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地摊经济

2024-02-21 05:38刘良轩何言萌
中国市场 2024年6期

刘良轩 何言萌

摘 要:2023年,后尾箱集市风靡全国。后尾箱市場是一种新型的商业形式,具有资产轻、门槛低、形式灵活等优点,被誉为“高端地摊经济”。以社会属性、市井气息、文艺气息为特色的车尾箱市场,在不经意间扩大了城市消费场景,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景观,并且展现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然而,它同时也存在着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害、产品质量无法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困难等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后尾箱市场的管理,是城市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从后尾箱集市与传统集市的经营模式和存在优缺点的差异入手,对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文章重点从政府、组织者和摊贩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在满足多种需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为后尾箱集市这一新兴地摊经济的长远向好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端地摊经济;后尾箱集市;新兴流动地摊

中图分类号:F31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6-0078-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6.020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后疫情时期,针对新冠肺炎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市场低迷造成的失业情况,国务院出台针对地摊经济的优惠政策,逐步放松对地摊经济的监管,引导地摊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后尾箱集市应运而生。近两年来,在国内多地的线下晚间娱乐活动中,这个融合了场景、社交、氛围、消费等多种复合元素的流动集市逐渐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而对于新经济现象的治理也是社会治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所以对于后尾箱集市的治理,相关部门要疏堵结合,规范管理,不能一禁了之,更不能无为而治。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作为推动商品市场不断复苏的一个重大措施,摊贩经济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2023年前,昆明市便“划定更多适宜区域发展地摊经济、后尾箱经济、早市夜市等便民小微集市”。监督的完善以及政策的加持将会引发相关经营者的自发改造,同时也会助力后尾箱集市这一新兴流动地摊经济的正规化转型以及合法化发展。与此同时,车主之间还可通过创新IP及与周边商家合作,形成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间互相帮扶之景象,从而为所在城市的发展加劲提速。

2 后尾箱集市的起源与发展

“后尾箱集市”起源于西方,意思是一种后地摊经济。1980年9月,英格兰人柏丽·帕维特在英格兰肯特郡的一座农庄举办了全世界第一个汽车尾箱市场,即后尾箱集市。“后尾箱集市”除了具有个人自主交易属性外,还具有物品互换的原始经济性质。车主们可以开着小汽车,带着服装鞋帽、日用杂货、图书光碟、家电等,相聚后尾箱集市中互相交换以及买卖,共同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人自主购物空间。

这样的后尾箱集市,创业门槛低、无店面房租负担,更没有技术门槛,开私家车的后尾箱也可以用来装货及售货,不仅运作起来简单便捷,并且破产风险很小,从业者即使失利也可以很快“满血复活”。然而,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隔离在外的经营者无法出摊,封控在家的居民也无法外出,这就导致了后尾箱集市暂时性的停滞不前。

如今,政策已经彻底放开,同时,中央政府文明办也已具体规定,在2023年的全省文明城市考核目标中,不把占道运营、马路市场、流浪商贩等纳入考核,这让后尾箱集市等流动摊贩经济在全省文明城市的建设中以及后疫情时代下恢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秩序、解决民众日常需要的背景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流动摊贩市场得到了正名,而后尾箱集市也随之蓬勃发展。作为城市非正规经济的主要部分,热闹繁荣的流动摊贩集市如同都市里的“毛细血管”,不但吸引着众多的就业人口,还给人们带来了灵活多样的新型消费体验方式。

同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期间人们无法外出社交的遗憾。在疫情期间,因潜在的安全风险,人们出门的意愿不断降低,与此同时,社交欲望不断增强,于是,在后疫情时代突然兴起的“后尾箱集市”就成为人们情感表达和流行文化的一个载体。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和消费方式,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平台,又为外省青年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交友机会。

