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相新:从中原走向中国

2024-02-21 03:49李世琦
名人传记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原出版社历史

2023年2月27日,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名单公示,这是我国出版行业最高个人荣誉奖,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榜上有名。11月6日,耿相新诗集《游戏的秩序》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耿相新是这两年国内最好的诗人之一。在好友、文学评论家李世琦眼中,他是“60后”出版人中罕见的通才,是带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出版家,是历史悠久、地承万物的中原文化的当代传人。在民族复兴的大时代,他正以扎实的基础和开阔的视野,走出中原,走向全国……

2023年9月,我接到相新的微信,作家出版社即将推出他的新诗集《游戏的秩序》,并将召开出版研讨会,邀我参加。我不由得回忆起我与他三十多年的交往,以及他走过的职业生涯。我个人认为,作为“60后”出版人,他的经历有一定代表性,可以供中青年出版同行参考。

“60后”出版人中罕见的通才

我与相新是北师大历史系校友,我是78级,他是81级,毕业后先后从事出版工作。1987年,我出差到了郑州,他到招待所看我,第一次见面,便一见如故。从那时到现在,有三十七年之久,十二属相已经走过了三轮。由于是校友和同行,我俩意气相投,交流渐多、渐深,我对他的工作、研究、写作,要比一般的同行了解多一些。

我是多年写评论的人。我非常心仪《文心雕龙》中的两句话:“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我与相新虽然个人关系密切,但是评论他的职业成就还须力求客观。

在我看来,耿相新是全国“60后”出版人中罕见的通才。他当过编辑,搞过校对、发行,做过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处副处长及出版社总编辑、社长,现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熟悉出版全流程的每个环节。

概括而言,相新从宏观上说,通古今、通中西;从职业上说,通编辑、通创作;从研究和写作上说,通虚构、通非虚构。

在出版理论研究领域,相新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从历史方面看,包括了出版史、书籍史、编辑史,已经出版有《中国简帛书籍史》,《敦煌遗书入藏录叙录》《汉唐书籍序跋集》也已经完稿。从理论方面看,已经出版有《书界无疆》《出版的边界》。代表其出版研究集大成之作的《出版的哲学》正在写作,令人期待。对出版的未来,如数字出版、数据库出版,他都有专文探讨。

综上所述,就个人有限的观察而言,在全国出版界“60后”出版人中,如相新这般对出版研究得如此全面而深入的,的确罕见。

由于在图书出版、出版管理和出版研究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于2008年获得了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23年,他荣获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可谓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独特而丰富的职业生涯

从职业上来说,相新是出版人。他是从编辑起家的,经历了不同岗位的历练,现在是省级出版集团的总编辑。回顾他的职业生涯是很有意义的事。

1985年夏,相新从北师大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回河南,可以有多种选择。经过慎重考虑,他选择到中州古籍出版社,从校对起步,从助理编辑、编辑做到编辑室主任。他与同事范炯等人一起,策划了“新潮文史书系”,包括《历史的顿挫》《历史的疯狂》《历史的回旋》《历史的呜咽》等,以新颖的视角、新颖的语言刷新了历史读物的出版,让历史科学走出书斋,双效俱佳,成为出版界的亮点。他编辑生涯的起步,就表现出史学筑基的特点。

1990年,只有二十六岁的他开始策划“中国边疆通史丛书”。此前的中国通史著作,从范文澜到郭沫若、翦伯赞,都是以中原的视角看历史,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研究是很不够的,他认为“还应该站在边疆的角度看历史,把中国通史和边疆通史加起来,就是完整的中华通史”。经过十三个春秋的持续努力,2003年,丛书全套出版,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其中的《中国边疆经略史 》获得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担任大象出版社总编辑、社长期间,相新主持出版的点校本《全宋笔记》,历时十九年完成十辑一百零二册,共二千二百六十六万字;主持出版的《民国史料丛刊》,精装二千三百九十八册。这样的超级工程,体量惊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表现出当代出版家的眼光与魄力,成为大象出版社和河南出版的文化名片。

2011年,相新任职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其间,他以高屋建瓴的视野和出版战略家的魄力,对当时出版集团旗下十家出版社(目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下属出版社为十一家)的编辑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提出了“双十计划”,包括大象出版社“文献中国”“考古中国”,河南文艺出版社“传记中国”“小说中国”,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手工中国”,海燕出版社“绘本中国”,河南美术出版社“书法中国”,中州古籍出版社“方志中国”等特色产品线,使原本各自为战的出版社同心合力,形成协同作战的“出版豫军”,在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取得明显突破,引起新闻媒体和出版同行的关注和赞誉。

