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的帮助下,分析并掌握每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在学习环教学模式下,“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公众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实践中,学生大量地使用公众号开展课程学习、浏览信息、微考核、进阶训练以及微论坛交流等活动,这些学习信息会被记录下来,然后课题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掌握每名学生的兴趣点、难点和不足等,再利用公众号开展因材施教,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推送不同的信息和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难点推送补习和强化的知识内容等。
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公众号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库,可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随身平台。经过长期的运营,“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公众号的数据积累量将会是庞大的,会成为一个移动教学和学习的资源库,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并终身学习的随身平台。因此,在设计该公众号时,充分地考虑了学习资源库的架构要求,以移动资源库的标准设计公众号的架构。
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公众号的建设和运营,寓教于研。“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公众号的运营核心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公众号的维护。实践中,由专任教师和学生组成运营团队,管理课程公众号的更新和维护,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公众号的建设、运营、维护和更新,要求每两名学生为一组,共同负责1~2个模块,以培养学生成为高端职业技能人才。另外,课程模块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搭配,因此,虽然不同高职院校“国际商务沟通”课程讲授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可根据其需求增加或减少相应模块,通用性强。
四、创新分析
(一)理念创新
传统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习就是教师主动自愿地默默分享自己知识的过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获取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通过百度、谷歌进行学习,借助手机开展学习,而且,知识的变化瞬息万变,今天是新知,明天已成旧知,没有新知的学生会被淘汰,不会教授新知的教师也会被淘汰。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将会改变,本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利用了时下流行的手机微信平台,利用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学习知识和信息,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实施创新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较少,仅单纯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现在随着公众号的引入,从信息的编辑到各种手段的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按教学改革方案,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公众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到教学组织方式等,要求学生全程参与。
(三)创新教学模式
构建高职经管专业学习环教学模式,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与课中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并开展课后微考核和进阶训练,实现公众号和课程教学线上线下的无缝结合。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基于学习环教学模式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因材施教模式,推动高职人才培养向精准化发展。通过公众号记录和分析每名学生的学习行为、浏览行为、考核成果等,把握每名学生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及能力现状等,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基础。
(五)探索移动学习资源库的创建路径
“国际商务沟通”课程公众号经过长期的运营,数据积累量庞大,形成了一个移动教学和学习的资源库,可供教师和学生交流及终身学习。
五、总结与展望
课题组团队通过各种机制,要求并吸引学生随时阅读公众号信息,比如将线上学习任务达成度纳入平时考核、进行英雄榜激励等,增加学生的黏度。实践表明,在学习环教学模式下,学生大量地使用公众号开展课程学习、浏览信息、微考核、进阶训练以及微论坛交流等,这些信息均可被记录下来并做统计分析。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掌握每名学生的兴趣点、难点、不足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补习或提升训练,以实现较低成本且有效的因材施教。
基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课题组将继续基于学习环教学模式完善高职经管类专业因材施教模式,推动高职人才培养向精准化发展;同时,致力于将公众号建设成该专业的移动教学和学习资源库,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及终身学习的随身平台,便于师生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在公众号的微论坛中进行实时的交流,方便學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登录公众号,查询相关知识或信息。在未来条件成熟时,课题组会进一步将研究成果推广至其他专业的课程建设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A/OL].(2018-04-25)[2022-12-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張俊生.情境性生成: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3]彭慧.高层次认知目标的差异教学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7(25):39-42.
[4]沈欣忆,苑大勇,陈晖.从“混合”走向“融合”:融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4):40-4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Cycl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WU Jian-cai
(Entrepreneurship School,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the official account of the cours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was created on WeChat. With the help of this official account,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cycle of the course was construct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re integrated to create a “learning cycle” for students, that is,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review after class. After a year of practice, students often use official account for learning, including browsing information, examinations, training, etc. These results are recorded and used to analyze students interests, difficulties and shortcomings, The research has preliminarily achieved personalized cultivation supported by Big Data.
Key words: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the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cycle; online course construction; personalized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