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杰 王祥楠 冯和源 刘 威 席敏翠 王轩获 周 玮
随着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标志着我国公立医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此全国各地医院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宁夏某大型三甲医院也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现存问题为导向,聚焦当下,提出新的实践路径,确保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能够稳步向前。
宁夏某大型三甲医院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医院章程和“十四五”规划为统领,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医、教、研、防协同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清醒地意识到医院目前面临的以下问题:一是党建与业务融合需进一步增强;二是医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三是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四是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五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六是全院全员岗位周期性评价工作进展缓慢;七是科研转化能力薄弱;八是医院后勤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发现问题后,医院实施质量管理、学科建设、运营管理、人才强院、薪酬深化、创新驱动、后勤服务和党建引领“八项工程”,深化医院高质量发展内涵。
一是维护党建质量。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深化“五化三好”党支部创建,严格规范基层党组织换届,深化党组织“评星定级”,提升“模范处(科)室”创建质量。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落实“双强双带”工作机制,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抓好党务干部培训[1]。二是明确党建方向。业务工作薄弱点在哪里,党建发力方向就指向哪里。对照公立医院国考排名下滑状况,党委层层压实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尽快扭转不利局面。三是加强党的文化建设。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开展“廉政大查房”、廉政警示教育周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院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意识。实施文化建设提质创新,坚持“党建+文化”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
一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涵盖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重点任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高质量发展及等级评审等关键指标的评价体系,根据质控和考核存在问题动态调整考核指标,追踪、评价、改进其质量管理效果,科学合理设置目标值。完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办公室-医技护管保质控组-处(科)室质控小组四级架构,大力推进医技护管保工作全面质量管理。二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推动“学指南、促规范、修路径、提质控”专项活动为抓手,各学科及时更新指南,强化学习和运用,规范典型病例查房、讨论和点评,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扩增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量,提升路径管理质量内涵,成立科室质量安全小组,制定学科质控指标和改进目标,利用管理工具开展月度和季度质控分析,改善科室诊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技术应用质量。将病历讨论和质控分析会做成品牌。三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夯实基础护理质量,全力打造专科护理特色品牌。成立护理单元质量改善专项小组,落实护理专业质控组双管理路径,通过品管圈、PDCA、护理质量改善成果评比和循证护理实践案例交流等活动,提升护理质量科学化管理水平。推行情景模拟培训和床旁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实施专科护士院区间同专业轮训计划,促进院区间护理质量同质化发展。探索“无陪护病区”建设。
一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扩大4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区域影响力,确保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持续推进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重点支持11个自治区级优势重点专科,鼓励院级重点专科积极申报自治区级重点专科,力争打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重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2个。二是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开展已获批的自治区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阶段性评估工作,推进中央财政支持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宁南医院项目建设,打造宁夏中南部地区高水平的专科区域性医疗中心。三是促进医防融合发展。成立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科学、精准、高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流感等季节性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扎实推进实施脑卒中筛查项目、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项目、职业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和疫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2]。
一是健全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健全运营管理委员会-运营绩效小组-运营管理办公室-运营组-运营秘书5级运营管理体系,全面覆盖医技护管保成本管理。充实运营管理人员,探索院区、学科运营管理条块结合新模式。二是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平台。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强化内部风险控制,完善内控体系,在持续完善会计核算、资金控制、成本核算等核心业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3],实现各院区、学科运营管理数据监控评价和动态反馈,促进业务管理与运营管理充分融合,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持续优化绩效指标体系。根据医院年度预算、发展目标和资源现状,综合分析资源配置、质量效率、成本产出及服务效益等,应用CMI值和时间消耗指数对床位、诊疗组和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校正,科学合理、分层分类核定医院、学科、诊疗组核心业务指标和质量指标。四是推进经济管理年活动。围绕“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加强DRG/DIP病种成本费用管控与绩效管理,按照“项目管理”方式,积极探索符合医院实际的业财深度融合措施[4],逐项绘制运营活动流程图,健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效益。
一是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规定,分期分批做好干部推荐选拔、考核、任免、调配等工作。组团赴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政策宣讲和招聘高层次人才工作,以学科发展需求为导向,自主开展人才引进、招聘工作,支持医院各类人才申报国家、自治区级人才项目,建立领导班子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二是积极开展人才分类评价。深化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合理设置医德医风、执业能力、业绩水平、实际贡献等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5]。按照《医院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人才分类评价工作,强化评价与使用相结合,激发人才活力。三是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干部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探索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医养、康养专业人员培训[6]。推动与国外大学等机构合作,选拔骨干人才和团队到国内外知名医疗、研究机构学习交流,促进人才梯队建设。
