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基础探究

2024-02-23 17:21王晓为臧群卓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现代化

王晓为 臧群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对党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深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是其本质意义。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以其实践性引领国民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就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境界,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复苏。

一、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

1.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人类社会由原生形态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恩格斯在《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通过分析国家的产生和消亡不同阶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方式,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以不同的功能和形式进行作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始终关注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国家产生前,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不断觉醒,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发展的一套生存法则。出于提升生产力的需求,人自身的再生产对于生产力的提升极为重要,因此这种生存法则尤其体现在婚姻制度的禁忌和习俗之中,例如禁止族内通婚、群婚制向专偶婚制的转变,都是在人类意识到血缘婚对人自身的再生产的消极影响后逐步实现的。这些禁忌和习俗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家庭、氏族为媒介,借由权威的力量,传递道德规范、宗教观念、财产意识等内容,并逐渐成为公认的习俗。在这样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以满足人类自身更好发展为前提,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基础社会秩序;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造成了氏族制度的崩溃,国家产生,统治阶级拥有了掌握精神生产资料的权力,并借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武器支配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阶级性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国家消亡后,人仍要形成对社会的价值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阶级、政治的桎梏,呈现出高度的自觉性,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人实现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手段,同时发挥着坚定信仰、引领价值、凝聚精神的作用”[1]。自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就成为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国家产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为人的生存发展营造必要的社会环境,作为人的精神生活方式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既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又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由人来实施又以人为归宿。活动的展开也基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全面发展的未完成性,因此,“人”的问题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2.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实践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的社会性功能,也有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铸造精神力量的个体性功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要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的一致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存在,通过主体意识的唤醒,激发受教育者的发展欲望,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贴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唤醒其主体意识,在实践中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发展规范,实现精神层面的超越,才能自觉承担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外化为实际的行动指南。

(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良传统

在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着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着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因时制宜地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1.革命战争时期

在革命战争时期,曾沿用“政治工作”的提法来指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先将“生命线”的论断与政治工作相联系,体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考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注重党和军队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提出了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做到军民一致,对待群众秋毫无犯;在整风运动过程中,也提出了“思想教育要从中间分子甚至落后分子的水平出发,选择为中间分子与落后分子也能接受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从而达到团结积极分子,吸引中间分子,鼓励落后分子的目的的方法”[4],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手段。在红色根据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把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人民性与人文关怀的思考。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7 年,国家领导人发表了《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疏导方针,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解决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确定了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5],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总结为“团结––批评––团结”,强调了处理人民内部思想问题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基础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是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艰巨任务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是国内外时代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党自我革命的不竭动力之源,要客观分析现实的时代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发展,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

(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党在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科技发展、法制健全的现代化。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党的各方面工作中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现代化,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都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物质文明的建设要求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以科技驱动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方面,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解放人的思想,激发社会经济活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教化人方面的功能,发挥榜样作用,充分发掘人才资源优势,让更多的青年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来,认识到个人只有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紧紧相连。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社会主义精神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发挥价值引导的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进程,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凝聚全民力量,将德行教育转化为社会发展的行为力量,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三)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要求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要求不仅是物质富裕,也是精神上的富裕。“精神生活是人的内在需要和本质体现,是人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在更高层次上的超越性需求”[6]。精神生活的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久实现的必然要求,国家总书记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7]。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快速跃升,人们容易产生物质上满足而精神上空虚的情况,因此,要重视对人的精神塑造,重视对人的培养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共识“最大公约数”的作用,树立起普遍的社会价值标准,增强群众的价值观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关注群众的精神世界,形成普遍的价值认同,实现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另外,在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时,不可忽视乡村的精神富裕。当前的城乡流动使得农村人口的固有价值观受到冲击,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减弱,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8]。利用农村地缘文化优势,在对农村人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根据受教育者所处环境的优势和特征,发掘乡村文化价值和传统文化、美德中的优质内容,传承乡村文化的精髓,发挥乡村文化对农村人口的滋养作用,构建当今农民的精神家园。在建设精神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根据不同主体精神生活需求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满足,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精神共同富裕的实现。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现代化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边疆治理现代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