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廉洁文化融入海南高职传统文化课程研究

2024-02-14 00:00:00何锦旭王英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6期
关键词:海南育人院校

摘要:海南地域廉洁文化是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们自古以来思维习惯、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在精神上的凝练与升华,其丰富的内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海南廉洁文化资源,这为培养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更好地营造高职院校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该文立足本土文化,通过探讨海南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廉洁文化阵地中的廉洁育人元素,提出通过开设专题模块、开展实践体验式教学、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络及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廉洁文化教育等方式促进地域廉洁文化资源走进校园、融入课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地域廉洁文化;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G122"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2(c)-0111-05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Integrity Culture in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urse of Hain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E Jinxu, WANG Yinghua

(Haina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Qionghai Hainan, 571400, China)

Abstract: Hainan's regional integr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ainan's culture. It is the distillation and sublimation in spirit of the thinking habits, mental outlook,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eople in this region since ancient times. Its rich connotations have formed distinctive Hainan integrity culture resource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which provides abunda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to have a broad vision of \"matters of national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create a better clean and upright campus environ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local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lement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in Hainan's traditional culture,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integrity culture positions, and proposes effective paths for promoting regional integrity culture resources to enter the campus and integrate into the curriculum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setting up special modules, carrying out practical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 strengthening liaison with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integrity culture education for the teaching staff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Regional integrity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ducation; Integration; Path

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必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海南省立足区域特色,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区域廉洁文化育人元素,创新性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廉洁文化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近年来,海南省高职院校通过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等方式扎实推动廉洁文化走进学校、走进师生。课堂教学是廉洁文化教育“走”进学校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大思政课”格局建设,提升廉洁文化教育的渗透力,通过海南地域廉洁文化资源创新性传播,提升廉洁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与亲近感,从而达到廉洁文化育人的整体目标。

1 海南地域廉洁文化资源的价值意涵

海南地域廉洁文化是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该地区人们自古以来思维习惯、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在精神上的凝练与升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海南廉洁文化资源,具有强烈的辐射力、号召力和感染力。合理运用海南廉洁文化资源对于唤醒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也为高校“大思政课”格局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和育人价值。总体而言,海南廉洁文化资源包含的育人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基于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育人元素

海南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理念和实践,高校要注重在历史典籍、文化经典、传统技艺中探寻源头活水,汲取廉洁文化育人元素。一是清官廉吏事迹育人。在历史文化发展中,海南培育了海瑞、丘濬、张岳崧等一批清官廉吏,他们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及家国情怀至今影响着后人。海南创作的新编历史琼剧《海瑞》及海南本土清官廉吏事迹是廉洁文化育人的宝贵资源,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廉洁文化的生动案例。二是传统技艺融合育人。非遗技艺是海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与廉洁文化有机结合,既为非遗技艺传承提供了路径,又增强了廉洁文化的感染力。例如海南省儋州市素有“诗乡歌海”的美誉,通过开展“涵养良好家风、筑牢廉洁防线”主题山歌、调声征集活动,让人们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又如,海南省五指山市将黎族织锦手工技艺与廉洁教育相融合的尝试等。

1.2 基于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廉洁育人元素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通中日益丰富,涵养了大量的廉洁基因,展现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为廉洁育人提供了生动实践。例如,海南公仔戏是海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之一,其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早,已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重点保护名录,也成为廉洁文化建设载体之一,演绎了巡察小故事等廉洁文化作品。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打造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产品,必将提升廉洁教育的影响力,助推廉洁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廉洁教育资源,提升文化的影响力。

1.3 基于海南红色革命文化的廉洁育人元素

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是廉洁文化的源头活水。海南有“琼崖革命根据地: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和“红色娘子军”等红色文化资源,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了大型系列文献纪录片《琼崖纵队》、现代琼剧《红旗不倒》等廉洁文化育人精品。这充分体现出海南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廉洁育人元素,以生动多样的方式还原历史人物,无疑有助于推动廉洁理念入脑、入心、入行。

1.4 基于海南廉洁文化阵地的廉洁育人元素

廉洁文化阵地是廉洁文化可观可感的重要平台,是地方特色、历史底蕴等文化因子的直观体验。截至2022年12月,海南省已有44个机关单位创建清廉机关、12个园区创建清廉园区、24家国有企业创建清廉企业、53所学校创建清廉校园、81个村(居、社区)创建清廉村居[1]。2023年8月,中共海南省纪委机关、海南省监察委员会公布了海南省党风廉政建设研修基地等20个第一批“海南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廉洁文化阵地的拓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化功能,实现综合阵地效应,推动廉洁风范的学习与传承。

