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课程改革落地的基本保障,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教师节前夕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希望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崇高使命感,坚守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
一、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弘扬教育家精神,关键在培养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
通过师德师风活动进行教育家精神专题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树立远大的教育目标和崇高的使命感。首先,学校在常规师德师风活动中,如最美教师评选、师德演讲比赛,应融入教育家精神的指引,让教师深刻认识教育工作的意义,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从而将这种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其次,在教师培训中加强教育家精神的熏陶,引导教师了解教育家的事迹和思想,如陶行知、于漪等,树立自己事业的榜样,借鉴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再次,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的教师座谈会、研讨会等,让教师分享成功经验和教育心得,领悟教育家精神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这样的交流可以激发教师的思想碰撞和创新思维,进一步巩固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并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正确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弘扬教师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此,在构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的高尚品质。
一是要注重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使学生树立起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教师的道德思考与自我约束,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二是要弘扬教师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教师需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和塑造学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体现出教育家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三是要强调教师在职业操守方面的要求。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先,坚守教育伦理和职业底线,课堂上讲学有序、评价公正,不得违背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学校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行为的评估与反馈,确保教师的职业操守。四是要持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养与发展。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学校可以通过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资源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教学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和知识广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在工作中求是创新
智慧育人是教育家精神中强调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教师具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因此,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这样才能够让育人过程更加智慧高效。
一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培训、研讨等机会,帮助教师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支持他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分享经验和成果。三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鼓励教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潜力,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四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支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设计富有启发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鼓励教师将不同学科进行融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五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创新,鼓励教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如项目作品、口头报告、实际操作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的思考、交流和合作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發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改进的意愿。
总之,在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结合学校实际,基于教情与学情积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促使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进而促使教育家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发挥有效作用,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