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机制的路径研究

2024-02-23 17:21武胜男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受众思政理论

武胜男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机制和传播路径发生深刻变化,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无限延展、信息传播时差的不断缩小、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等变革都为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之路创造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因此,在我们走入全媒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冲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桎梏,利用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带动数字化生存革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境界,大胆运用新机制、新技术开创理论传播新模式,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加快融合发展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理论基础。

一、全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育路径选择的现实意义

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它的全速发展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方面带来了冲击。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及传播方式,完善传播机制,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从内容、载体、机制等多个维度着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

(一)加强对媒介素养的提升

媒介素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学问,主要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表现出来的选择、消化和辨别的能力。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改变了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传统传播路径,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这一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开辟了全新的理论场域。全媒体时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提供的共享资源;也要在海量、高速、多样的信息数据中明辨是非,不断提高对信息的有效认知、分拣、提炼、运用和管理能力,善于使用各类软件和平台,集合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量体裁衣。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不断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储备,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避免碎片化、功利式的学习,变单向注入为双向互动,熟练使用自媒体、公众号上的思政素材,持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深度思考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结合时事热点高效打造优质教育内容,更好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为受教育者提供沉浸式教育体验。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做到知行合一,以身教强化言教,同时注重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自身话语权和感召力。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推动媒体与教学融合发展,以数据为基础,从学生受众群体所具有的独特性出发,把握新闻媒介对理论传播的支撑度,让学生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的过程中,还能主动由接受信息的身份转变为理论的传播者,主动参与到理论传播中来,不断将其接收到的价值观认同再传递下去。

育人是全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机制的重要功能,在传统教学中,高校有着极大的教育引导权威性,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主动探究思政教育理论传播与教学工作及学生心理机制的融合点,一方面是对如何传播及传播的内容是什么的回应,另一方面则是对如何提高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实效性的回答。全媒体传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知识的情感体验和对情感的知识体验都得到有力提升。全媒体下情感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验环境,是沟通传播者与传播受众的重要桥梁。思想政治教育者既是情感的体验者也是情感的传递者,一方面,努力把富有感染力、有血有肉的故事挖掘出来,通过情感体验来促进情感传递,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历史厚度、现实温度;另一方面,努力使理论传播符合传播规律、符合受众习惯、打动受众心灵,既讲好宏观的大故事,又讲好受众的小故事,进而通过对情感的传递反过来加深受众者的情感体验。

二、全媒体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的方法

新媒体的出现,为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提供了线上教学载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来说,建设具有全局性的媒体平台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以“情境化教学”提升学生“真实感”,通过对思政课授课内容的深化和对授课方式的整合,以新媒体为依托,结合在线上与线下、课堂与生活、虚拟与现实上有效结合和贯通,以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合力,完整掌握学生学习过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一)构建理论传播的心理导向机制

理论自身的质量关乎理论传播质量的高低,影响理论自身质量的因素包含两部分:其一,理论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其二,理论传播受众群体的心理状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深入分析理论传播受众心理的过程中,形成注重学生情感归宿的话语,把握学生特点,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将理论教化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形成融媒体教育话语方式,将成为建构理论传播的重要发展趋势。为此,高校构建理论传播的心理导向机制,注重发挥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着力解决深层次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问题,在引导学生树立道德规范、建立积极自主价值观念传输的思想基础,用思想引领来丰富理论学习内涵,调节理论接受行为。

理论传播相较于大众传播有其自身的独特的性质。在理论传播领域,理论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是媒介传播时首先要考虑的,其后媒介则要以加强教育和引导受众群体找到价值归属为目标,调节理论接受行为。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上,全面系统地研究全媒体,分析全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升科学认识与系统思考,提出全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坚持立德树人,必须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把立德树人内化到高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水平。

(二)打造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

全媒体的核心在于“融合”,因此在知识传播过程中首先就是将不同类型和形式的信息进行整合。新闻媒体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大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媒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新生代进入校园,给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身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经验,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继续探索,思政教育从“宣传”模式逐渐走向“传播”模式,“传播”模式用点对点双向互动取代了点对面的单向传输,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文化和信息服务,构建遵循全媒体发展规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为此,高校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发展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慕课资源等各类新媒体,促进媒介教育等优质资源平台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发展各种以互动体验为核心的多维立体授课模式,鼓励学生多形式学习,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提升课堂学习满意度,形成支持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平台,努力占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场。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所呈现出的从“全员”到“全程”这一发展态势表明人们越来越无法离开新媒体而获取信息,因此,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媒介的使用,用大多数受众群体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进行理论传播,让理论传播以一种更具有感染力的方式融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理论入脑入心转化为推动思政教学工作的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受众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