2 地域廉洁文化资源融入海南高职院校课程的必要性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关注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唤醒学生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认同。

2.1 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高职院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廉洁文化的“根”和“魂”。廉洁文化不仅“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基因,还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经验的科学总结”[3]。高职院校将海南地域廉洁文化资源嵌入“大思政”,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渠道、主阵地,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海南本土先贤志士、清官廉吏的事迹中汲取文化精髓,产生思想上的认同,进而树立文化认同;另一方面,有助于培育正确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的不仅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应是能辨是非、具备风险防控意识、具有边界意识的新型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2.2 廉洁文化走进校园的主要抓手

学校是新时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校园是否风清气正,直接关系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关系着大学生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系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长远未来[4]。廉洁文化进入校园的内容、渠道日益丰富、广泛,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课程是重要载体。廉洁文化进入课堂教学、进入课程既要内容生动又要贴合实际,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教育,成为丰富校园廉洁文化的有效供给。海南地域廉洁文化是廉洁文化的分支,是廉洁文化本土化的产物,是挖掘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因素而形成的特殊育人资源。从“大思政”格局角度看,课程无疑是廉洁文化走进高职校园的主要抓手,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融入点,将较为固化、滞后的教学直接转化成鲜活的本土化实例,达到浸润式的教育效果。

2.3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职业精神、文化内涵等逐渐成为重要的评价参数,并且成为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内驱力。海南地域廉洁文化资源中记录了海南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民俗文化,其新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成为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海南地域廉洁文化资源,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所在地的历史传统,完善学生人文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海南地域廉洁文化资源与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融合,是学生培养职业精神、文化内涵的最直接方式,既可以为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内涵提升注入动力,又可以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汲取崇德尚廉、持廉守正等廉洁文化精华。接受纪律教育,践行廉洁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让其直面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增强经受风险和考验的能力[5],增强对文化的感知,自觉将廉洁内化为未来职业精神的一部分,从而实现职业精神、文化内涵全面提升。

3 地域廉洁文化资源融入海南高职课程的实践探究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主动融入“大思政课”格局,可以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丰富生动的养料素材[6]。地域廉洁文化资源是高职院校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海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相对于其他人文通识类公共基础课,该课程以中华优秀文化为载体,兼有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等多种教育功能,具有针对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在涵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3.1 海南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现状

3.1.1 学校层面:形式存在差异

海南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既展现了各校的育人特色,又体现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不同的着力点。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依托活动,开展文化育人。多数院校结合经典诵读写,开展全校性大型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魅力。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体验、分享活动,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感受传统民俗。二是依托主要课程,开展课程育人。部分学校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南地域文化概论”“唐胄养优文化读本”等相关课程,从宏观、区域特色等角度系统性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梗概、地域文化等,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三是依托非遗资源,开展文化体验。部分院校充分挖掘本地非遗资源,如黎锦、黎族打柴舞等,通过讲座、研学、实践等形式,将非遗资源引进校园,增强学生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筑牢保护文化根脉的意识。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高职注重宏观性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地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日益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3.1.2 学生层面:认知存在局限

通过抽样调查,笔者发现海南高职院校新生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对学校课程充满期待,但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为:(1)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对显性文化的关注度明显高于隐性文化。(2)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渠道较为单一,期待能够在学校通过课程和其他方式获得更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3)不同类型的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整体看,普通高考、三二分段转段及联办专升本三类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单独招生学生及五年一贯制两类学生。

3.1.3 课程层面:建设有待加强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体,体现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授课形式较为单一[7]。从目前看,海南省高职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仍处于建设初期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承担课程的教师多为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学术背景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更侧重于哲学、文学及传统节日方面的教学,教师信息化水平不足;课程课时数不够充足;对课程的研究不够,校本课程资源储备不足;课程内容的创新性不够,缺乏吸引力,缺少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开发本土第二课堂不足;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不高,未能体现差异化教学。

3.2 地域廉洁文化资源融入海南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实践策略

基于对海南地域廉洁文化资源、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现状,将地域廉洁文化资源融入海南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可从以下策略进行实践。

3.2.1 开设专题模块,推动地域廉洁文化育人资源“走”进课程

从整体看,海南高职院校对本土文化的传播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可设置“地域文化”教学内容,地域廉洁文化资源便是地域文化内容的重要补给。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从“名人”“风俗”等角度将地域廉洁历史文化资源嵌入教学内容中。“名人”篇内容的选择应重视情怀教育,注重弘扬海瑞、丘濬、红色娘子军等海南古今名人克己奉公、修身齐家、爱国敬业的廉洁情操,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发展,体悟其中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2 开展实践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人功能