调任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后,他策划出版“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从文明之源、文化经典、文化黄河、文化传播等板块揭示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出史学筑基、文史融合、理念创新、视野宏阔的特点。至2023年夏,丛书已经出版二十三种,其中的《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河洛古国》《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等都取得了双效俱佳的喜人效果。

功底深厚的学者型诗人

相新是诗人,是学者型诗人,他的个人气质也是诗人、艺术家兼具。他的新诗和旧诗都很好,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准。他的诗集《复眼的世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窗外词》《游戏的秩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就很能说明其实力。

他能达到如此的艺术水准,是和他数十年的努力分不开的。在北师大读书时,他学的是历史专业。历史专业是北师大的王牌专业,由史學大师陈垣先生奠定学风基础。白寿彝、何兹全、赵光贤、刘乃和、顾诚等都是史学大家,亲自给本科生授课。在校期间,相新对历史文献学特别感兴趣,最后两年重点追随刘乃和先生,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刘先生曾多年担任陈垣先生的秘书,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得其真传。相新师从刘先生,可以说是陈垣先生的再传弟子。

陈垣先生在治学上提倡资料搜集的“竭泽而渔”,即尽力占有有关的一切资料。相新在治学上一直恪守师门心法,三十多年来一以贯之。

他主持出版简体字版《全宋词》,对词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编出了数十万字的《词谱入门》。他的《窗外词》的跋就是一篇简明词史,字数是作品的三分之一。为了创作新诗,他系统研究外国诗集、诗史、诗论,撰写完成《译诗品》,评论涉及九十多位外国大诗人。

毛泽东主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相新由于对写作的体裁充分了解并烂熟于心,他的创作已基本达到了自由境界。

我在《窗外词》的评论中就指出了相新的这一创作现象:既有厚积薄发,又有倚马可待,最多时一天可以写出五首不同词牌的词,并保证创作水准。

在创作上,他一手写旧体诗词,一手写新诗,量大而质高,这在诗人中是很罕见的。关于他的《窗外词》,我写了《当代词作的一大硕果》一文,收入书中。这里摘一下观点:“《窗外词》的总体特点是非古非今,亦古亦今,凸显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从传统的分类来说,《窗外词》属于学人之词,它比词人之词丰富,而比文人之词厚重。《窗外词》有上述的特点和独特风格,它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应该无须多说了。”

2023年11月6日,作家出版社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召开了“耿相新诗歌创作研讨会”,重点研讨了《游戏的秩序》和《复眼的世界》两部诗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者们一致认为,耿相新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内容厚重,以哲理性而见辨识度,进入当代知识分子探索的前沿。他是国内这两年来最好的诗人之一,两年来关于耿相新诗歌的评论已经有十多篇,成为诗坛的亮点之一。德国汉学家顾彬为他的诗集作序,同样强调耿相新诗歌的哲理性,“纯粹的诗歌,没有过去历史的包袱;如此纯净的诗句,在今天已经变得十分罕见”。

中原文化的当代传人

先前,在得知将举办“耿相新诗歌创作研讨会”之时,我有感而发,当即写下两首小诗,其一为:

华夏发祥在中原,大河奔涌年复年。

中州万古英雄气,借得相新赋新篇。

孟子早就说过知人论世,确为不刊之论。在笔者看来,耿相新是中原文化的当代传人。古今中外的文化在每一时代、每一地域都有其代表人物。在当今的中原,风云际会,机缘成熟,耿相新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人物。他是河南滑县人。滑县耿氏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耿随朝与从弟随卿、随龙一门三进士,被誉为“耿氏三凤”,传为佳话。相新的学识渊博,文思泉涌,确实是其来有自。

河南作为华夏文化的发祥之地,文化积淀之深厚不言自明。中原文化薪火相传,代有传人,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和文化精英。震古烁今的抗金英雄岳飞的出生地与滑县近在咫尺。到明末清初,大儒孙奇逢迁居辉县,开创了“北学”和河朔文化。“北学”与河朔文化的核心就是“出为名臣,处为醇儒”,忠于国家、民族,敢于担当,为人正直孝友,私德无缺。在这样的文化和地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耿相新,耳濡目染,得其滋养,受益至深。在北师大求学期间,他又得到刘乃和先生等名师点化,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治学写作做好了准备。从事出版工作之后,他广泛接触学者、作家,开阔视野,渡人与自渡并行不悖,勤奋好学,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滋养,在为作者作嫁衣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中原乃至中国出版界的佳话。

2024年,相新花甲之年將至,他的职业生涯将告一段落。对于正当壮年的他,或许是治学、写作的大好时机。在民族复兴的大时代,希望他有大作品、大作为,我期待着。

猜你喜欢
中原出版社历史
沁园春·赞中原
我等待……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你想踩着哪一款轮子飞驰?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