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智课堂、长作业、正心态”之合力,提升“双减”效益绝对值

2024-02-20 06:04上海市青浦区白鹤小学
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作业课堂教师

陆 奕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小学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其背后传递出扭转“唯升学”的不科学导向和维护教育良好生态的坚强决心。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如何在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中,借助教师适切的学习指导,令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导向深度学习,进而提升核心素养,最终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专家们所言:“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而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回顾作为一线教师前期在践行“双减”政策过程中真实的教学经历,就“智课堂、长作业、正心态”等方面作一些总结与梳理,以期提升“双减”效益的绝对值,最终回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点。

一、智慧课堂增效,提升探究源诉求

《意见》强化了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而课堂效率的提高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故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能”,潜心治学,勇于开拓创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智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学得快乐、投入。

(一)注重学情分析,锚定学习起点

学情分析是影响教师课堂指导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了精准的学情分析,教师才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明确何时介入指导、介入何种程度的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其搭建学科知识习得与能力素养提升之间的桥梁。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表面积变化”一课时,教师考虑到表面积的变化比较抽象,少数正方体拼接时,学生观察、列式相对较易,但随着正方体个数的增加,学生在探究由4 个至多个相同正方体组成新长方体的面积变化情况时,难度较大,对于数据的记录和观察也有一定的困难,归纳计算公式更是如此。因此,我们针对学情,在操作活动前引入了“接缝”这个概念,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辅之多媒体分析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比较等多种方式最终解决问题。虽说“接缝”的引入可能会需要增加一些释义的时间,但是从效果来看,学生在推导过程中,指向性更为明显,语句表述也更完整,目标的达成度也更高了。

(二)多元体验增趣,激发课堂活力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习得都离不开个体的亲身体验。但在以往教学中,有些操作体验只辐射到了部分学生,有些集体体验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导致感受并不充分,因此我们在基于课程标准前提下,于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创设连贯的多元体验,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外部条件,使其调用多项感官积极投入“沉浸式”学习中,由此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吨的认识”一课时,仅通过观察、演示和练习等凭空建立的量感是没有意义的,但教室内又很难为学生提供精准的相关学具,帮助全体亲身体验,故我们尝试在课前请每位学生先行了解自身体重,再利用该年段的学生体重约为25 kg作为切入点,通过4 人小组合作,找一位朋友“抱一抱”合理导入,使之初步拥有“重”的体验。再以教师体重约50 kg 为突破口,请部分学生亲身体验、表达,其余学生观察、倾听、思考来完成此处量感之建立,即要抱起50 kg的重量,以他们的年龄还是十分困难的。继而请学生想象并推测抱两个、三个甚至是二十个这样的重量时会是什么感受。在这个环节中,体验学生在逐步经历质量递增的过程中,完成吨的量感建立。而这样的迁移也令千克和吨之间的换算流畅地画上了等号。

从课中师生融洽的互动及学生争先恐后的清晰表达中可见,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相信由此建立的量感也会更为深刻。

(三)数字交互融合,优化学习方式

数字化全面赋能教育是当今课堂的新格局,各种多媒体产品的诞生赋予了传统课堂新的生命,我们试图撷取、融合各软件中的优势部分,为学生新知的探索和发现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模拟、交互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沪教版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将互动性更强的白板软件融入传统的数字化教学。由于寻找对称轴的课堂生成较多,是教师课前不能完全掌控的,因此电子白板此处的优势尤为明显,它可以邀请学生上前即兴画出他们所找到的对称轴,并用直尺加以规范。从表现来看,学生在这里的投入度非常高。而课堂结尾,又让学生以轴对称的理念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网络连接功能,及时向全班同学展示优秀作品。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轴对称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在感受对称美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四)学科文化渗透,品质课后服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常态课堂中时而因考虑课时进度而推进缓慢,课后服务的推行则给了我们新的契机。作为数学任课教师,我们在常态课堂中先适当渗透本课学科知识的相关历史,随之在当日课后服务时间段中进行延展和补充,让数学也具有文化的厚重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由兴趣所带动的学习积极性,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本学科后续持续投入的心态。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沪教版表内乘法时,以往的课堂往往迫于教学进度压力,对于乘法表的由来和发展通常涉及较少,普遍的是由观察数射线的同数累加为导入,直接引至乘法新知的探究。而此时的课后服务,除了可以走向操场、走向舞蹈房、走向实验室,同样也可以走向“古代的智慧”,我们的教师通过查询九九乘法表相关资料,在服务时段为学生呈现这项中国独有“秘术”的历史由来,另其不仅体会到乘法表简单易记的特性,还能在文化渗透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长短作业合力,延展学习项目式

