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文化的肇庆市城市特色及其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2024-02-14 00:00:00梁慧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6期
关键词:龙母端砚包公

摘要:肇庆市城市特色的挖掘与打造,对肇庆市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特色产业建设水平,应充分挖掘肇庆市城市特色,有针对性地发展肇庆市特色产业。该文通过分析肇庆城市特色建设现状,发现肇庆市在城市特色建设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城市地方文化未深度利用、城市观光休闲建筑特色不明显、城市特色定位不突出,以及缺乏突显城市特色的地标性物体。该文为更好地展示肇庆城市特色,梳理了肇庆城市特色构件内涵与地方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肇庆市“砚都”这一城市特色,并提出基于地方文化的肇庆市城市特色建设及其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肇庆市;城市特色;端砚;特色产业;地方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2(c)-0107-04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 and Culture Industry in Zhaoqing City Based on Local Culture

LIANG Huiyan

(Guangdong Technology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000, China)

Abstract: The excava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Zhaoqing C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Zhaoqing Cit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tap into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Zhaoqing City and develop its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a targeted manne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in Zhaoqing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urba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he local culture of the city is not deeply util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ightseeing and leisure buildings are not obvious, the positioning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 is not prominen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landmark objects that highlight urban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better showcase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Zhaoqing, this article sorted out the connotation of Zhaoq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and local culture.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excavated the representative urban characteristic of \"Yandu\" in Zhaoqing City, and proposed a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Zhaoq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based on local culture.

Key words: Zhaoqing City; Urban characteristic; Duanzhou inkstone; Special industry; Local cultur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需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其有利条件进行城市景观建设[1]。城市特色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特殊资源,对城市特色的塑造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及竞争力[2]。为了提升肇庆市城市竞争力及端砚这一特色产业的建设水平,应充分利用城市特色优势,发挥其作用,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建设与发展肇庆市的城市特色与特色产业。

1 肇庆市城市特色建设现状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是珠三角地区与大西南地区相连接的关键节点。肇庆历史悠久,拥有2 200多年历史,素有“西江明珠”“岭南名郡”“中国砚都”之称。肇庆市旅游资源丰富,以山水景观、历史古迹为主,并孕育了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六祖文化、包公文化、广信文化、玉雕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肇庆市因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肇庆市积累了一定的城市荣誉,获得了如“中国砚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头衔。

虽然肇庆市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城市特色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城市地方文化深厚但未深度利用。在肇庆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中,有部分特色旅游资源得到利用与开发。但是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仍有不足,停留于表面,使得旅游资源开发过于庸俗化和简单化。例如,在肇庆地方文化中最具挖掘潜力的端砚文化、包公文化、玉文化和龙母文化仍未得到深度开发,导致肇庆城市特色建设成效不明显,旅游业发展受限。

二是目前,肇庆观光休闲建筑特色不明显,过于商业化,无法体现肇庆古朴的民俗和历史遗韵,缺少城市特色。

三是城市特色定位不突出。作为岭南名城,肇庆市历史悠久,是珠三角与大西南之接的关键节点,是中原与岭南文化融合之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3]。但原有的城市特色定位不明显,更新换代频繁,主题不突出,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四是缺乏突显城市特色的地标性物体。目前,肇庆市缺乏能体现整个城市精神内涵的地方特色标志性建筑及艺术品,更缺乏城市标志。作为以直观视觉形象呈现的城市地标建筑,具有传播城市文化价值理念、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成为展示城市综合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实物构件[4]。城市特色标志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能让大众通过地标性物体联想到城市特色形象,如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广州的广州塔和五羊雕像、珠海的珠海渔女等。

要想更好地展示肇庆城市特色,还需要充分挖掘肇庆城市特色构件与地方特色文化。

2 肇庆市城市特色构件与地方特色文化分析

2.1 中国砚都与端砚文化

端砚,顾名思义,就是肇庆端州所产出的砚台。肇庆盛产的端砚为中国文房四宝之首,自唐后成为贡品。端砚不仅是广东省肇庆市的重要文化名片,更是远销海外而成为对外交流的一张独特文化名片。肇庆于2004年获得“中国砚都”称号,2009年、2013年、2018年、2023年四次顺利通过复评。肇庆不断努力将端砚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把“中国砚都”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肇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端砚文化厚重,产业厚实,人才荟萃。自2004年荣获“中国砚都”称号以来,肇庆市把端砚文化事业建设作为头号工程,现有端砚相关企业2 200多家,各类各级端砚人才800多人,从业人员1.2万多人,打造了集生产、展示、科普、鉴定、拍卖、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聚区,推出多条端砚文旅线路,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已建成国内最大以端砚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端砚博物馆。端砚文化及产业发展已延伸到中小学、高校,如肇庆市黄岗小学、肇庆市第一中学黄岗学校、肇庆学院等。其中,共有6所中小学校成功创建“肇庆市端砚文化教育基地”;肇庆学院自2014年开始,招收以砚雕专业方向为主的全日制本科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至今已培养毕业生200余人、在校生近200人,2023年起设计专业专门开设了砚雕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

