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机遇、困境与进路

2024-02-23 17:21刘喆殷昭鲁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群众

刘喆 殷昭鲁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能够提升人民的思想增强社会团结,所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形式必须要与时俱进,要推动理论内容与新兴媒介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工具以实现理论广泛传播的目的。

一、全媒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机遇

(一)传播形式多样化

多类型媒体融合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更广泛的传播渠道。习近平阐述全媒体即四个方面的“全”,“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2]习近平精准概括全媒体时代特征,即传播过程长、传播信息多、传播受众多、传播效能好。这四个方面的“全”为信息传播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途径。在纸媒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报纸报刊进行传播,但这种传播毕竟依托于书籍、报刊,传播范围具有局限性。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进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是各种社交客户端、短视频自媒体以及理论学习APP 平台。这些平台传播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范围,使理论传播更加高效快捷。

多元素的结合形式,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更为生动的呈现方式。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呈现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文字,而是图画、声音多元素结合。这种呈现方式能够调动群众视觉、听觉多种感官,抓住人民群众的兴趣点,使群众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浓缩于视频中通过画面声音呈现出来,增强了内容的可看性,易于观众理解。在2018 年中央电视台就曾经出品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用短短两集视频展现了马克思不凡的一生以及他对无产阶级解放作出的贡献,降低群众学习专业知识的难度。

(二)传播速度实时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利用电视和互联网平台传播,能够实现实时传播。实时化传播能够拉近群众与信息的距离,突破受众因到时间、地域限制无法接受信息的弊端,提高信息内容的传播效率,是互联网、电视传播区别于其他传播形式的最大特点。群众通过客户端或网页,能够不受到其他客观条件影响而自由观看相关内容。例如,央视网就曾通过网络直播报道全国两会。两会的网络直播扩大了地域范围,增加受众数量同时将理论以更为自然的方式输送给人民群众。这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使人民自觉遵守和维护国家的法规政策。

(三)传播内容的精炼化

马克思理论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哲学理论,其中涵盖了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其传播过程具有一定的困难。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由于自身传播特质和大众阅读程度,反作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促使传播者必须梳理知识脉络、提取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传播。传播内容的精炼化符合当前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人们的阅读接受习惯,使人民群众在极短时间内通过视频等形式快速了解掌握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传播。

二、全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理论通俗化

全媒体时代,为了降低那些因晦涩难懂造成的传播困难,理论的内容必然需要进行通俗化处理。通俗化的处理不可避免的为信息的传播带来挑战和弊端。

一方面,针对网络传播过程而言,在对马克思主义被通俗化的处理过程中,由于缺少特定的原则标准和理论规范,所以容易出现歪曲解释,颠覆学科传统本质的情况。恩格斯指出:“但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但在网络平台,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忽略该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另一方面,从学科本身而言,网络传播抛弃所有抽象的理论内核只剩下通俗化解释,会降低学科的思想性,使马克思走向庸俗化的错误发展道路。习总书记指出虽然人类社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学说依然散发着“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光芒”在于其以全新的哲学智慧和实践观点启迪不同时代人的思想。通俗化传播难以向人民传达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甚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产生变质。

(二)传播碎片化

全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短视频等节奏快,结构短小精悍,传播信息有限,因此理论传播呈碎片化趋势。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清晰的条理和严密的逻辑结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和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规律,进而揭示人类社会必然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规律。在全媒体时代,将完整理论分割成多个部分进行碎片化传播将会切割知识之间的联系,破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群众在接受并理解信息的过程中只聚焦于某个知识的内容,而忽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和整体框架的把握思考。碎片化阅读的传播方式,难以培养群众的思考、挫伤群众深入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使群众出现思维固化等情况。

(三)多元思想冲击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导致网络环境愈加复杂,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带来更多挑战。一方面,多种思想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逐渐受到网络中其他信息批判和质疑。互联网信息的背后是多种势力操纵的结果,这些势力企图利用互联网舆论和信息渗透来改造民众的思想意识。近年来,西方国家就利用关系到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炒作造舆,煽动民众的愤怒情绪,用批判性、攻击性的语言质疑国家顶层设计的不合理性,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另一方面,泛娱乐化现象和享乐主义盛行。互联网的兴起带来多种娱乐方式,浏览客户端、社交软件不再是人们沟通交流和接受信息知识的阵地。比起浏览深奥的哲学思想理论,现代年轻人更加追求“娱乐至上”。“娱乐至上”的环境容易使人民形成贪图享乐的心理,挤占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空间,撼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流地位。

(四)受众思想情感难以认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难以使群众对理论理形成情感认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较为抽象,人民群众在理解中遇到困难,难以形成理论认同。第二,在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过程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说教”的传播模式。群众在“说教”模式的灌输和影响下不能从内心上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难以发挥改造群众的思想、指引群众实践等作用。关于这点,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中也提过,“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可见,马克思理论要想传播,关键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说服”。马克思学说只有真正“说服”他人,才会引导他人从事社会实践,为社会的发展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三、全媒体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对策

(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理论传播者

首先,强化各媒体行业人责任意识,使其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互联网平台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工作重点,媒体行业人拥有专业的技能和素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国家应该开展教育宣传、座谈会、培训会等相关会议,召集媒体人学习交流,定期对媒体人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增强媒体人对国家、社会和党的崇敬与认同,时刻保持自身思想的先进性,确保媒体成为政府的喉舌,不断为理论发声。

其次,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国家要大力培育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过硬技术本领的传播者。一方面,传播者要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并且坚持“终身学习”的准则,及时了解国家先进的理论和时政,实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要具备操作运用各类媒体工具的能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调整创新传播形式。传播者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与现代媒体结合起来,增强理论的传播和影响力。

(二)增强群众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人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传播者,因此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全媒体时代,要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传播理论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理论知识的传播。首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矛盾相结合,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去解决群众最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让群众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创造价值,从而自发的去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其次,引导群众将理论知识与自身结合,让群众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意识到实现自身价值应该与党和国家、与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群众只有对党和国家的建设产生高度的契合感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学习传播理论知识。

(三)提炼加工使传播内容具体化

全媒体时代,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通过提炼加工使理论内容具体化。一方面,传播者要注意运用具体事例解释原理。变抽象的理论为切实的事例,有助于理论内涵的传播发展。此外全媒体时代,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原理来分析阐释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展现理论的价值和智慧,培养群众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

另一方面,传播者需要注意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去诠释理论的内涵意义。在全媒体时代,文字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要呈现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西方,但却在中国不断发展。因此马克思理论学说在传播过程中必须考虑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用中国的特色语言、用人民大众熟悉的语言来承载和传递理论。

(四)加大对传播过程的引导和监管

面对网络平台信息复杂、评论混乱的情况,国家应该加大对各媒体平台和群众的引导和监管,推动网络传播平稳有序进行。首先,强化平台主体责任意识。对监管平台实施分区管理,将监管过滤不良信息的责任落实到企业单位、个人身上。其次,提升人民独立判断和辨别信息能力。党和政府可以利用紫光阁、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媒账号在线上撰写报导相关理论文章,对群众思想意识进行规范性引导。最后,出台法律法规政策。习总书记强调“底线思维”,在生活中法律就是底线。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还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来规范媒体、群众的传播行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从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它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形式多样、速度实时、内容精练等优势进行传播,克服传播过程中面临的理论通俗、传播碎片、多元思想冲击和人民认同感缺失等困难。国家应注重教育和培养传媒人和群众的思想意识、提炼传播内容并且加强对传播过程的引导和监管,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的更新,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继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群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