3 后尾箱集市主要优势概述

后疫情时期,各地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安全检查,保护人民安全,从而促进生产、保护就业、刺激市场。而具有低成本、低风险且灵活多变等特点的后尾箱集市,是一种快捷、高效的商品售卖方式。作为流动地摊经济的一种,在郊区的马路边、开放的商业综合体以及学校周边等地方,青年们自发组织起一座座的“车场”,开展一次次的线下“车卖”活动,这是因为后尾箱集市的出现为创业者的就业选择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同时,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也让商家们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后尾箱集市”中也有不少摊主利用网络流行媒介来吸引顾客。他们在做后尾箱生意的同时,也通过短视频进行直播,从而吸引更多的网民。一些摊主与商户进行合作,还在车身上印上了其他商家的二维码,从而吸引线下的顾客,让他们在线上增加人流量。“后尾箱经济”不仅催生了夜间消费的多样化,还能促进经营者革新经营方式和自发开拓市场。同时,对车辆牌照及付款二维码进行扫描后,可以在不泄露买家信息的前提下助力相关部门在特殊情况下的人员排查工作,这为今后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筛查工作提供了高效的渠道,有利于促进“汽车后尾箱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与传统的流动小贩比较,“后尾箱经济”在经营方式上更加重视摊主的自我表现。与传统集市“买后即走”的购物模式相比,充满创意的后尾箱及其装饰就已经吸引了很多年轻顾客。摊主手工制作的产品也可以作为一个媒介,让人们通过这个媒介来交流,共同理解产品的创意,并由此而结交。这种商业模式更加人性化,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在认识了解文创产品背后内涵的同时,也会促进与他人之间的文化以及社交活动的开展。

4 后尾箱集市主要矛盾点剖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摊贩经济一度被视作市场经济的活水,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但其存在的流动性强、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缺陷使其很快再度受到打压。存在问题如下四点。

4.1 后尾箱集市存在“多头监管”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难题

流动摊贩经营的商品种类十分多样,包括小吃夜宵类、瓜果蔬菜类、小商品类等。因此,治理流动摊贩会涉及工商、食品药品检疫局、公安局等多个部门。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都是由单一的城管来处理各种各样的有关流动摊贩的问题。不止是食品追踪溯源这一问题全凭城管这一社会管理力量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对城管人员来说,后尾箱集市的经营存在占道的问题,而现在机动车占道的主要来源就是违停,所以它现在必须归交管部门管理;对交管部门人员来说,后尾箱市场“打一枪换一个地点”,同时其所处的经营位置还不确定是否属于违停;对市场监管部门人员来说,其负责管理的主要是商业街内的所有具有相关经营许可证的门面的餐饮经营户,而目前后尾箱集市中管理的对象基本是流动摊贩,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只能靠摊主自觉,所以“多头监管”这一显著而复杂的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城管与小贩打架斗殴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城管“暴力执法”也多次登上热搜。对于“后尾箱集市”这种新兴经济形式,相关城市管理者对此也不知如何管理,导致态度极度恶劣的摊贩或城管依旧我行我素,不断加剧城管与摊贩的矛盾。

4.2 宣传方式传统,危害周边日常生活环境

宣传方式传统又单一且没有进行规范统一管理后的摊贩会对附近住户带来交通不便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在环保方面,后尾箱集市会产生噪声,会对环境造成声学污染,为了使其摊点显得显眼,同时为了吸引人们目光,摊主会通过吆喝、喇叭或者音箱循环播放广告文案,这样会破坏周边工作者以及市民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安静环境,同时噪声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道路交通方面,地摊为了吸纳线下人气,常在车站、街头设摊,又或者占道经营,给原本就拥挤的交通带来了更多麻烦。同时,后尾箱集市线下客流量高峰期和通勤交通高峰期有重叠,此种集市的营业将会加重客流密集地段的交通拥堵状况,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如果在此期间出现紧急状况,将会不利于民众避难及相关单位进行交通调控工作。

4.3 商品質量难以保障

低成本是后备箱集市受到经营者青睐的关键,其因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无须向固定商铺那样定期缴纳房租,二是大多数后尾箱集市为无证经营。摊位流动性强使得不少摊主对贩售的低质产品抱有侥幸心理,以为顾客将无法问责以及他们自己也没必要因为追求高质量而提高经营成本,因此无须向消费者供应生产成本比较高的优质产品。摊铺无证占道以及经营不仅意味着消费者无法确定商品是否合格,还意味着相关的监管部门无法通过相关指定证件确认其经营是否正规以及无法进行更多正规化的附属认证环节,当摊位出现问题时执法人员也无法有效地惩罚摊主。与此同时,周围商家同样抱有侥幸心理售卖“三无产品”,这会在后尾箱集市这一经济形式的商圈内助长售卖无质量保障商品的不良风气,最终导致顾客被骗和执法人员难以管理的局面。

