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前一阵子,我收到三年前毕业的学生小刘发来的微信,说已经被伦敦国王学院录取,我真是打心底为她感到高兴。小刘是以“问题女孩”的角色进入我的视线的,当时我即将接手一个班,这个班上的“女版F4”,在初中前两年屡次抱团违纪,公然挑衅老师,不承认错误,不接受批评,她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爱的四点需要
第一次见到小刘时我有些意外,这个笑容满面,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又有点娇憨模样的女孩,除了明显看得出化了妆,其他似乎没有什么符合我刻板印象中所谓“问题学生”的样子。在后面的接触和了解中,我更是感觉到她所表现的各种无所谓只是表象,这其实就是一个缺乏自信,特别没有安全感的小女孩。这种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爱护,可怎样在平凡的日常中落实关爱而不让它仅仅是隔靴搔痒?我们要注意爱的几点需要。
爱需要倾听。倾听是接近一个人心灵的最好方法,带有同理心的倾听会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也会帮老师收获他的好感与信任。
爱需要欣赏。当我们摒弃狭隘,带着理解和包容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也许从未被关注的与众不同,此时我们一个欣赏的手势或是眼神,可能会让孩子的自信之花就此开放。
爱需要信任。信任是一种力量,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相信自己,我们的期待之心可以帮助他们鼓起勇气并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
爱需要赞美。赞美是欣赏与信任的结果,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老师的赞美,是对学生的认可与期许,这种评价让他们获得自信,产生自豪,激发自尊,是他们继续向上的动力来源。
二、爱会积少成多
1.倾听与欣赏带来信任与依赖
第一天,看着初次见面带点试探又隐约有点敌意的女孩,我轻轻放过她化妆的事情,还借着和她同路回家的机会和她聊了一路。就这样,我和她的沟通有了一个还算愉快的开始。
也许是我的倾听减少了她的敌意,或是她还在试探我所以不愿意和我闹僵,第一节化学课后,我收到了她交上来的作业,这正是一个可以和她继续良好沟通的机会。我在她认真完成的作业上打了A+的等级,还在本子上留言,强调课上要求背诵的元素符号下节课要默写,提醒她回去要认真复习。她果然没有辜负我,随堂的默写测试得到了满分,这对她而言简直算得上一鸣惊人了。课堂上她在大家的惊叹声和掌声中有点害羞但又难掩得意的神情,我至今想起来依旧忍俊不禁。第二天在她交上来的作业上我看到了一颗红红的爱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作业本成了我和她的沟通联络本,她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我除了鼓励她好好学化学,还时不时在本子上表扬她,诸如连续一周没有迟到,或是某节课上特别认真所以答出了一个很难的问题,或是做实验动作很标准等等,反馈了我看到的、听到的她的各种努力和进步,不断肯定她。看着她打开作业本自己一个人偷偷傻乐的样子,看到她在作业本上写的诸如“你的镁偷走了我的锌”“你就像氧气支持我的燃烧”这样化学味道浓郁的“甜言蜜语”,我知道我已经慢慢得到这个女孩的信任。我和她的沟通开始渐入佳境,她越来越愿意和我聊天,告诉我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还主动加了我的微信。而且,我发现我在作业本上对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她也开始愿意接受并努力去实现,至少她的违纪情况越来越少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我把和小刘平时微信的截图处理后放在了家长会的PPT上,和家长们一起分享孩子的快乐与忧愁,努力与挫败,收获与欢笑,和家长们一起了解孩子的困惑与迷茫,一起尝试更加靠近自己的孩子,寻找和孩子相处的更好的方法。尽管没有显示姓名,但小刘依然觉得很荣幸能在家长面前代表班级的同学,她妈妈会后对她有了更多的理解,也让她更加愿意依赖我,作为沟通纽带的我获得了家长们的信赖和支持。
2.信任帮助孩子成长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有一个保留项目就是班服的设计与展示。小刘不止一次和我提起她对班服的一些想法,于是我建议她在班会课向大家阐述,争取班服设计的权利。她听到后满脸的跃跃欲试,却又害怕自己做不好会被同学们怪罪。我很坚定地告诉她,相信她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找我帮忙。因为她平时就比较喜欢打扮,算是同学心目中的“潮人”,而且她的設计确实新颖,班会课后,班服设计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肩上。我看着她开始忙碌,挑选颜色,完善细节,统计同学尺码,联系家委,联系供应商,还为了精益求精在班级群里发动了几次投票征求大家意见,如果不是我提醒她要注意留足制作和发货的时间,还不知道她会更改多少稿。靓丽的班服最后不负众望获得了“最佳班服设计奖”,她也高票当选了运动会的“最佳服务奖”。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奖,但接过奖状的那个瞬间,我看到了她眼里的星光,班服设计让她自己和班上的同学都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她。
三、用爱点燃一把火
有了之前的作业本的交流经历,小刘毕业后依然不吝在微信里表达她对我的喜爱与感激。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虽然说不清我到底做了什么事让她印象深刻,但她总是觉得我会始终站在她的身后,也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走进校门看到我似乎就会有不逃避、再努力坚持一下的勇气,甚至毕业后还偶尔有“要是读一辈子初三就好了”的感慨。
作为总是“在初三等你”的化学老师,我一直认为自己和学生间的缘分浅浅,但也许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用关爱联系起来的缘分,注定会长长久久地持续下去吧。
回想起来,初三这一年我并没有使小刘脱胎换骨就此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她虽在不断进步但依旧时时懒散,中考成绩也并不突出,但我用点滴关爱在她心里慢慢点燃了一把火。这把火让她重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也帮助她在学习上逐渐自信和自律,我也相信这把火会越烧越旺,让她终将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用爱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他们都会成为明天耀眼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