2.2 肇庆山水文化与“慢城”理念下的慢生活

肇庆拥有无与伦比的秀丽山水文化,以七星岩、鼎湖山为代表,体现了岭南山水精华,这些地方吸引着四方来客。肇庆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市区中心的七星岩及星湖、鼎湖山、将军山、砚阳湖、北岭山森林公园、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砚洲岛等。其中,涵盖了七星岩、仙女湖、鼎湖山的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景区,以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肇庆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当地市民、外来游客前来游玩放松。

“慢城”理念最早源于西方国家,是指采用以保护地方传统经济和自然环境为宗旨的“慢城”理念思维,重新挖掘地方文化和特色,恢复城镇原始风貌,合理开发城镇资源,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5]。肇庆拥有得天独厚、丰富的山水资源,很适合运用“慢城”理念来进行城市特色建设。优越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吸引大量民众来这居住生活,使肇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慢生活”宜居城市。

2.3 包公廉政文化

肇庆端州,是宋代清官包拯(包公)“青天之名”的发端地。1040年,包拯升任端州知州,在其主政端州的三年岁月中,勤政为民、公正廉明,为端州百姓挖井除疾,排沥垦荒,建仓修驿,兴学教化,自此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太平。包公在端州任职期间,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心系民生而声名斐然。包拯离开端州时不持一砚,两袖清风,端州父老呼之为“青天”。他去世不久端州即建祠以纪念。包公是我国清官廉政文化的代表人物,包公廉政文化成为肇庆重要特色地方文化之一。肇庆至今仍保留着包公祠、包公楼、包公井等包公文化遗迹。肇庆市通过史学、文学、戏剧、绘画、建筑、民歌民谣等多种形式将包公廉政文化广为流传,在人民群众中塑造出朴素的廉洁价值观,成为肇庆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近年来,肇庆致力发扬包公廉政文化,积极保护修缮包拯在端州期间的遗址遗迹,如在原包公祠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包公文化园,在包公创办的星岩书院遗址上复原书院牌楼,对包公井进行保护修复并建成包公文化广场,对砚洲岛包公楼进行重新修葺;举办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公诞”传统民俗活动;积极创作和广泛传播一批以包公廉政勤政善政为素材的文艺精品,如《清心直道包青天》《包公兴端州》《青天之端》等;精心打造包公廉政文化旅游路线,积极打造具有肇庆城市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逐步形成肇庆城市特色地方文化[6]。

2.4 龙母文化

肇庆德庆县悦城镇的龙母文化是肇庆非常有特色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文化。龙母传说源远流长。两千多年以来,龙母的故事在海内外得到了广泛流传,所蕴含的爱国爱民、崇德向善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龙母被西江流域的民众信奉为“水神”,这种对龙母的崇拜形成了“龙母文化”。肇庆悦城龙母庙始建于秦汉时代,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优美的风水环境和独有的“龙母文化”而名扬海内外,是“龙的传人”寻根问祖圣地,被誉为南方低水地区古建筑之典范。古建筑学家龙庆忠教授称其为“古坛仅存”“古建筑瑰宝”。龙母文化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母文化源远流长,群众基础广泛深厚,享誉国际华人文化圈。德庆悦城通过与节庆活动相结合,全方位打造龙母文化旅游品牌。悦城龙母文化产业与旅游、动漫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岭南地区及港澳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7]。

2.5 岭南名郡与广信文化

肇庆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以及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曾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广信(今肇庆封开)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广信即今肇庆市封开县,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8]。经近年专家、学者考证确认,广信是古代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是当时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广东、广西的得名地(广信以西为广西、以东为广东)。广信文化,和辑百越,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其鲜明的地域色彩、浓郁的地方风情,体现了多元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特点,凸显蓬勃生机和活力,延续着岭南文脉、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6 中国玉器之乡与玉器文化

肇庆四会,具有“中国玉器之乡”美称,是国内最大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之一。肇庆四会翡翠玉器加工占据全球翡翠玉器工业版图的最大份额,当地生产的翡翠产品占全国70%。在广州、扬州、上海、北京等玉器销售市场,大部分的货源都来自肇庆四会。“他山之石,四会成器”,没有玉石矿产的四会,却于2023年荣获“中国玉器之乡”的美名。四会的玉石加工95%以翡翠作为原材料,真正的翡翠来自缅甸产地,在四会被雕琢成玉器产品。相比悠久的中华玉器历史文化,始于清末民初的四会玉器加工史并不长。清朝末年,肇庆四会就有“家庭作坊”存在,从事玉器雕刻加工。如今,玉已经成为肇庆四会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文化积淀深厚,与肇庆四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共同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肇庆特色地方文化之一。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砚都”作为肇庆城市特色品牌,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辐射范围最广。

3 肇庆市城市特色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3.1 打造“砚都”城市地标,建设砚都文化旅游带

肇庆端砚是全国领先的独有品牌。端砚文化是肇庆市旅游文化的独有特色。近年来,肇庆政府大力发展端砚文化产业,成立端砚研究协会并建造端砚文化村、端砚博物馆,使端砚文化优势突出、形象鲜明。目前,肇庆运用领先定位法塑造本市旅游形象为“中国砚都”,结合其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如龙母文化、广信文化、六祖文化、包公文化、玉雕文化等,深入挖掘肇庆特色旅游形象[9]。