4.4 顾客维权困难

地摊的强流动性使顾客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还能再碰到同样的地摊摊点。此外,部分已经被顾客所购买产品的质量,摊主无法在摊点现场进行证明,当人们发觉所购商品的质量与自己期望不符或与店主约定不符后,无法再次找摊主联系解决,于是售出产品出现售后维权困难的问题。在人们试图行使自己的保护权利之际,此摊可能已经搬离,这就导致购买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合法维护。同时,地摊摊主在介绍商品时通常只是口头承诺,其销售产品在是否具有对应的质量保证文件上存在较大疑问,这更加剧了人们维权的难度。消费者维权难会破坏流动地摊产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从而抑制顾客的购买欲望。这也不利于流动摊贩特别是后尾箱集市的良性持续化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地摊摊主的失业风险。

5 相关对策探讨

5.1 明确追责对象,优化对摊贩的管理模式

经营人员要明确责任制;执法人员问责要追究到底,努力做到责任覆盖无盲区;相关机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责任追究,对履行主体责任建设和监督责任不力的人员要追究责任。对于相关摊贩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街道周边的宣传和培训来提升小商贩的素质,或者是在摊主同时空闲时,要求他们去往就近的街道办事处参与相关的法律以及安全培训。在执法过程中,城管应杜绝暴力执法,根据摊主犯错的重大程度明确指出其错误原因,并要求摊主按质按量地完成相关培训任务并要求其进行相关整改,同时,城市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能被忽略。现在出台了许多关于协管员的相关管理制度,还有一批批“90后”的城管们也都响应号召主动参与社会建设,并用合理且高效的方式努力地改善着昔日城管与摊贩之间“水深火热”的旧时关系和城市的面貌,这一切也展现了政府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但是,要想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同时这是一种摊贩与城管间双向的关系。所以城管部门要负起责任,与相关摊贩进行平等的沟通,而不是将他们像过街老鼠一样看待。

5.2 结合新兴媒介,缓解线下人流量压力

如今的互联网购物正蓬勃发展,在疫情常态化下人们已经更加习惯于线上的商品购买,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一些线下运营的店铺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从各种“网红店”生意红火的场面中不难看出,运用互联网等线上渠道进行营销对店铺的盈利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传统摊铺经营者来说,其商品的交易基本都可以利用支付宝、微信等方式完成,这意味着店铺已经拥有了最基本的互联网营销设施。对于流动地摊,特别是后尾箱集市这种高级摊贩经济来说,最关键的就是突出其产品外观、味道以及制作方式等方面的特色,随后发送到网络平台上以引发更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果可以找准地摊特点,摊主将能够借助网络平台不断积累人气; 而地摊售卖商品的质量如果也达到了消费者的期望,那么将会产生二次传播的效应,这有利于提高顾客线上回头率,并能使强流动性的地摊市场获得较为稳定的线上顾客基数,同时会缓解线下人流量对集市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压力。

5.3 重形更重质

不少摊主都觉得,提升流动地摊运营效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引人注目,而在一般消费者看来,被引起关注程度大小与是否进行消费行为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因为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而唯有当商品的质量达到了消费者的期望,摊主们才能够使顾客得到良性的消费行为的积极感受,才能使顾客更加乐意地进行持续消费行为。尤其当前“地摊经济热”已开始慢慢降温,这就更要求整个地摊商户用更加优秀的商品以及可以给予良性消费行为的积极感受来吸引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地摊商户在消费者心中是个整体,其形象在消费者眼中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如果有某个店家做出了让某位消费者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的举动,那么其他的消费者对整个同类地摊的印象都会变差,这样会极大地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地摊摊主不但要用商品形象留住消费者,还要用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消费者购买后的“高质量”感受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5.4 设置固定的电子区域码

