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韵竹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景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析项目成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为了充分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我们以PBL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开展科学区域创设活动,以实现幼儿真实性和个性化的学习。
PBL模式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引导幼儿敬畏自然、生命、科学
传统教学重技能、轻文化,而项目式学习可以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关注真实世界,敬畏自然与生命,理解社会。
例如,疫情期间,我班开展了项目活动《会呼吸的口罩》。我们在科学区域中投放了不同的口罩,让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各种口罩的佩戴方法,引导孩子树立个人防护意识。同时,通过阅读绘本、倾听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引导幼儿认识、敬畏生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防疫心态。?
一个好的项目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培养孩子尊重生命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打开孩子看世界的窗。
(二)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在真实问题情景中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持续探究,让孩子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拥有真实解决问题的经历。
还是以《会呼吸的口罩》为例。幼儿从家里带来不同种类的口罩进行探究。在观察口罩的时候,小睿问:“为什么所有的口罩中间都有横线呢?”萌萌问:“口罩最上端硬硬的‘小棒’是什么做的呢?”……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探究,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提供依据。有的孩子提出把口罩拆开看一看那根“小棒”是什么。孩子们拆开口罩后,发现“小棒”似乎是金属材质的,我告诉他们,这叫鼻夹条。于是,他们对鼻夹条的特性有了探究兴趣,生发了新的探究活动。
为什么口罩中间要装一根鼻夹条呢?孩子们又产生了疑问。这时,我说:“假如没有这个鼻夹条会怎么样?”孩子们剪出和口罩一样大的纸在脸上比画,发现如果没有鼻夹条定型,鼻梁处会出现很大的缝隙,口罩的防护作用会大大减弱。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发现两者的不同点,并了解了口罩中间要有鼻夹条的原因。
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而是在情境中获得生长性的经验,并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幼儿在一次次探索中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使学习更加自主真实、个性化。
(三)逐步探索项目升级
项目活动存在不同的形态,但都是为了进一步探索,避免用单一的方式来规范项目。
科学区活动《风来了》是基于孩子发现的问题,综合性地延伸活动:生活活动——天气播报、科学测量风向、风力;美术活动——画下大风吹来的情景。随着《拓与印》活动的深入推进,幼儿对拓印工具产生了兴趣。在科学区,引导幼儿对生活材料进行探究,探索创新拓印的方法。
通过多种项目式探究学习,幼儿拥有了真实的问题解决经历,成为积极主动的行动者。
PBL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尊重幼儿兴趣,鼓励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兴趣。手电筒、纸杯、镜子、调味料……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主动探索其特点及作用。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才能使其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从而保证科学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二)创设适宜开放的环境,支持幼儿个性化学习
1. 适宜开放的空间
科学区一般设置在光线好、有水源的地方,我们鼓励幼儿根据探究游戏所需的环境特点寻找适合的场地。比如,利用墙面、桌面、地面创设立体空间;利用垫子、椅子、桌子等可在教室获得的一切工具开展不同的探究。
在对多面镜的探究游戏中,瑞瑞说:“墙上的镜子只能照到肚子,桌上的镜子只能照到脖子和头,怎样可以照到全身呢?”“我们把镜子放高吧!”子豪说。“用胶水把它们粘在一起吗?”“不好,粘在一起以后就不能分开了,要不我们把镜子堆起来。”孩子们一起讨论、合作摆放,从地垫开始,利用积木、桌椅,从低到高将镜子摆放好。孩子们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镜子山”。
2. 多元丰富的材料
探究材料是保障科学探究的重要元素之一,科学区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孩子们进行的科学探究内容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开始的。
我们在科学区中放置了两个立式长柜,里面放了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的探究材料和工具,幼儿可按照游戏需要自取。这些材料有些是依据主题活动收集来的,有些则是幼儿当下感兴趣的材料。
探究材料收集的原则有两点。一是尽可能多地来源于幼儿生活和大自然,贴近幼儿的兴趣。二是提供低结构、多变化、玩法不固定的材料,幼儿可根据需要赋予材料不同的玩法。三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年龄发展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探究材料,使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发展水平。
例如,在“神奇的镜子”探究中,除了投放各种平面镜,还有软镜、放大镜、显微镜等。孩子们从单面镜到多面镜,尝试了多角度探索;从平面镜到软镜、放大镜、显微镜,感受到了不同镜子的成像特点。
适宜开放的环境给予了幼儿更多游戏的自主性。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自身发展水平对游戏空间进行设计和调整,使游戏更加多样化,也给予了幼儿更好的探究体验。
3.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互融合
根據幼儿的探究需求,可采取集体、小组、个人等多种形式的探究,促进探究活动的持续和深入。例如,在科学活动“区分左右”里,在最后的“照镜子”游戏中,幼儿对“镜面成像”产生了兴趣。幼儿通过探究发现了“镜面对称”“物品在镜子里变样了”等,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团讨,再探索,再对探讨的结果进行验证。
4. 创设游戏反思的支架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回顾游戏
我班采取“计划—工作—回顾”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内驱力,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培养幼儿的初步探究能力。
计划: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
工作: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
回顾:合作交流。
我们将幼儿探究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发现展示在科学区的墙面上,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回顾。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表征作品进行观察、倾听、记录与分析,及时给予幼儿游戏技能、材料的支持。
真实、个性化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在PBL项目式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及时反思与学习,提升自己,以有效提升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支持幼儿从被动求知到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