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

2024-02-23 17:21周青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价值观思政

周青

课程思政是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问题。杨威和汪萍认为课程思政的本质就在于以各学科为载体,发挥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这一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学科教育的基本方向,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小学阶段各门课程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关键位置。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找到契合点,促使学生德育智育全面发展。

一、小学各科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价值观

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2022 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由此可以看出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小学阶段具体学科结合起来,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举措。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道德修养,形成了健康的价值观。

(二)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结构

课程思政建设为各科教学拓展课外材料指明了方向,将与文本相关且符合“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的材料通过筛选融入课堂教学,能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最大程度上收益。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能最大程度发挥传授知识和育人的双重作用,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理念在课程教学的充分运用,是对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创新,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对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各科教师要明确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和各学科育人的理念。将思政理念融入学生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促进感情的升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课程思政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思政教学意识

教师在课堂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不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很多教师没有形成思政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与其他任课教师没有关系。学生的道德教育一旦缺少教师合力,往往收效甚微。有一部分教师同时教很多门课程,精力有限,在备课的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

(二)教师缺乏思政教学经验

在学生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很多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充分,或者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思政元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无法将思政理念与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有机组合在一起,整个课堂结构就不够完整。很多教师缺少必备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未能树立思政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欠缺深度。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恰当运用课程思政素材,甚至过分依赖于课程思政素材,都是导致思政理念与课堂教学无法融入的重要问题,自然而然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小学课堂的策略研究

(一)挖掘小学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爱国主义思想是小学课堂思政理念的主旋律,小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将爱国主义元素渗透进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对塑造小学生健康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李雯殊在她的文章中写到,“学校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很好地和爱国主义契合起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教育涉及在每一版块教学内容之间。主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设置、教育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活动的展开三个方面。[3]以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为例,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一个单元有各自的主题。前两个单元是让小主人翁学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做自己的主人,独立自主,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这是从个人自身发展来说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因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会如此民主,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后两个单元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土家园,让学生体悟祖国山川江河的美丽,感受文化瑰宝和灿烂文明的魅力。同时学生也要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小学生更要好好学习,积蓄力量,为建设国家做出自己的努力。爱国主义教育非一日之功,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作为新时代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李晓东对教师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首先要领会会议和文件精神,体悟思想,把握时代意义,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落实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去。[4]融会贯通,与时俱进。爱国主义除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其他学科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没有关系呢?

江瑜肯定了爱国主义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教师应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创设教学情境、利用阅读教学、通过写作渗透。[5]

这是从学习方式上设置培养目标,爱国主义应该引起受教育者精神上的共鸣。在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心怀敬意,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应该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感珍惜。

“在实际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思想,以此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6]语言文字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学生在学习生字词语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要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这是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文章内容的精华所在。

在小学生的课程门类中,艺术类课程最受欢迎,在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元素更能被学生接受。徐晓宁认为,音乐课能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一种手段。挑选和题材相符的爱国主义歌曲作为材料。在欣赏美妙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每一个音乐背后的故事,达到教育的目的。[7]《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旋律悠扬的歌曲,学生不仅要学会吟唱,与此同时,要能够使同学们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明白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亲如一家。

但小学课程中有些学科没有语言文字,或者语言文字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渗透爱国主义元素呢?

数学课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是小学课程中占比较重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让学生将爱国主义元素和数理逻辑运算结合起来。一年级数学第一课是《数一数》,让学生初步认识1-10 这十个数。教师在引导学生数数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找出图片上哪一个物体可以代表数字1。当学生找出图片上国旗代表数字1 时,教师不光要提出表扬,还应该给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将国旗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就这一方面而言,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刘晓萍提出要从三方面将数学教育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即借助教材、引入生活中的知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她的观点中,教师应该运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教学过程中带有爱国主义的元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拓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获取爱国主义的相关信息。教师也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规范自己的言行,将学生培养成为德行智力并重的接班人。[8]在这里无形扩大了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教育要渗透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

除了爱国主义精神,其他优秀的精神品质也要贯穿进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去。人教版六年级课文《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会。这正是体现了人身上所具有的友善的美好品行。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成为了后人的精神食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理念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课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教育媒介为载体将课堂思政理念融入小学课堂教学

教育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媒介。媒介是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产生联系的物质,是携带信息与重要内容的容器或者技术设备。教育媒介是联结教师和学生,携带教育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教育媒介分为传统教育媒介和现代教育媒介,传统教育媒介包括教科书、图书报刊等,现代教育媒介则指现代信息技术的衍生物,包括课件、多媒体等等。小学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教育媒介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既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又体现课堂思政教育理念的大量信息,充实小学生的认知领域。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团结的力量》时,让学生在学习字词等基础上,体会团结带给主人公的作用,引导学生感悟“团结就是力量”。将这一理念内化于心,而最终外显于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越来越深刻、透彻。我们要在小学教学中合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可以发现,好多篇文章都描写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好多地方学生都没有去过,无法亲身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欣赏图片,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产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三)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挖掘课程教学中所体现的思政理念,积极主动地感受和领悟其中所代表的价值内涵,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才算真正的完成。以爱国精神为例,学生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将爱国主义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并且付诸行动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爱国主义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学生应该具备塑造自我价值观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学生要理解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探究课程设计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只有学生真正的理解了,才会积极的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去,课程的设计才具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与此同时,学生也要自己阅读、观看大量的爱国主义经典书籍和影视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们现在一直将历史和爱国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历史对于爱国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知史讲史,只有知晓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才能真正的明白我们的国家有多么伟大!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与此同时,教师要制定好有关课程思政的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完成小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领悟。教师要以积极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学生能够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结语

教育的任务重要且艰巨,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教师要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增强课程的思政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还要让学生慢慢养成自我塑造价值观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学习的人。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