后尾箱集市的营业区位杂乱一直都是因其流动性强所导致的属于流动地摊特有属性的主要现象之一,但推动地摊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就允许地摊到处乱摆放,各地相关主管部门对于其放置范围应该进行相应界定。摊铺划区管理有利于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对地摊的各种不当活动加以监督,从而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损害环境卫生、干扰道路交通和私拉电线等重大安全隐患。同时,相对稳定的摆摊区更便于人们进行消费活动,也有利于维护市民利益。通过行政区的重划与管控,可以有效提升地摊“脏乱差”的生活环境,提升地摊在人们眼中的良好印象,从而降低后尾箱集市“脏乱差”的固化印象对文明城市冲击的影响,推动地摊的良性发展。另外,在多种传染病防治的常态化场景下,对地摊的摆放进行规范化划区还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地摊摊主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的有关规定,让摊铺弄清楚“场所码”,以便相关卫生部门能够清楚了解人群的运动路径、排查各级接触人员。与此同时,在确定了地摊摆放位置后,当地政府部门也应注意与摊贩之间的信息交流配合,并充分考虑地摊摊主的权益,从而促进城市网格化以及规范化发展。

6 结論

6.1 现状总结

后尾箱市场在政府保障下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各种困难亟待解决,为了确保自身市场的健康发展以至于形成城市的文化,要求地摊摊主、地摊市场组织者、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三者通力合作,在地摊生产区域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区域寻找好平衡点,解决管理不全、环境不好、品控不严、顾客难维权等主要问题,维护地摊摊主利益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们对义务的履行情况,使后尾箱集市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6.2 未来展望

市场要发展,首先,必须要考虑并优化其所在的区位经营点。后尾箱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年轻人,所以选址要选择在城市中心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其次,依托年轻人为主题所发展的后尾箱集市,还需要聚焦文创性、文艺范以及社交性等属性,不断发展属于自己的、具有创新化特征的同时具有优秀文化导向性的后尾箱集市,并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时间段与其他商户进行合作,努力成为所在城市的一道带有文化气息的亮丽的风景线。此外,后尾箱集市属于一种较为新兴的经济形式,运行一定要合理且规范,相关人员也要根据其存在的主要矛盾以及其他问题思考解决方案,相关执法人员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以及赋予后尾箱商户固定的电子区位码来促进相关机构对其的调控。相关营业人员可通过多种新兴途径宣传自己的集市,在增强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的同时,积极配合执法人员的工作,促进后尾箱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最后,后尾箱市场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大众化的市场,依然需要摊主不断思考以及创新与管理者不断的监督以及关注,努力构建“政府—摊贩—主办方”三者协力合作的常态网格化的局面,将后尾箱集市打造成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具有文化性和社交性等多种属性的“高端地摊”场所,助力城市的稳步发展及建设。

参考文献:

[1]黄耿志.城市摊贩的社会经济根源与空间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杨红娟,董文华.浅析地摊经济的历史及常态化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3):156-158.

[3]林琳,刘欢,贾萧姗.地摊经济的政府治理之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45-48.

[4]王成栋.引导“地摊经济”有序发展[J].人民论坛,2020(20):77-79.

[5]彭蛟,张子林,彭小兵.地摊经济发展融入城市治理的逻辑之道:基于ISM-MICMAC模型[J].企业经济,2021,40(6):103-110.

[6]袁如意.疫情防控常态化视角下的地摊经济[J].中国市场,2021(6):86-87.

[7]徐雯婧.疫情常态化下成都市地摊经济现状及其影响[J].中国商论,2022(9):25.

[8]佘颖.后备箱集市要绚烂也要规范[EB/OL].经济日报.(2022-7-20).http://views.ce.cn/view/ent/202207/20/t20220720_37885239.shtml.

[9]刘鲁,余力.打开一车人间烟火[EB/OL].成都日报.(2022-10-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8069621766578656.

[10]贾慧,华馨彤,蒋超颖.新媒体社交平台助力摊贩经济发展分析[J].中国报业, 2022(14):2.

[作者简介]刘良轩(2003—),男,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何言萌(2003—),女,满族,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