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4-02-22 19:26高雪芹李百生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4年1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

高雪芹 李百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局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是,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而且存在渗透方法生硬和课堂评价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研究渗透方式、注重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渗透策略,切实提高渗透效果,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近年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经历着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正处在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渗透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使其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调节学生的心理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 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袤的渗透空间。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既能有效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目标。

3. 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局限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学校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合到班会课中,由班主任负责落实,效果不佳。语文具有学科优势,便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选取了很多与学生心理体验、生命、生活等方面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选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进行渗透,既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又弥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足,进而达成全面育人的目标。

4. 促進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当前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过度溺爱,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了自私、任性、懒惰的性格。其中,有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抑郁、焦虑和自我伤害等心理问题频频发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心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进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 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同,片面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无关或者不属于自己教学职责范围。有些教师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康健教育渗透理念匮乏,渗透意识薄弱,未能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心理康健教育相融合,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

2.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匮乏,以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给学生提供适合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另外,有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时,无法进行恰当的危机干预;有些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不注重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 渗透方法生硬,缺乏主体参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简单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教师虽然能够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但是未能找到心理康健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契合点,依旧照本宣科,机械讲解,渗透方法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另外,有些教师不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探究,无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4. 课堂评价单一,缺乏激励性

课堂评价既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又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目前,有些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不重视课堂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激励性。大多数教师不善于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无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强硬直白,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产生反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 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同度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树立“教书育人并重”的教育观,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健康心理作为语文教学优先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教师要强化渗透意识,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素养

首先,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了解不足的现状,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或语文教育名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帮助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研讨,或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共同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可以让教师利用互联网查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源,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这样,教师能轻松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问题学生进行干预,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其次,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就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教师自身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教师要深入研读《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著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掌握自我心理调控策略,保持自身心理的健康,为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3. 研究渗透方式,提升教育实效

第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环境。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吸引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轻松习得课本知识。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积极营造轻松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要尊重、关爱每名学生,主动走近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和肯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二,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涵盖内容广泛,其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例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使其感受课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体悟母爱的温馨和美好。随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过的难忘的事,并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在讲述往事过程中会自觉地对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行反思,并加以修正和调节,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心理困扰,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活动,利用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书韵飘香”读书活动,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以经典为友,博览群书。在国学经典的熏陶和浸润下,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规范,既开启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体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又能培育学生的积极情绪,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底色。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我眼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会。统编版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历史人物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发表对历史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自由、充分表达。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讲述“我眼中的蔺相如(廉颇)”,并组织学生讨论嫉妒的危害性,学习蔺相如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树立心胸宽广、宽以待人的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手抄报制作、辩论会、情景剧表演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四,借助写作,升华学生的美好心灵。小学生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表达和宣泄自己情绪的平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展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为此,教师可以以写作为契机,让学生“一吐为快”,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妈妈,我想对您说》《我的烦恼》为题写作文,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讲真话、表真情,抒写内心的真实感受;还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随时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写作发泄不良情绪,释放学习压力,从而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 注重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以正面鼓励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求,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积极鼓励和肯定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让学生對学习有足够的自信心和驱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其次,采取多元评价。每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明辨是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

总之,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深入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同时,要增强渗透意识,找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学英.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甘肃教育,2023(19):84-86.

[2]王迎新.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7):71-73.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