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运娜 肖国良
【摘 要】主题出版在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汇聚人心方面发挥了巨大引领作用。面对选题重复、内容同质、缺乏创新等现实挑战,主题出版选题策划需坚持守正创新、打造精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双效”发展。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紧扣时代主题,兼具高度与温度,努力将学术性与市场性相结合,以小切口反映时代大主题,做到了有神采、有个性、有温度、有骨气,是主题出版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一个成功案例,为出版界策划出版“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选题策划创新
【作者单位】许运娜,人民出版社;肖国良,北京出版集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1.002
主题出版是出版业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而进行的出版活动[1]。自2003年启动以来,主题出版不仅在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汇聚人心方面发挥了巨大引领作用,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亮点板块。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完善主题出版选题策划机制,优化主题出版选题结构,提升选题质量”。因此,面对选题重复、内容同质、缺乏创新等现实挑战,如何做强做优主题出版选题开发,策划出版“双效”俱佳的优质主题出版物,成为出版界关切的重要话题。
人民出版社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政治理论书籍出版社和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出版社,作为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多年以来一直是主题出版领域的领军力量。据统计,自2015年中宣部开始评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以来,人民出版社每年入选的重点选题数量均居于全国出版机构之首。《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是人民出版社2022年策划出版的一本主题出版图书。该书通过讲述35个中国村庄的创业史、变迁史,生动展现了走向振兴的中国乡村形象。该书入选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出版后被中宣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活动月度书单选中,并在“2022中国好书”评选活动中成功入选主题出版类好书书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主题出版选题策划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一个成功案例。本文以《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一书为例,尝试探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创新思路,以期为出版同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创新的重要性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出版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出版业“十四五”规划首次以专节形式论述“做强做优主题出版”,进一步强调了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选题作为一种创意和决策,是整个出版过程的源头活水,决定了出版活动的方向[2],因此,主题出版选题的策划创新是实现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1.主题出版坚持守正创新、打造精品的需要
主题出版实施20多年来,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步探索成长发展,进入成熟稳健的深度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出版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意志、新时代精神的风向标。然而,在辉煌发展的同时,主题出版的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暴露出选题重复、内容雷同、缺乏创新等问题。新时代,主题出版应从总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型增长转向更加注重精品意识的高质量发展。
主题出版的灵魂在于策划高质量的选题。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是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等方面进行的,因此具有题材重大、导向鲜明、任務明确、较强的公益性和时效性等特点[3]。随着主题出版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出版业要将精品意识前置到选题策划阶段,坚持守正创新,深挖做精相关主题,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研判重大主题,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时代主题,敏锐关注和捕捉社会热点,及时回应时代关切,引导社会舆论;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在选题广度、内容深度、切入角度上下功夫,深挖细磨,出新出彩,努力打造具有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主题出版经典作品。
2.主题出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双效”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4]。
新时代以来,出版业立足时代使命,聚焦主题主线,推出了一系列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精品佳作,但随着主题出版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也出现过偏离主题出版初心的图书。有些主题出版物或是为完成任务应景式的形象工程,或是仓促立项、拼凑而成的急就章,缺乏对主题内涵的深刻理解;或表达生硬、内容空洞、缺乏创新,或缺乏市场意识,不够贴近读者。要突破这些瓶颈,需通过选题策划创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出好书的理念,准确把握人民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期待,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图书[5]。这就要求出版社在策划选题时突出主题出版物的政治导向性、文化思想性,紧扣时代主题,回应人民关切,将学术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做到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既严谨又活泼,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努力实现以显著的社会效益带动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高质量背景下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创新思路
