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袁迎春,江苏省太仓市艺禾幼教中心高级教师。
摘要:幼儿园的园所空间是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主要场所。本文阐述了幼儿园实施顶层规划,改造专用活动室、公共空间走道、教师工作场所,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建设适合幼儿学习、生活的共享空间,并梳理了实施方案、资源建设、组织形式、指导策略等具体有效的方法,初步形成以环境促进幼儿生活、教育、学习高度互融的幼儿园高质量建设实践样态。
关键词:儿童共享空间;走园游戏;探索;策略
儿童共享空间是指幼儿园内公共场域空间,包括幼儿园的专用活动室、厨房餐厅生活用房、走廊楼梯辅助用房、连廊阳台公共游戏区、户外游戏场等。走园游戏是儿童在共享空间内实施的一种开放创新的游戏组织形式。基于幼儿园儿童共享空间创设的走园游戏,是指幼儿园充分利用公共场域形成的共享空间,并赋予共享空间生活、学习教育的功能,使其成为另一种灵活、多元、有效的学习空间。
一、制定使用方案,挖掘专用活动室共享空间的深度教育功能
环境建设是幼儿园的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应让环境呈现有效的教育功能,让儿童在环境空间里完成有价值的生活游戏、产生有意义的对话,使环境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进而促进儿童个体发展。笔者带领的团队立足儿童需求,全面调研,顶层规划,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环境里推进儿童共享空间的建设与实施,保证了在共享空间中儿童能与灵活多元的环境实现对话。
(一)全面制定儿童共享空间建设实施方案
团队的儿童共享空间建设分为两个配套方案:一是建设方案,包括儿童共享空间的建设宗旨、建设理念、使用说明、发展历程、核心目标、空间地图等。建设方案是幼儿园空间设计规划的指南,是指引儿童空间建设的方向标,其合理制定能保证共享空间建设有章可依、有序可循。二是实施方案,包括走园游戏安排表、走园游戏活动流程、走园游戏身份牌,以及教师观察记录、家长问卷调查、阶段情况分析、幼儿游戏日记、游戏教育故事等。实施方案是建设儿童共享空间后开展走园游戏的操作手册,是指引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性实用指南。
通过两个方案的配套制定与实施,团队实现了儿童共享空间建设与走园游戏组织指导的高度匹配,保证了儿童共享空间的有效利用和方案的高效实施,为儿童高质量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二)深度挖掘儿童共享空间的教育功能
儿童共享空间与常规幼儿园教育空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规划一室多区空间。幼儿园可以根据专用室的既有功能,在一个专用活动室内规划设计多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实现一室分区活动,帮助儿童实现多通道学习。例如,在图书室可以开辟阅读区、听说区、舞台区、指偶区、创作区等。二是建设多层次材料库。幼儿园为儿童共享空间开辟便捷实用、丰富多元的材料资源库,使材料服务于儿童的游戏和学习。三是实现一室多用途。幼儿园应将儿童共享空间的单一用途拓展为多种用途,在不同情境下最大化地发挥专用活动室的功能。
二、挖掘人力资源,赋予教职工生活工作场所教育价值
人力资源包括家长资源、教师资源及社区人力资源等,在幼儿园教育资源中具有能动作用。儿童共享空间的场域开放、活动组织等需要幼儿园打破原有的人员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合理建设有效的人力资源储备库,从而保证共享空间在开放时间内有组织、有秩序,满足儿童的各项活动需求。
(一)全面挖掘并优化园所人力资源
儿童共享空间人力资源的优化方式主要有:一是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的共享空间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教师应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发展参与共享空间建设,最大化地发挥个人专业资源,并有效支撑儿童在共享空间内进行游戏活动。二是开发家长资源。幼儿园可优化家长助教资源,把适合参与共享空间组织的家长资源纳入走园游戏中,补充园内教师资源数量不足和专业缺项的问题。三是建立专业资源。幼儿园可聘请校外专家,提升共享空间活动的教育性和专业性。
(二)赋予教职工生活、工作场所教育价值
幼儿园园内、园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推动原有教职工生活、工作场所的改建,在赋予其教育功能后,也使幼儿园儿童共享空间的教育价值得到拓展。一是打开原有封闭的教师空间。几乎每所幼儿园都有教学资源库和办公材料仓库,其中的材料本身就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且品种丰富、功能多样。幼儿园可将原本只对教师定期开放的封闭空间进行开放式调整。例如,制度调整方面,将领物制度调整为开放式材料库资源使用制度;功能调整方面,将教学具仓库、教师资源库调整为师生共用的开放式学习生活材料库。二是赋予成人空间教育功能。幼儿园内有部分空间是成人生活空间,如幼儿园把教师餐厅的桌椅改造为适合儿童高度的矮桌椅,并配备食品导台,添置小餐具、小电器、小操作台等厨房设备,使教师厨房变为可开展儿童活动课程的专用场所。幼儿园以“儿童的视角”建设儿童共享空间,有利于形成独特并有意义的教育空间。三是利用成人空间资源建设游戏场域。幼儿园的一些专用特殊空间的合理利用,既保证了专用特殊空间设备常用常新,又有效拓展了幼儿的游戏内容。
三、完善指导策略,优化师幼公共场域的教育空间资源
有效的组织指导是共享空间教育价值落地的根本保证,是检验共享空间环境建设真正体现儿童视角、儿童本位的重要手段。开放的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指导策略、不断优化调整的共享空间资源,都能为儿童多元学习、提升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一)完善组织形式和指导策略