一是深化岗位设置体系。健全按需设岗、动态调控、统筹调配的岗位设置体系,完善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定岗定级工作机制,通过人员盘点、数据统计、岗位分析等,科学核定医技护管保5大序列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二是健全岗位薪酬制度。完善以增加技术劳务价值为导向的岗位薪酬制度,探索目标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模式[7]。坚持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结构不变,进一步深化总额控制、结构调整、动态管理的人员岗位薪酬总额核定机制,合理确定5大序列岗位薪酬分配权重系数[8]。三是开展全员竞聘上岗。统筹人力资源调配,坚持公平公正、竞争择优,按照重业绩、重品德、重能力原则,健全优胜劣汰、竞聘上岗的竞争机制。探索开展“先双向选择后竞聘上岗”的模式,建立健全5大序列岗位双向选择原则和标准,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式开展岗位竞聘。四是完善绩效分配体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多劳多得,促进优绩优酬,优化绩效指标体系、扩大分段累进差距,实现从“手段趋同”到“分类分型”、从“粗放单一”到“精准评价”。
一是推动科研创新驱动。落实医院各项科技创新制度,探索与企业、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开展研发及成果转化,引进和转化应用自治区外适用性好、创新性强、成熟度高、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成果转化项目。二是推动教学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宁夏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院院合一”管理模式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充实本科教学教师、研究生导师队伍,构建医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进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制度落实,不断提升教学质量[9]。推进新时代卓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工程建设实施计划、骨干师资培训提升工程。三是推动智慧医院创新驱动。实现医院信息系统整体升级,完善电子病历应用,深入构建和运营线上线下一体化医学智慧平台。健全多院区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规范诊疗和服务信息化标准流程,完善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包内容,拓展互联网+护理、医养结合、孕产健康管理等功能。
一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物业服务考核标准,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推进宁南医院物业服务外包工作。启动医院后勤运维智能一体化平台和智慧消防系统平台建设,创新运维管理模式,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院本部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宁南医院污水处理站、宁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洗涤中心建设。力争西夏分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和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立项建设,争取临床研究所暨临床教学培训基地立项。
2023年上半年,医院诊疗人次120.94万人次、出院人次6.00万人次、住院患者危重比30.7%、床位使用率90.49%,分别较2022年同期增长3.6%、5.8%、25.58%和1.72%,平均住院日7.12天,较2022年同期缩短0.31天;DRG组数712组,较2022年同期增长7组,病例组合指数为1.17,较2022年同期增长3.54%;时间消耗指数0.77、费用消耗指数0.84,较2022年同期分别减少6.10%、7.69%,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有所提升。
医院新增修订232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制定555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2023年上半年完成日间手术3.46万例,制定23项VTE管理制度,开展VTE评估2.45万人次,评估率95.79%。强化处方前置审核、专项点评,开展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培训18次,使用强度、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等关键指标动态监测各6期,全院医师质控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多点发力挖掘服务潜质,设置共享诊室,实现移动端线上医保缴费功能,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2023年上半年,医院开展互联网在线诊疗服务2875人次,远程诊疗服务6773人次,建立“互联网+社区居民养老服务”模块。聚焦患者护理结局,规范护理专科门诊管理,2023年上半年护理专科门诊量4156人次,同比增加7.25%,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100%。
医院制定了《学科、亚学科带头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单项绩效分配方案》等运营管理制度,医院运营效能不断提升。2023年上半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逐步上升,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0.7个百分点,万元能耗收入支出较2022年下降了10.63元,能耗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2023年新增教研室4个,调整教研室主任、副主任47名,选拔教学秘书61名,遴选新增专博、专硕导师5名,遴选眼科学教研室师资50人,储备专业授课青年师资38人。组织院级研究生读书报告会2期,开展技能培训77场次,理论培训105课时。组织本科教师参加PBL教学、教学查房与临床小讲课、课程思政等院外培训,选派住培基地师资参加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各类师资培训128人次。邀请区外60余名专家来院授课,参会学员8000余人次。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学员84名。
建立科研人才库,入选科技创新人才88名。举办国科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5场次,2023年申报国科金项目67项。充分发挥柔性引进专家作用,合作申报科研项目3项。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5项、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9项,获批经费2122.8万元。
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完善合理,干部选拔任用更加符合规定,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人才分类评级体系成效显著。医院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人才支撑作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被自治区人社厅确定为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试点单位,获2022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科普与科技创新政策研究项目立项1项。通过复合型、实用型和科研型3种类型人员自主评审,医院2022年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12人,复合型11人,科研型1人;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52人中,申报复合型47人,实用型4人,科研型1人。
宁夏某三甲医院针对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八项工程”,补短板、强弱项,在医疗质量和效率、运营效能、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仍值得更多的思考。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通过党建活动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促进党建与医院文化融合、强化党建成果应用等方式,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加强医护人员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学科建设方面,通过加强学科领导力、建立学科发展追踪评估、跨学科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在运营管理方面,通过引入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决策的效率和透明度等方式,促进运营效能提升;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通过持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创建职业发展路径等方式,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在科研转化方面,通过强化科研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促进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等方式,提升科研转化能力。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发展道路,宁夏某大型三甲医院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通过“八项工程”的开展,推动了医院的整体运行,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深化医院改革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