为更好地展示肇庆城市特色,应根据肇庆城市特色构件——端砚文化,打造“砚都”的城市地标,如在城市中心位置放置由名家合力打造的大型端砚实体作品或代表端砚抽象形象的艺术作品。

特色产业自身也是城市特色的一方面。目前,肇庆市城市特色的塑造,应做好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引导端砚产业这一传统产业升级,同时推动砚都文化产业旅游带的开发与建设,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砚都文化旅游带的建设,应以端砚产业为核心,融合肇庆地方特色文化如包公文化、玉雕文化等。目前,端砚文化村建成的主题街区,以岭南建筑表现手法及展现岭南传统文化为核心,建筑融合中国人的“院落情怀”,彰显岭南名郡魅力。应继续加强端砚文化村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强化相关功能,使之成为肇庆城区宣传展销端砚的重要平台。在现有的肇庆白石村端砚文化村的基础上,融合周边极具端砚文化元素特色的砚洲岛、紫云谷、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等景观构成砚都文化旅游带。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加大对端砚的宣传力度。

3.2 将“慢生活”宜居城市理念与肇庆市城市特色建设相融合

肇庆市是公认的宜居城市,建有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风貌突出的特色小镇,可有效促进肇庆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城镇经济发展,这与肇庆岭南古郡、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名城、中国砚都的城市特色旅游形象的内涵完全吻合。完善砚都文化小镇,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游玩于肇庆山水之间,漫步砚都文化小镇,在肇庆享受慢生活。

3.3 政府主导推动地方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

国内外地方特色产业的成功发展均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当地核心产业发展的创新理念引导与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肇庆市政府应明确角色定位,做好引导作用,调动市场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入,推动与端砚文化、龙母文化、玉器文化、包公廉政文化相关文化产业的建设。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端砚产业、玉器产业的发展。政府可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由事前补贴转为事中、事后弹性奖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建设。

3.4 打造特有端砚廉政文化品牌

包公廉政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包公廉政文化,是肇庆市特色地方文化之一,也是目前肇庆市重要的特色旅游文化。可在端砚文化与廉政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把二者结合为端砚廉政文化,强强联合,打造肇庆市特有的端砚廉政文化品牌。2016年开始,肇庆市包公文化园已尝试探索端砚廉政文化的研究,并以砚质、砚形、纹饰、砚铭为切入点,梳理出修身、恤民、勤政、爱国、诫贪五方面的廉政文化内涵,并结合肇庆地方文化巧妙地将研究成果以展览和图册的形式予以展现。肇庆市在包公文化园举办了“砚渚清风——端砚廉政文化暨肇庆历代名人书画展”,同时编印了《砚渚清风——端砚廉政文化暨肇庆历代名人书画展》图册。端砚产业建设,可结合端砚文化和包公廉政文化,学习包公文化园的研究实践经验,将端砚廉政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广。

4 结束语

通过合理运用肇庆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山水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有利优势,塑造肇庆市城市特色形象。将肇庆城市特色建设、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渗透到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肇庆市端砚产业发展,促进肇庆城市经济发展。

今后,可继续对肇庆砚都文化特色建筑群建设进行探讨,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提出肇庆城市特色设计策略,使肇庆特色城市建设彰显城市的历史特色、人性化、城市化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赵慧宁.当代城市特色与景观文化视觉语言[J].艺术百家,2015,31(2):139-143,104.

[2] 李广斌,王勇,袁中金.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J].城市规划,2006(2):79-82.

[3] 吴欣燕.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风貌规划路径探索:以肇庆市端州区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9):275.

[4] 胡泊.城市文化形象与地标建筑[J].美术观察,2013(3):20-21.

[5] 焦红,张艳丽.慢城理论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规划师,2015,31(S1):221-224.

[6] 胡美娟.探寻历史足迹,跟着包公游肇庆[N].西江日报,2024-08-12(8).

[7] 张文峰.岭南地区龙母文化及其产业化研究:以悦城龙母文化和梧州龙母文化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8,28(4):48-53.

[8] 刘垚,邓昭华,李钰.基于宜居目标的山水城市规划控制研究:以肇庆市为例[J].华中建筑,2012,30(11):102-105.

[9] 梁慧燕.新媒体时代肇庆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23-26.

[10]许辉.肇庆市包公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2):68-70.

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资源与民宿产业经济耦合协调”(项目编号:2022GXJK084);2021年广东理工学院科技项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肇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GKJSK0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慧燕(1983,3-),女,广东肇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龙母端砚包公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荷叶形端砚赏析
收藏界(2019年4期)2019-10-14 00:30:58
“三月三”、掘尾龙与龙母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3:57
“包公”坐堂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青蛙谢龙母
西江月(2016年7期)2016-11-26 16:06:08
端砚收藏的来源
公关世界(2016年20期)2016-02-27 11:15:14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电影故事(2015年16期)2015-07-14 02:22:28
六招教你辨别端砚真伪优劣