开放的儿童共享空间建设优化了原有的师幼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指导策略更加灵活,从而能够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1.优化组织形式
一是分散式组织。幼儿园建设多元开放的儿童共享空间后,改变了原来儿童只能集中在少数几个专用活动室开展活动的情况。一个班的儿童甚至一个年级的儿童,能够同时分散到十几个儿童共享空间中开展游戏。相对分散的人数,保证了儿童游戏的参与度和参与量。二是小组化组织。原来的专用活动室基本以教师集体组织活动为主,建立儿童共享空间活动区后,在走园游戏时儿童可以自由結伴、灵活组合,自主参与游戏活动。兴趣相同的儿童自发组成活动小组,满足了儿童互相交流、学习的需求。三是混班型组织。在开放的共享空间区域中,儿童来自不同的班级,新的同伴组合打破了班级的界限,儿童在玩游戏的同时能不断结交到新朋友,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四是混龄型组织。幼儿园可在走园游戏中不定期开展混龄活动,即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共同参与到走园游戏中,自由结伴,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激励其自主成长。
2.优化指导策略
一是优化情境创设策略。幼儿园通过多元材料创设符合儿童兴趣的游戏情境,有效引发不同能力的儿童进行探究和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二是优化问题引导策略。幼儿园通过创设激疑、操作、争议、迁移等问题,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儿童深入学习。三是优化多元参与策略。幼儿园引导多元身份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灵活参与儿童的活动,给予儿童适当帮助,支持儿童学习。四是优化适度留白策略。幼儿园给予儿童适度的时间、空间,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拥有自我管理与自我学习的机会。
(二)优化公共场域的教育资源
在实施走园游戏的过程中,开放的游戏内容、游戏形式以及丰富的游戏资源,使整个幼儿园的空间环境灵活而生动。走园游戏实施一阶段后,园内还可以对门厅、连廊、垃圾站等场域进行优化利用。
一是优化室内公共空间。幼儿园可利用入园大厅和建筑连接处的大小门厅,策划符合其文化的展示区,并使之成为儿童参与主题活动、美术创意活动的展示平台。二是优化室内垂直空间。幼儿园可利用部分垂直墙面开展攀岩拓展运动,利用护栏开展种植活动,利用楼梯开展爬坡活动。三是优化室外公共空间。在室外空间方面,除了运动场域和自然场域外,幼儿园可根据儿童活动需要对一些公共场域中的独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拓展。
四、基于儿童发展,指向高质量园所样态建设实践
基于儿童共享空间开展的幼儿园走园游戏活动,以丰富的主题内容、多样多层次的材料给予儿童更多选择的机会,满足了不同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开展更深入的学习,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一)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尊重儿童的学习需求,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建设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多通道感知的开放式学习空间,使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层次的儿童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发现未知的世界,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儿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二)提升组织者专业教育理念
通过在儿童共享空间实施走园游戏活动,组织者(包括教师、家长等)从理念到方法都发生了重要转变,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帮助,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为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并观察发现儿童行为,支持儿童学习与发展。
(三)实现高质量园所发展样态
儿童共享空间的建设基于儿童的视角,尊重儿童的需求,其教育功能是持续性的、深入性的,是不断变化和延展的。同样,走园游戏的实施也会随着资源的变化、空间的调整不断优化。这种动态的变化离不开儿童发展的需求,也离不开教育理念的更新,更离不开最终教育目标的落实。这样的实践过程最终呈现的是一种有创新、有品质的高质量园所发展样态。
基于儿童共享空间实施幼儿园走园游戏活动,真正诠释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主张。幼儿园将环境空间还给儿童,让儿童在自主、开放、有序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最大化地满足了儿童在幼儿园全域空间中实现增长生活体验、获得知识经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海英.幼兒混龄走班游戏活动的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2]许继欣.幼儿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