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四重逻辑探析

2024-02-23 17:21刘莹莹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党中华中国共产党

刘莹莹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且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引领,在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马克思主义在它产生一百多年里,之所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的发展开放性,通过实践更新自身内容,从而保持它的真理性,继而带动国家和社会发展。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所以马克思主义才能保证真理性。而伟大建党精神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通过实践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甚至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3]正是基于这种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才成为了屈辱历史的终结者、走向胜利的引领者。可以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正是通过实践而不断发展。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始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它们的成长壮大伴随着与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残酷的斗争形势下,就要求共产党人有不畏困难、不怕艰辛、敢于牺牲的精神。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敢于斗争的精神,勇于面对困难挫折,争取更大的胜利。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演变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的号召下,共产党人做到了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做到了忠诚于党、服务于人民。因此说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二、历史逻辑:中华民族遭受劫难时的曲折探索

自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处处落后,处处挨打,可以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以失败告终,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在中国获得了更多利益,使国家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领土完整遭到更严重的侵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以清政府战败,并且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终,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致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附庸、是世界列强在华利益的代言人。进入1931 年,日本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妄图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扩大在华权益,其结果更是侵占了东三省。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由此拉开帷幕,但这场非正义的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

中国的近代史伴随着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也伴随始终。从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开始,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行动从未间断。地主阶级发起的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彻底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制度层面的学习也走上历史舞台,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君主立宪制走向制度现代化的道路,但由于以慈禧太后为后的地主阶级力量强大,扼杀了戊戌变法,同时也宣告了君主立宪制在中国根本走不通。面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立志通过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引领中国走向富强的现代化道路。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且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也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当时中国无法走通。

当无数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前进道路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华大地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形成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从此,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脉络由此展开。

三、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高度提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化不可或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天下为公”“得道多助”“自强不息”的情怀,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天下、坚韧不拔、勤勤恳恳的精神品质,成为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摇篮。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发端于古人对真理的持续探索和对实现个人理想的不懈追求。古人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征途中,强调精神的重要性,诗人屈原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壮志,表现出了对实现理想需要不畏艰难,勇毅前行的品质。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荆棘与险阻并存,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暗示我们追求真理和实现理想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注重量的积累。简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真理,注重道德修养、注重量的积累的优秀品质成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文化来源。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源于注重实践、承担责任、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古人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爱国家爱人民、勇担历史大任的优秀品质为培育后代的爱国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奠定良好的前提。古人对于践行初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于担当使命,林则徐是这样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人对于自己的使命看得无比重要,不计较个人得失,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来源于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家国情怀。南宋文天祥在面对死亡的危难时刻,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表达了古人为国家从容赴死的英雄气概。李清照面对国恨家仇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壮歌,无数的英雄以生命为代价践行了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古人为了国家安定,社会稳定而不屈斗争的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源于赤胆忠心的奉献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对党忠诚继承和发展了古人把忠孝节义当作衡量标准的价值观,时代化的成果就是党员爱党,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古时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真实地把人民群众放在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懈的价值追求。

四、实践逻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以实事求是为主要特征的井冈山精神强调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深刻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具体内涵。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引导下,中华大地上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积极抗日,充分发挥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尤其在抗日战争进入中后期,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各民主党派积极争取和平建国,但由于蒋介石采取独裁统治,撕毁《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奋起反抗,推翻了蒋介石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以巩固和加强执政地位为实质的西柏坡精神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

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开启新纪元,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大地得以确立,新中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塞罕坝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一系列精神,这些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谱系,都生动诠释了不怕牺牲的品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新一届领导人邓小平高瞻远瞩,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心一意搞建设,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积极探索的改革开放精神、努力拼搏的女排精神、不甘屈服的非典精神、勇于拼搏的抗洪精神,这些都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谱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矛盾复杂交织在一起,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如期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在新冠疫情来临之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抗疫,取得了疫情防护攻坚战的胜利。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滋润产生了伟大抗疫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赋予伟大建党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通过大胆创新、敢于实践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在不断探索中艰难前行,在探索过程中虽然出现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挫折和教训,但我们同时也取得了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伟大成就,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不断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同时这些实践过程也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建党中华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