新时代,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创新需要突出理论说服力、学术感召力、作品感染力、市场影响力和长久生命力,努力打造有神采、有个性、有温度、有骨气的优质图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主题出版的长远健康发展[6]。《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一书紧扣时代主题,兼具高度与温度,努力将学术性与市场性相结合,以小切口反映时代大主题,在“五个力”上精心策划、努力创新,做到了有神采、有个性、有温度、有骨气。
1.紧扣时代主题,回应人民关切
主题出版的根本目的在于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价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弘扬时代精,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好新时代中国声音是主题出版应当承担的重任。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召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最突出的时代主题。2022年中宣部公布的主题出版选题重点就包括聚焦主题主线,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营造良好氛围,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策划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图书[7]。《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正是紧扣这一时代主题推出的一部著作。
人民出版社以对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的敏锐感知和精准洞察认识到,出版界需要围绕各个行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为和可喜成就,出版一批讴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讲述人民生活巨大变化的精品力作。2020年底,经过八年接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广袤乡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迈进。这是最能展现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极不寻常历程的一个方面。乡村是我国最平凡的微观单元,城市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洪流带动着我们曾经熟悉的村庄发生着历史巨变,以此为切入点,深度调研、观察这些平凡的村庄,通过记录它们的变迁展现中国乡村的整体情况,书写中国乡村发展的壮阔历史,这样的图书最能回应时代关切,必将引起社会关注。
《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一书收录了35个具有普遍性、历史性、当代性的中国村庄,生动展现了这些村庄在产业发展、生态改善、乡村建设、文化传承、农民生活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和基本现状。对这些村庄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观察和记录,不仅为社会各界打开了解认识中国乡村真实情况的一扇窗口,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快速发展、日益变迁的中国乡村留下一份珍贵存照。事实证明,该书精准凸显时代主题,既表达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族自信,也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认知当代中国乡村发展变革历程和现状的需要,深刻体现了主题出版物的政治性、导向性和时代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2.以高度体现立意,以温度打动读者
高质量的主题出版选题要体现高远的立意,坚持高起点、高站位,立时代高处、做时代精品,但不能“高冷”,上要接天线,下还要接地气,有高度也要有温度。高度体现在内容的政治性、导向性、时代性和思想性,也体现在作者权威高端,能够高屋建瓴、深入研究;温度则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出好书的创作理念,书中有“人”,书中见“情”。
《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是一部兼具高度与温度的图书,对乡村振兴、中国乡村发展变迁等宏大主题的关照体现了高远的立意。作者主政农业农村部门多年,既是党和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亲历者,又亲自组织实施对农业农村的长期田野调查,是中国乡村发展变迁的贴地观察者,对中国乡村怀有深厚情感,这种思想高度和情感温度的双重投射成为该书的鲜明特色。该书出版的目的是礼赞中国广袤大地上,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平凡村庄中坚守和奋斗的人们。书中收录的35个村庄既不是“网红村”也不是“明星村”,而是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各有特色风貌,你我身边随处可见的平凡村庄。对它们的演变历程和现状,既有真实记录也有当事人现身说法,既不溢美也不贬低,既有对发展成绩、可喜变化的高度肯定,也有对面临困难、存在不足的深切体察。正是这种见“人”又见“情”的真实感最能打动读者。
在选题策划过程中,编创深度沟通、互动碰撞形成的理念共鸣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点。比如,书稿的原名本是“走向振兴的中国乡村”,编辑建议将“乡村”改为“村庄”,一字之差,丰富了书稿内容的颗粒度,使书稿传达的意象从模糊的乡村整体转变成散落在中国大地上一个个可知可感的村庄实体,提升了书稿的情感温度。
3.学术性和市场性的统一
高质量的主题出版不能是应景式的浅思考,必须进行学术化的深研究,不仅要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规律,从国家发展、时代变迁、文明演进中寻找选题资源,也要将研究运用于实践,用严谨的学术研究回应新时代新课题,从中挖掘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主題出版也要注重市场性。主题出版本质是一种出版传播,必须有一定的受众才能起到传播效果,不谈市场性,主题出版就变成空中楼阁。
《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的创作初心源自社会学名作《江村经济》。1936年,26岁的费孝通先生深入江村做了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写出了有“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里程碑”之称的《江村经济》一书。该书忠实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土社会转型期的面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和范本。《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学习费老的深入调查精神,力图真实、原貌呈现一个个当代中国版的“江村”。主编韩长赋非常重视村庄一线调研,曾先后六次到贵州的一个小山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也曾到江村(今天的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江村历史的发展变化,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行深入思考。