高职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识课程要突出实践性,不断创新课程实践教学形式[8]。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一成不变,传统教学强调灌输式,教师的理论阐述远远大于学生的实践体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枯燥,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进行“地域文化”教学时,要结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海南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已有廉洁文化教育资源,将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中感受文化,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阶段、分批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可进行如下尝试:

一是根据学校、学生、教学内容实际,设置实践活动固定课时,由任课教师带队进行实践体验,提升针对性。例如,在“名人”篇讲到海瑞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海瑞文化公园,带领学生实地感受园内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在参观实践中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二是要对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展现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元素,如家国情怀、恪尽职守、开拓进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文通识课不仅注重学生人文情怀、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培养,还要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结合[9]。

3.2.3 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络,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不断扩充廉洁文化教育阵地,关注政府相关部门在廉洁文化资源开发方面所进行的尝试,建立联络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将碎片化的资源绘制成本校廉洁文化育人地图,使之成为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的优质资源,推动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真正入脑、入行。二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结合办学特色,邀请技艺大师参与育人,不断拓展课程维度,开展岗位廉洁教育,把学校课程学习中的理论转化为未来学生工作中的标准,助力学生培养职业精神。同时,也可实现廉洁文化教育反向输出,助力廉洁文化走进企业。三是注重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讲座和展示作品等,结合课程教学中“风俗”篇内容,着重展现“非物质文化+廉洁”,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性,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悠久,又能让学生领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融合产生的强大生命力,引导学生专注技术技能学习与创新,在专注中实现个人价值提升。

3.2.4 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廉洁文化教育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密切。高职师生共同参与廉洁文化教育、接受廉洁意识熏陶、涵养廉洁政治生态[10],相对于高职院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传统文化教师更应加强自身建设,深入熟练掌握本土廉洁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直接或间接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文化的滋养。一是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师专业背景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更侧重于哲学、文学及中国传统节日方面的教学,更加关注精神文化领域。组织集体备课,多角度收集廉洁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教师知识储备,涵养师德师风。二是打造校园廉洁文化宣讲团队。带动学生参与校内、校外廉洁文化宣传,坚持正面引导、无形熏陶,以身作则,实现资源共享,并与课堂教育教学形成呼应。三是不断加强廉洁文化研究的自觉。发挥学科优势,抓好项目立项,以本土的古代先贤廉吏、革命先烈、时代楷模廉洁思想为研究重点,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要素,推出具有地方、学校特色的读本、讲座等系列研究成果,推动地域清廉文化资源大众化传播,回应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助力清廉海南、清廉校园建设。

4 结束语

地域廉洁文化资源是推动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的丰富育人内容,充分利用地域廉洁文化育人因子,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实现个人素养综合提升。学生对地域廉洁文化资源的挖掘、理解、接受程度往往决定其育人效果。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等学情特点,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结合本校育人特色,开发地域廉洁文化资源,如清廉动漫、清廉绘画等,重在提升学生参与度与感知力。

参考文献

[1] 李灵娜.海南紧盯主体责任落实 推动全域全民共建清廉自贸港[EB/OL](2022-12-07)[2024-10-12].https://www.ccdi. gov.cn/yaowenn/202212/t20221207_235297_m.html.

[2] 王晓杰.高校社团活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J].教育现代化,2022,9(15):100-102.

[3] 李宏刚,陈悦.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4,36(2):23-29.

[4] 谢晓锐,董翼.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3):57-60.

[5] 李建宁,章近杰.新时代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大学教育,2022(1):95-99.

[6] 闪茜菁.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要义与实践路径[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6):1-5,15.

[7] 李群,李凯,牛瑞雪.“人文化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19(6):48-52.

[8] 徐晶,崔永锋.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理念创新及体系建设思考[J].文教资料,2023(4):181-184.

[9] 方华,孙成武.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构的逻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9-104.

[10]刘英侠,邓婧雅,祝静.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J].经济师,2024(5):191-192.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S2022-1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锦旭(1970-),男,海南琼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写作,职业教育。

通信作者:王英华(1988-),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教学,教学改革。通信邮箱:695819746@qq.com。

猜你喜欢
海南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南方周末(2018-05-03)2018-05-03 17:02:13
为海南停留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