“双减”推进背景下,作业已经成为热词。它让教育改革触摸到了最日常、最专业、最深刻的角落。因此,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们需积极地对作业进行实践和研究,以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来进一步控制总量,进而达成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

(一)“短”作业巩固,厘清知识重点

《意见》中指出要“减轻”,而非“免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因此布置适切的“短”作业是必要的。我们严格遵照“双减”要求,将此类作业以针对性的“基础巩固”为主,教师通过对日常作业的筛选、分层和再设计,使练习的每一题与目标所需达成的学习水平一一对应,并通过提前“下水”估测学生的完成时间,严格把控课后作业的“质”和“量”,使其“短”而“精”。笔者以五年级列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的课时作业单设计为例(如图1所示)。

图1

“短”作业的存在,减少了学生重复操练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反馈课堂,加深其对新知的理解。而其“较易”的特点也令不同能力阶层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均能收获相应的成就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科素养,滋生学习兴趣。

(二)“话”作业拓展,内化学科本质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愿望。但由于农村孩子相对腼腆,多数不善表达。故对标五项管理要求,针对低年段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实际情况,为了令该年段的学生对接“短作业”相同的教学目标,我们尝试布置相应的“五官”作业,作为对“短作业”的补充,试图让孩子在课后继续调用身体各项机能器官,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将知识习得内化。

1.用“口”说

例如,在每节课后,请学生向家长说一说当日所学,包括推理过程或归纳总结,或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在递交“口头作业”时针对自己擅长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答题思路,或是请学生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说出其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等。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更完整和规范了,还加强了他们捕获信息、推理分析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2.用“耳”听

2020 年开始的在线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优质的“数字化”资源。不少“知识胶囊”在任课教师的高度智慧下应运而生,它们不仅具有系统、完整、规范的特点,更是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知识巩固的个性化信息设计。现如今,在加强五项管理用眼卫生的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用“耳”感受。“胶囊作业”即用孩子更愿意倾听的语言将学科知识娓娓道来,还能让家长共同参与“听”的过程,协助孩子及时完成知识的复盘和汇总,最终反向促进学生课堂的倾听习惯。

(三)“长”作业迁移,提升核心素养

在学生习得核心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解决真实问题的扩展探究活动,时间可以以周为单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未知的世界,以期在经历“长作业”的过程中,“长”出更多的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年、月、日”单元时,我们就结合课内外贯通融合式教学中关于“长作业”的精神,针对本单元不同的课时内容尝试设计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结合调查、画图、小组合作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的作业和试题。其中包括:调查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切日期并简单介绍;在自己的身份证上寻找和年、月、日有关的信息;找一找班内相同月或相同日生日的伙伴,并推测需要调查多少人,就会有此类现象发生;以电视台工作人员的身份为一部48 集的动画片拟定开播日期和播放周期的方案;四人小组合作制作“美观”的年历,了解中国独有的农历年的由来等。此类作业以“解决问题”的形态呈现,让学生在主动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持久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综合能力,最终正向激发下阶段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心态激励赋能,滋生发展内驱力

如今,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为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塑造好每个学生。虽然受到了众多家长的支持和拥护,但同时也面临很大挑战,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许多观念不能及时转变。因此,我们需要集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力,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将彼此的心态调整、归正。

(一)修正心理偏差

1.学生的懈怠

对于“双减”任务的落实,学生一片欢呼,这一现象也就造成了部分学生思想上的懈怠。此时,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关注到学生思想、心理上的动态变化,及时跟进、疏通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其理性地融入带有“双减”标签的学习中。

2.教师的焦虑

作为学科教师,虽然能理解“双减”政策的初衷,但在短时间内也会感到“不适”。不仅要对原有的教学节奏和计划做适应调整,考虑学生的“减负”量,还要考虑知识体系的效果、学业的拓展与深化以及学科之间的互相协调。个别教师难免出现焦虑的负面情绪。此时,我们就需要再次明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的任务是“育人”,而不是“育分”。我们应以“全员导师”的身份,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言传身教,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3.家长的彷徨

不可否认,部分家长对待“双减”的心理由最初的如释重负逐步转向焦虑。因此,我们要帮助家长明确“双减”下的家庭教育,不是家庭补习。适时将“五育”并举渗透进家庭生活的每一处,从而正确继承中国传统的“家教”文化。

(二)正向激励评价

小学生在课内外的成果一旦得到更多肯定,将更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故可结合课程教学评价指南,在课堂内的不同环节穿插积极评价,再利用课后服务时段查看、点赞同伴优秀作业找到差距,收获老师温馨而独特的评语,而后者也能在同伴的点赞中收获更多自信,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的热情。最终使每一位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成功感,滋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猜你喜欢
作业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作业
圆我教师梦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