本书序言《从江村看中国乡村的变迁与振兴》,通过对江村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调研,从生产方式和经营传统、土地制度、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方式、乡村治理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回应比较了费孝通书中所调研的江村消费、生产、分配、贸易、土地、生活、婚姻、习俗等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巨变,提出全面看待农村、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本书脱胎于中国农村调研报告,立足于扎实的调研和翔实的数据,收录的其他村庄也都经过作者团队的长期调研和近距离采访观察,力求通过真实记录讲述在乡村振兴中经历脱胎换骨的35个村庄的创业史、发展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快速发展、日益变迁的中国乡村留下珍贵存照。
书稿源于严谨的调研报告,但如果仅仅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出版,则有失鲜活与亲切,与大众读者拉开了距离,减损了书稿的出版价值。如何实现学术性和市场性的统一,体现了编辑策划的创意和创新。为了让《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更加接近市场,人民出版社从书名确立、目录设置、标题提炼、语言运用、板块设计、图片示例、数据展示等各个方面着手,力图让该书更加通俗易懂、生动鲜活。如为每个案例设置“村庄小传”,在每个案例中插入图片体现村情村貌,请专业团队为该书制作宣传视频,利用融媒体多角度立体化对该书进行宣传等。再如,为体现书中收录村庄在全国各地分布的广度,增强读者对这些村庄地理位置的真实感受,编辑在目录编排上做了用心设计,在每一个案例标题前面标注该村庄所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如“北纬47.88° 东经123.71° 黑龙江 兴十四村:一个移民村的沧海桑田”,由此提升了图书的严谨性和趣味性。这些设计和策划使得严谨的调研报告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百姓,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该书入选“2022中国好书”,也是市场认可的重要体现。
4.体现大众性,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以小见大”是近年优秀主题出版选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时代主题是宏大的,而时代、历史又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采用小切口的视角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更好地揭示主流价值观。中宣部2022年关于主题出版选题重点方向的通知要求“强化受众意识和效果导向”,“积极探索工作的新载体、新路数,在贴近读者、接地气上下功夫”,强化创新表达形式和实际传播效果。这既是对主题出版走出高阁、进入普通民众视野的方向性指引,也契合当前主题出版大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从北方到南方,从内地到沿海,从山区到平原,一个个村庄因形就势,自然生发,它们绝大多数默默无闻,很少作为被记录和书写的主角。与其他反映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的图书不同,《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选取“村庄”这个切入口来展现中国乡村、中国农业的整体面貌。正如书中所说,读懂中国村庄就能读懂中国的巨变,而且,今天的村庄和身处其中的人们正在经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也许不久的将来,有些村庄就会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因此,有必要在此时认真看看这些平凡的村庄,以真实的书写为它们立传。这不仅是乡村振兴宏观叙事的必要补充,也是一个重要时代切面的真实记录和当代中国乡村发展史的珍贵留存。
相比那些站位高、视野宏大、庄重严肃的讲述,本书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讲故事、亲历者说等形式更能够增加代入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千年牧羊路 半部村庄史”“末代渔村的转型悲欢”“高原古村的文化传承”“后进村的生态蝶变”“‘鸡窝村’变身‘凤凰村’”“小龙虾也能过‘龙门’”“民族村寨华丽嬗变的密码”……这些鲜活的村庄变迁、创业故事诉说着人们的坚守和奋斗,汇成了整个中国乡村剧变的历史大图景。《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一书从探索和挖掘历史与现实的细节入手,创新表达方式,将价值引领和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完美的结合[8]。
三、结语
主题出版活动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在出版领域最重要的体现。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走向振兴的中国村庄》的成功与人民出版社长期持续专注主题出版,形成品牌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党政选题资源和高端作者资源分不开。高质量的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应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专业领域、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整合资源。同时,主题出版又是复合型的出版工程,高质量的主题出版是优秀编辑力和策划力的综合体现。编辑应紧跟时代热点,关注时代之需,从学术性、市场性、大众性角度创新策划选题,提升作品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温度,策划推出更多启迪心智、温润心灵、文质兼美的高质量主题出版物。
|参考文献|
[1] 周蔚华. 主题出版及其在当代中国出版中的地位[J]. 编辑之友,2019(10):23-28.
[2] 潘宇. 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开发策略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22(5):105-110.
[3] 周蔚华,熊小明. 做强做优,实现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主题出版内容解读与思考[J]. 中国出版,2022(7):25-31.
[4]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2.
[5] 周蔚华,张艳彬. 出版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的视角[J]. 中国编辑,2023(7):17-23.
[6] 黄琳. 第二届主题出版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03-28.
[7] 孙海悦. 中宣部办公厅印发通知 明确2022年主题出版六方面选题重点[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3-11.
[8] 庄莹. 从顶层设计到选题创新: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研究(2012—2020年) [J]. 编辑之友,2020(10):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