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民族精神探析

2024-02-23 17:21罗烨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义勇军抗日东北

罗烨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它是凝聚和繁荣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纽带,表现为对所在国家的热爱、对各民族同胞的友爱和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普遍性、凝聚性、历史性和引领性等特点。

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族精神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与人格理想,体现该民族的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追求。各民族同胞在坚定信念和强大精神动力的指引下,共同抵御外侮,建设中华民族家园,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凝聚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扬弃,在增强国家凝聚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义勇军入新的历史背景及民族精神的展现

(一)历史背景

1931 年9 月18 日,日军自导自演“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地区,当地军民无法忍受土地被占,亲人被俘,联合起来组成了抗日义勇军一致抗日,但最终寡不敌众,且得不到南京政府的支援,无法继续战斗下去。其中一部分义勇军暂退苏联,并后由苏联入新归国,继续投入到了建设祖国和抗日的事业当中。

1.入新东北抗日义勇军前身

日军迅速攻占沈阳后,将其改名为奉天省,并在几个月内迅速占领了东北。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未阻挡东北人民对敌人的仇恨和保卫家园的热血。由原有的东北正规军和各组织团体以及东北群众自发组成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军作战,也就是后入新的义勇军前身。

2.退入苏联后分批由新疆归国

在1932—1933 年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分为四批退入苏联:第一批为苏炳文、马占山将军带领的救国军,约1.5万人,于满洲里入苏;第二批为李杜将军带领的吉林自卫军,约1.3 万人,于密山市双城子入苏;第三批为王德林将军带领的国民救国军,约1 万人;最后一批为刘宾军长带领的黑龙江民众救国军,约2 千人,自发从松花江一带入苏。至此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力全部撤离到了苏联境内。在苏联度过了几个月忍饥挨饿的日子后,1933 年2 月底,在两国的交涉下陆续分批由新疆归国。

(二)民族精神的展现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

东北抗日义勇军入新后发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消息不通等原因,新疆的各族同胞并不了解日寇侵略东北并企图吞并中国的现状,为了团结全国各族同胞,让全国人民了解国家被侵略的事实并共同抗日,义勇军们在新疆唱起《日寇侵占北大营》《打倒列强》等抗日战歌,向新疆各族人民宣传抗日事迹,点燃各族人民抗日的决心和爱国热情,青年们自发走向街头宣传义勇军事迹,高唱抗日歌曲,排演抗日话剧,体现了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信念。

2.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团结统一精神

义勇军抵达新疆后正值金树仁统治后期,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他任用亲信、排除异己,经济上滥征捐税、搜刮民财。各族人民生活困苦,也曾组织起义却无力反抗,屡屡遭到镇压。不满其统治的势力联合起来试图推翻其政权,义勇军参与了推翻金氏政府的战争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保卫城池和各族同胞英勇作战、牺牲惨重,以此为代价,促进了新疆稳定的局势及和平环境的形成。义勇军与各族同胞患难与共、情同手足,救受苦受难的人民于水火之中,充分发扬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增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边疆稳定。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勤劳勇敢精神

恢复农业生产,打牢经济基础。1934—1937 年期间,东北抗日义勇军有80 多名被安置到呼图壁屯田定居,并分两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在此期间辛勤劳作,不惧当地的恶劣环境,努力帮助当地各族人民改善农具,提升生产效率;组织互助生产,建立农民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良灌溉方式;在苏联技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为牲畜防疫治病,宣传政府政策,促进新疆农业经济发展。

参与学校建设,改善教育情况。教育是培养人才、改善社会发展薄弱状况的有力之举,新疆在经济政治薄弱的情况下很难发展文化,东北抗日义勇军中有些优秀的将士曾有过办学经验,也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挑选其中的一部分士兵参与到了新疆的教育行业中,或任教师,或前往苏联留学。被安置到学校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勤奋教学,因材施教,创建良好学风,促进各族青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培养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才,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

三、弘扬入新东北抗日义勇军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史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激发人民爱党爱国热情的有效手段,回顾历史,东北抗日义勇军入新后仍不忘初心,将抗日的星星之火传递到了新疆,并使这火种以燎原之势在全疆迅速发展,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除此之外,不论在维护新疆和平稳定或建设修复新疆基础设施,以及在后方积极宣传抗日、建设抗日后方道路等,义勇军都为维护祖国和平鞠躬尽瘁。这段历史并不广为人知,正因为他的特殊性,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赓续爱国主义传统,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二)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各民族命运相连、荣辱与共,东北抗日义勇军入新后团结各族人民抗击日寇,保卫祖国,建设新疆,为新疆的和平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义勇军将祖国东北与西北的各族人民紧密连结在一起,他们所展现的敢于牺牲奉献、团结各民族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梦想是人民前进的动力,是激发中华儿女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源泉。

(三)共建中华文化,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东北的义勇军在入新后充分发扬爱国、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与各民族在边疆共同活动,维护了祖国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在此过程中以春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促进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在东北抗日义勇军与各族人民不断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创造了共享的历史和记忆,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弘扬入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民族精神,能够凝聚共识,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东北抗日时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保卫祖国拼尽全力,退入苏联继而入新归国后仍不忘初心充分发扬民族精神,维护边疆稳定,团结各族人民,建设战乱后的新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弘扬其民族精神,促进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力量,在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上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上,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义勇军抗日东北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抗日小英雄杨杨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抗日英烈马威龙
爷爷的抗日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